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摆烂+内卷=1?

2021-12-09 01:12 作者:瞌咳咳可可  | 我要投稿

      2021年,出现“内卷”和“摆烂”两个流行词。流行,也就意味着被大范围地频繁使用。作为一名在读本科生,可以说我的生活与这两个词密切相关,包括但不仅限于在绩点、综测方面。要“内卷”还是要“摆烂”的选择存在于几乎每一次的课程作业、期末考核和综测评价中。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出的选择真的是“非摆烂,即内卷”吗?

       实际上,在今天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我早早地就投入了“内卷”之中。今天会反思并且写下这些东西,是因为今天和作业小组的同学产生了争执——我不满意他们的成果。在跟其中一个同学私聊的过程中,他说:“群里窒息的原因是想摆的人与不想摆的人。”(摆=摆烂)显然,我属于“不想摆”的一列。一时之间,我无法反驳。摆不摆是个人选择,我确实不能为了自己的要求去苛责别人,让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不禁反思:是我太卷了吗?反思无果之下,我开始质疑我产生这个疑问的逻辑:不想摆烂就是卷吗?

        首先,明确“摆烂”与“内卷”的定义:


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摘自百度百科)


       简单概括,“摆烂”意为放弃干预已经难以好转的事物,“内卷”意为付出更多努力来争夺有限事物。仅看定义很难会想到这两个词会成为对立的“反义词”。但是在日常语境中,这两个词却成为了非此即彼的关系。为什么呢?对立统一的转化点在于部分人对“事物”的判断,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有限事物等同于难以好转的事物。面对这一事物,“内卷”的人选择付出更多努力,而“摆烂”的人选择放弃干预。在这种情况下,非摆烂,即内卷。但是有限事物等于难以好转的事物显然不合逻辑。造成这一情况的,是大家对于“有限”的焦虑。焦虑使得大家错误地把“不努力”等同于“摆烂”,把“努力”等同于“内卷”。

        实际上,努力一直在“摆烂”和“内卷”之外,生活也在“摆烂”和“内卷”之外。适当的付出努力,我们就可以获得有限资源,摆脱困境。毕竟人也是有限的,地球的环境承载量也没有到达极限不是吗?

       或许会有人觉得我在内卷发言,也会有人认为我在灌鸡汤,但是我真的坚信,生活不止摆烂和内卷,也有平平淡淡的休息和努力。不要觉得休息消极而给它起名“摆烂”,也不要觉得努力无用而给它冠名“内卷”。

        

       

         

摆烂+内卷=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