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的五毛钱

不知道哪个聪明人想到在小区设置自取柜。
丰巢尝试过很多方法来盈利。播放广告,引导消费者流量,在小小的屏幕上拼命给用户绕圈子。但这些措施都不怎么奏效。因为资金压力,迫不得已,只能从最根本的地方赚钱——存取费。但这一行为引起了消费者强烈的反感。
网上的辩论有很多,支持者找出了一大堆理由论证收费的必要性,反对者又拼命找点子反驳。这样的争论大可不必,因为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没什么好说的。争论的重点应该是:消费者是否从根本上需要它?
丰巢的问题在它只让消费者感到了方便,而没有觉得这是必要的,相当于打肿脸充胖子。它更多地帮助了快递员,如果没有丰巢,自取站又远,快递员只能费力送货上门。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业的变迁,消费者慢慢习惯了,行业也就慢慢形成了。成功的例子,外卖与打车平台。美团,饿了么以及已经消失的百度外卖,在推广时期海量烧钱,来引导消费者。经过多年的耕耘,消费者总算产生了依赖性。但,到现在,美团与饿了么还在烧钱,补贴。对骑手和商家的抽成,还远远达不到收支平衡。成功赶跑UBER的滴滴打车,也仍旧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消费者已经形成依赖,公司仍然在小心翼翼地弥补资金的窟窿,一点一点地提高营收能力。稍有不慎,就会被消费者所声讨。前段时间着了急的腾讯爱奇艺们,推出高价超前点播,被口诛笔伐。
说回丰巢。在极度高效的社会中,自取柜会成为行业中固定的一环。想到自取柜的人确实聪明,但似乎聪明过了头,做了提前十年的事。货物自提是大势所趋,但等到机器人取代快递员,得猴年马月了。创始人坚信未来必定如此,那只好在十年的寒冷中艰难度日。
丰巢想要生存下来,关键在解决上游问题,与快递公司的合作。快递员有义务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所以消费者不会为丰巢存取费买单。但问题随之而来,以成本压缩起家的快递公司肯定不愿与丰巢分一杯羹。自提站完全可以起到丰巢的效果。而且很多货物,丰巢无法代替快递员。
丰巢有没有向整个体系靠拢我没有去取证,并入阿里系或腾讯系是不错的选择。但转念一下,当下购物平台与快递公司乱战,丰巢似乎也很难找到栖身之地。
丰巢的产品定位并不扎实,像是握着自己的小聪明不撒手。觉得只要养肥了消费者,就能割肉,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市场原理——消费者是否真的需要。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丰巢立足的动机不仅没有说服我,反而让我愈加厌烦此种见缝插针的商业行为。
收费后的丰巢肯定会有人用,但它注定不会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强制收费,那不用便是了。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在乎我的那五毛钱,虽然五毛钱现在都买不了一个小布丁,但我不会将其交给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