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这样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个人内心满足,才是最富有的。而一个人知足不知足,完全是自己的修养。
「曾仕强每日箴言」
2022年5月21日,是传统节气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南方农谚有言:“小满大满江河满。”
“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北方的小麦逐渐成熟,但籽粒尚未饱满,所以叫小满。
“满”用来形容小麦籽粒的饱满。
可是,当小麦籽粒饱满的时候却不叫“大满”,而叫芒种,这是为什么?
因为天道忌满。大满,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是犯忌讳的说法。
由此可见,小满节气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元素。
今天,我们通过《道德经》,来感悟中国人关于“满”的智慧。
1大盈若冲,大成若缺
《道德经》说: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最充满最充实的地方,总有一点点儿空虚,从而可以发生冲的作用。
一个瓶子真能够装到百分之百满吗?很难。
而且万一受到什么压力,它就爆炸了,所以多半会留下一点点儿空间。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算装得满满的,它也会气化,就像酒,越存越少,因为蒸发掉了。
所以,冲虚的作用,不会穷尽,永无穷尽,永远会产生变化。
《道德经》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有一点点儿欠缺。
这一点点儿欠缺就是它还有发展的空间,还有变化的余地;它不会僵化在那里,这种作用才不会衰竭。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要保持盈满,不如少装一点,要留有一些空间。
不要装满,才有空间,才有弹性,但是心里是满足的。为什么?
因为一旦不满足,就会着急去争那个不足的地方,如果还要让人家知道,就不免叮当作响。
这样,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个伪善的人,而不是一个真诚的人。
所以,不满,并不是表示不足,而是表示谦虚。天道忌满,人不能自满。
2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老子在《道德经》里大多讲天道,孔子在《易经》里大多讲人道。
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上天道。
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宣扬出来。
《道德经》的源头是《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古语云: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
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官封极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
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
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施药施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
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倾家荡产,仅仅六十二岁就郁郁而终。
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为什么还记得胡雪岩?
因为他创办的胡庆余堂还在,因为他修建的大宅子还在;更因为他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他的成功,让人那么羡慕;他的失败,至今想起,都觉得凄惨。
胡雪岩知道:“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当水库里的水满了,就会溢出来;当大地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地震。这都是必然的自然现象。
同样的道理,收获越多越好,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别多到满的状态。
一旦满了,溢出来的速度和震荡的幅度,可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天道忌满,所以,不要求满,不能太满;
人道忌全,所以,不要求全,不能太全。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求全:
自己最好又可以当大官,又可以有很多的财富;然后,自己又健康长寿,家里又富丽堂皇;再有,子孙每一个都是很孝敬,成绩又好,前途无量……
我们中国人讲一句话:委曲求全。
意思是说,如果想要求全,就一定要委屈。
也就是,有些地方一定要让给别人。什么都要,就会跟人家斗起来,结果一定是同归于尽。
现在太多人要求全,那不求全到底怎么办?
懂得知足。
一个人懂得知足,才会常乐。
3金玉满堂,知足者富
《道德经》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反对我们富贵吗?当然不会。
孔子也不会反对我们富贵,老天更不在乎我们到底有多富贵。
所以,金玉满堂没什么不对的。但是,守是守不住的,为什么?
金玉不是罪恶,富贵不是罪恶。罪恶在于你要守住它,让它变得没有用途,让它变得没有价值。
只要你去守,天灾人祸,总有一项毁掉你。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富贵没有坏处,问题在那个“骄”字。中国人可以神气,但不能骄傲。
富贵而骄,就会自取祸患,就会自找麻烦,就会自取其咎,就会自讨苦吃。
老子说:知足不辱。
知足就是寡欲,知足不是禁欲。
人们常常认为:修行,就是禁欲。老子却不主张禁欲,为什么?
因为人是有本能要求的,这是合理的,这个不叫欲。
老子所讲的欲,是超过本能以外的东西。
吃饭本身,不叫欲;吃山珍海味,才叫欲。读书,成绩合格不叫欲;非要考第一,就叫欲。
欲就是过分,我们要寡欲,寡欲就是适当的欲望。
一个人只要知足,只要寡欲,就不会招来无谓的耻辱。
《道德经》说:知足者富。
只要人有富有的观念,就说明他很穷。人不穷,怎么会有富的观念呢?
所以,富不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念。因为富跟穷都是人自己的感觉。
有时候你有一千块钱,就觉得很富有了;有时候有一个亿,反而觉得很穷。
这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是人自己的感觉而已。
所以,知足者富,其重点不在富,而在知足。
一个人内心满足,才是最富有的。而一个人知足不知足,完全是自己的修养。
总而言之,天道忌满,知足者富。大成若缺,小得盈满。
小满就是知足,小满是一种心安。
一个内心满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本文策划:若卿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