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2022全国乙卷大题考点汇总

2022-09-22 15:14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本篇干货小历整理了2022全国乙卷所有大题的主干考点,一方面希望大家可以以小见大,对高考考察的知识点有所洞悉,另一方面希望本篇干货能够对来年高考考点预测提供参考。

大题一考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外交关系和世界格局

(1)科技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20世纪60年代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的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水稻

(2)外交关系:

1.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此后中苏关系走向恶化。

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4年与印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4日内瓦会议,1955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世界格局: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55-1975)

2.世界多级化趋势出现:

①西欧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

②日本崛起

③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不结盟运动兴起)

大题二(小论文)考点

儒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儒学在东汉的发展

(1)儒学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儒学在东汉的发展

1.中国东汉时期的许多思想家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满,这些思想家从他们共同的儒家背景出发,谴责统治政权不能制止弊端,不能改革国家事务;他们把这些道德上和政治上的失败看做其他罪恶的主要原因。其中有些思想家更进了一步,对成为国家指导原则已有几世纪的当时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怀疑。由于这些思想家名义上是儒家,他们的苦恼就被所谓汉代儒家学说的胜利,被后汉朝廷当作官方儒家正统加以宣传的极守旧的学说所遮掩。前汉树立的官方儒家学说和后汉兴起的对它的非官方批判之间的紧张局势,不但表明了汉代儒家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也标志了思想趋势从前汉到后汉的一个重要变化。

2.从董仲舒开始的神学化的儒学思想继续发展,谶纬迷信开始广泛流传。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对谶纬崇信更甚。用人施政都要找谶纬作根据;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也以谶纬来"决定嫌疑";对于儒家经典的解释,都以谶纬为指归。

3.东汉大兴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故而东汉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更多大题答题方法可参考定哥红宝书哦~

选做一

荀子的主要思想与商鞅变法

(1)荀子的主要思想

总: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

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反对鬼神迷信;

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2)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向新兴地主转变,出现自耕农等新的阶层。(生产关系)

政治方面的变化: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军事方面的变化: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都致力于变法改革,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文化领域的变化:

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变法内容

图片
(来自MBA智库百科)

3.变法影响:

1.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选做二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时间: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

2.战争起因:苏伊士运河的利益纠纷

3.战争经过: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4.美苏态度:①苏联以不同的措辞照会有关各方。向以色列,英国和法国施压并呼吁美国一同制止战争。②美国一方面声明拒绝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并以美军进入全面警戒状态为姿态,警告苏联不得进攻英法;另一方面照会英法,表明只有当苏联进攻欧洲或埃及进攻英法舰船时,才有所谓"大西洋的保护"问题,当务之急是限英国在12小时内停火。

5.战争结果:埃及失败,英法以战胜。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的干预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6.战争影响:

①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法鲁克王朝的垮台

②加速了英法两国全球的庞大殖民帝国的瓦解。

③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④促使法国拉拢欧洲其他国家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

⑤苏联的核攻击威胁激发了法国研发自己的核武器的决心。

⑥埃及在政治上获得胜利,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

选做三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道路上,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制度蓝图。1949年春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节点上,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描绘了制度蓝图。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与随后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起,明确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指出了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二,党的八大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逐渐胜利完成,以党的八大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阶段,这时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在国体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根本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制度。这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升华。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第四,党的十八大开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本篇干货到这就结束了,但小历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即使是今年考过的考点,也没有人敢保证在明年一定不考,对于猜压中排除近几年已考过知识点的说法不能迷信。如果你觉得本篇干货对你有所帮助的话,记得给小历一个免费的点赞和分享哦,你的鼓励就是小历肝文的最大动力。(后台回复暗号:“乙卷考点”获取pdf版)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干货|2022全国乙卷大题考点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