从MIT暑研失而复得,到收获麻省理工全奖PhD,我一波三折的2019申请季

背景介绍
本科: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物理系
TOEFL:110(口语23)
GRE:157+170+4.0
主修绩点:3.96/4.0
推荐信:一封麻省理工暑研老板推荐信,一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期科研老板推荐信,一封剑桥大学学者推荐信,一封物理所老板推荐信
申请方向:软物质物理,生物物理
申请结果:
MIT MSE PhD
UC Berkeley AS&T PhD
UChicago BioPHYS, PHYS PhD
Yale PHYS PhD
NU AP PhD
UIUC PHYS, ChBE PhD
GGT PHYS PhD
前言
申请季接近尾声,本科生涯也即将落幕,回首将近四年的时光,也算是从迷茫和无知中一点点走出来,这篇申请总结其实更像是以申请为主线的心路历程的总结。留学申请就像我们经历过的那些升学考试一样,代表着你阶段性的选择和成果。不管结果如何,希望将来申请的各位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
我为什么要出国
为什么要出国,对我来说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其一是我喜欢国外的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相对出色的学术造诣,没有那么多急功近利的群体(个人经历而言);其二是留学申请这件事情本身对我来说更具挑战性,因为保研更多看你的成绩,但只看成绩往往又是过于片面的,留学申请相当于是我自己为了发掘潜力,逼自己去挑战不同的事情的一个借口。基于这两点原因,我最终选择了出国。当然出国势必要经历独立的阵痛和孤独。即便我对于我要去的国家有着很强的学术认同,但是却同样经历着对本土文化的排斥感。所以对于出国的选择,需要慎之又慎。
留学申请的挑战
留学申请所需要的背景在各个大学的官网上都有详细的说明,但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填满自己的CV需要有计划的去做。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本校前两年的学业压力很大,而且我其实在前两年对科研的各个领域没有什么了解,所以在大学的前半程,我更多地把时间放在了学业上,也如愿拿到了不错的GPA。
然后是英语的学习,我个人的英语“偏科”很严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我的口语不是很好,所以在准备托福口语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很多人觉得托福只是考试,应付过去就行了,但其实我觉得托福应试是一方面,但你在准备的期间,对于自己真实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所以不要小瞧语言考试。
当然,对于博士申请来说,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挑战自然就是科研。首先对于科研方向的选择,有一部分幸运儿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爱好的领域是什么,但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在不断地再选择中摸爬滚打,对于后者,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本科阶段只是科研的初期,多接触一些不同的领域对于你科研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以及现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所以掌握不同的技能有助于博士乃至之后的科研生涯。在留学申请中,相较于在同一个领域一直坚持下来的人,换了不少方向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但其实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教授们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个学生已有的科研成果,更注重这个学生的科研潜力和素养,所以对于没有文章发表的同学也不用太过担心,这样的缺陷不是致命的,可以通过诸如推荐信或者面试表现展现自己的科研潜力,说服committee,相对于“老油条”们,自己更值得被录取。
申请的关键点
在谈了有关我的申请各项准备的心路历程以后,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些干货吧。对于GPA,语言成绩方面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主要谈一谈申请中非常重要的海外科研,推荐信,文书,套磁以及面试。
1、海外科研和推荐信
海外科研对于国际申请者尤为重要,因为除了国内某些大牛以外,国内老板的推荐信作用往往比较有限,以及如果你不是在一所非常出名的本科院校,你会非常需要国外老板的一封信来证明你的能力。申请海外科研的关键在于海套,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国内老板的资源。当你收到邀请之后,先选校还是选老板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如果选择名校,优势就是即便你的老板不是特别强(虽然一般都还挺强),你也能在申请的时候受到不少青睐,以及你会有更大的概率收到对应学校的录取,但相应的你,你拿到该校的return offer的概率会很低,而且一旦你背景存在瑕疵,可能就会被该校拒绝。
对于非名校的大牛老板,正常来说,你很有可能可以以这所学校作为保底校,同时也能借助老板的影响力申请顶校,但当然,这比直接去顶校做科研建立的connection要弱。对于大牛老板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要注意他招你的意图,如果你只是去做一个单纯的砖工,或者老板只是让博士或者博后管你,自己不理你的话,那相应的推荐信可能只是一个你在该实验室待过的证明罢了。世毕盟留学在暑期科研的申请套磁方面非常有经验,这也是吸引我报名世毕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的mentor(MIT PhD毕业)和培训师给我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材料准备及申请流程指导,对我能够最终拿到MIT暑研帮助很大。
然后讲讲如何获得一封好的推荐信,其实就两点:一是出色的工作;二是积极的展示和交流。只要做到这两点,一般都能获得强推,工作看能力和付出,交流要主动性,要定期做汇报,但也不要太刻意。
2、文书
文书是展示自己各方面优势的重要申请材料。文书的撰写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但是我们总是会浪费很多时间在上面。开始的时候面对一大张白纸不知所措,知道要写什么但不知道怎么整理思路,文笔辞藻犹豫不决,无从下手。这里一定要推荐世毕盟留学强大的申请指导课程!课程中关于文书写作部分的讲解让我系统了解了CV的分块要点、PS的布局谋篇和行文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我迅速理清自己思路,列完了两者的提纲后,很快完成了文书初稿。之后我的培训师、mentor、以及世毕盟的GGU Native Expert Team分别对格式、内容和语言进行修改。修改完的文书让我非常满意,除了针对不同学校进行的部分细节修改外,基本没再对主体部分做其他的改动。可以说在GGU的帮助下,我很高效地结束了一个繁杂的工作。
3、申请套磁
申请套磁包括申请前的海套,以及申请提交后的学术套磁。海套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我自己在套磁的过程中很多教授就会提供一些项目的信息,比如一年招多少人,教授组内有没有空缺,我甚至从一个教授那里获得了fee waiver,帮我省下了180刀的申请费。申请之后的学术套磁一般范围较小,主要是跟教授们有更深入的学术交流,让其在审核材料的时候能够更加关注你。
最后,关于面套,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更加有效地与教授进行交流,但是也容易留下坏印象,所以只建议准备充分,表达能力出色的同学采用。我的套磁基本上是我的GGU mentor(据说是套磁大佬)手把手教的,很多人可能因为觉得唐突或者不知如何表达羞于套磁,这时候有一个领路人不仅能让你更有自信并且得体地与教授们进行交流。
4、面试
在博士的申请中,面试是一个频繁出现的环节。无论在暑研的套磁还是最后申请套磁的过程中都经常会遇到。GGU在面试方面也给了我很多非常有用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可以事先准备好自己的research summary发给教授,这样就可以把面试的话题集中在自己熟悉的内容上;也要有针对性准备一些小问题,包含学术的以及对于项目本身的,以免落得尴尬等。面试一定不能忽视,要好好准备,如果在这个环节表现突出,获得教授的认可,对于后续的录取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我与GGU
GGU说实话是在我一个极不顺利的阶段出现的救星,那时候我拿到了MIT访学的校荐,但是因为一门选课的原因,莫名其妙被MIT拒了,所以当时我急于找海外的科研,在那样的情况下,跟GGU签了协议,然后在mentor和培训师的一同帮助下,拿到了MIT的暑期科研,也为我最终能够拿到MIT的offer埋下了伏笔,可以说GGU是我能够失而复得MIT青睐的关键。
在后续的合作中,GGU mentor对于项目是否是弱committee制的把握,哪些教授可能会招短期的学期科研这些问题上都让我非常惊喜,有时候你无奈不是因为你没法做好一件事情,而是因为你不了解其中各种各样的tricks,GGU就像你的STM,能够提供你目力所不能及的视野。非常感谢GGU的培训师和men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