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黑暗骑士》告诉你 镜头语言的秘密!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许多人心中经典的神片,讨论最多的是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丧心病狂的他,疯狂又邪恶展现扭曲成兽性的人格。除了演员够出色,导演诺兰对画面的调度和掌握,精准呈现小丑这个角色的张力。
影片連結:https://v.qq.com/x/page/v0827huf5nk.html
来自新西兰的视频博主Nicholas Dobbie进一步解析了诺兰这些镜头背后的运用,但在讲解之前,建议大家先观看这个《黑暗骑士》的片段。

一开始,戈登前往质问小丑时,镜头在小丑后面,以小丑的角度看着戈登进入房间,让人感觉到小丑早已预料这一切:虽然我是被质询的,但掌握权在老子身上!

当镜头越往戈登表情靠近时,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小丑的言语正影响着他!而在这个镜头的同时,角色的塑造也更加明确了:小丑的背景是一片黑暗,没有任何东西拘束着他,表示他与社会和秩序脱节;而戈登背后昏暗的光明,加上墙柱,则强化了他身处困境而且孤单的境地,观众完全可以预期这场谈判,小丑彻底占了上风。

但是!!!当蝙蝠侠猛然现身,场景戏剧性的变亮了。

他们共用同一个镜头、面对着同样的方向,让我们接收到蝙蝠侠更有力量的讯息。诺兰以低角度镜头向上拍摄蝙蝠侠,以高角度镜头往下拍摄小丑,也表达出两人在体能力量上的差异。


当蝙蝠侠开始审问小丑时,镜头又从这位反派角色拍摄,以旁观者的视角可以得知,小丑试着解读蝙蝠侠并取得对等的地位。

开始对谈时,诺兰又以特写镜头拍摄他们,然后以左右平移的方向表示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对立的思想。接下来又以不断交错的镜头,让观众混淆到底他们谁对谁错?在这里,你得建立银幕方向的概念:
银幕方向:
因为欧洲人阅读的习惯是由左而右,这个方向通常也代表着时间轴的演进,运用在银幕方向中,在画面左边的角色通常会被视为正派;相反的,在画面右边的角色则被视为反派。
我们再重新看一次,蝙蝠侠一开始是在左边,而小丑则是在右边,人物定位相当清楚。


接着,诺兰混淆了「银幕方向」,开始扭曲观众的认知,到底谁才是对的?谁才是错的呢?

当小丑说出「在他们看来,你就是个怪胎,就像我一样。」之后,诺兰又将镜头反移动回去,这也让蝙蝠侠清楚知道小丑是真正的疯狂。
当蝙蝠侠失控后,静态镜头转变为手持摄影,让观众更加感受失控的气氛,剪辑也越变越频繁,让我们喘息的空间越来越少...

当蝙蝠侠考虑放弃原则,以暴制暴的同时,镜头立马切换到两人在同一平面上,四目相接,表示蝙蝠侠状态已经完全失控。

接著,蝙蝠侠再也按耐不住情绪,狠狠把小丑摔烂在桌上,斜角镜头表示了他的疯狂。

诺兰的镜头相当高明,虽然他保持着小丑的特写,但左上方还是看得到蝙蝠侠的拳头,不过他的拳头、他的强壮、他的所有优势,就像这一颗虚掉的镜头一样──毫无用处。

当镜头离蝙蝠侠越来越近,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到底跟什么样的丧心病狂交锋。

接下来这个镜头由下往上拍的仰角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蝙蝠侠抓住了小丑的领子,面对面看着他,通常一般解读是蝙蝠侠更有力量,因为他在小丑之上,然后我们知道并没有!小丑才是最后的赢家。

诺兰的镜头就如同小丑一样,不断反转大众习以为常的认知、颠覆我们的期待,赋予了更深层、更黑暗的意义,这也是诺兰电影的迷人之处!若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再配合影片看啰!
影片连结:https://v.qq.com/x/page/v0827e9hr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