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朋友
今日不更文,讲讲我的那些朋友呢。
我的家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县城,小到什么程度呢。整个县城只有一所像样的高中,而这所像样的高中升学率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可能下馆子吃顿饭都能随随便便遇到熟人,所以我的小学同学就是我的初中同学,同时也有很大概率成为我的高中同学。
据我姑姑所说,小的时候我很好欺负,永远都是幼儿园最孤独的小朋友。可惜我自己没什么印象了,这跟现在的我有亿点点不一样。
上了小学之后的第一个朋友,相遇的非常离谱。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我在教学楼门口捡了五毛钱,被一个路过的同班小姑娘看见了,她说要带我去学校的隐藏小卖部买辣条吃。这个姑娘现在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我压根不记得了,但是还是十分感谢她带我找到辣条这么好吃的东西,尽管当时的我真的很惶恐,惶恐到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当我兴高采烈地跟妈妈讲起捡到钱的故事时,我甚至找不到一个正经的理由圆谎。
后来长大一些了就开始主动交一些朋友,那时候交朋友的标准是,长的好看,学习好,说起话来很温柔。说到底就是一些常规好孩子。那时候和班上长的最像洋娃娃的女孩子玩,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至少那段时间我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是因为我成为了“洋娃娃”的小跟班。
再后来交朋友讲内涵了,但其实那时候我也不过小学四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朋友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女孩子,长期蝉联班级第一。记得那段时间流行病,我和她同病相怜,学校不让我们去上学,我和她在楼下小超市相遇,一见如故。毕竟在那种都很孤独很无聊的日子里,发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真的会很激动。我们爱好相投,喜欢听音乐喜欢看书,喜欢去公园的假山玩,在江边捡一个贝壳就拿砖块给它搭个家,直到它死了才知道它没水活不了。那段“厮混”的日子没有学习,很自然的我就忘了我们之间的差距。第一次意识到差距是在上不了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让我们买套题自己做,结果我们同时写,她比我快,写完就去看电视了,而我还在为读不懂题而苦恼,后来她成为我的初中同学,后来她成为我们那一届的中考状元,再后来她去哈尔滨读书了。高考之后在路上见过她一次,我穿着小裙子画着妆,而她和我印象中的她并没有什么两样。再后来我在qq里看见她晒学校,北京四大名校之一。一边惊叹着一边想,曾经的好朋友,坐在同一屋檐下学习的同学,我却连她的微信都没有,而从前做题快慢的差距,逐渐演变成鸿沟。诚然我很羡慕很羡慕她,但是绝对没有嫉妒,我很祝福她,这或许是我离学霸最近的一回了。
后来我遇到很多很多朋友,真心的,假意的都有。当我步入大学,我也渐渐在淡忘和被淡忘。走的最远的是我现在的闺蜜,至少在我现在看来,我大概会和她走一辈子。我们的故事,发生在小学六年级,那个时候我并不喜欢她,想不起什么理由了,后来成为了初中同学。记得那时候小学一个班60个人,初中一个班60个人,我在初中班级遇到的小学同学居然有十几个,世界真是小到离谱。
很自然的成为朋友,那个时候初中生早恋已经比较普及了,我记得有一个男生喜欢她,然后因为一些误会,男生和她说了我如何如何,我和她说男生如何如何,最后又因为她信男生不信我导致这段友谊走向破裂。再后来又莫名其妙的好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友谊真是奇幻。高中同校不同班,交际没有初中多,我偶尔会横穿整个教学楼去找她借本练习册,她身边的人都认识我,我身边的人都认识她。后来她去学了美术,我专心备考。她去外地偶尔会回来一次,就常常拉着我去逛街,笑着和我说说从前那个男生,他现在如何了。高中毕业一个暑假,我和她待在一起 的时间是最多的。一起打扑克学做饭买衣服去KTV去球场偷瞄小哥哥去喝酒。然后我们上了大学,都在哈尔滨,可是我在城南,她在城北。军训结束我和朋友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地铁跑去看她,只能在门缝里偷偷聊几句,因为我们不封校,而她们还封着。
这个朋友的故事并不特殊,很平常很平常,可正是因为平常,我才会觉得这段关系真的可以走一辈子。
和她相处我永远不需要装, 不需要曲意逢迎,她懂得我所以表情动作中的含义,知道我喜欢什么类型的衣服,喜欢什么类型的男孩子。
我认为每一个路过我人生的朋友都不是摆设,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我,所以现在的我才能和小时候的我有亿点点不一样。
你们的朋友呢?不妨和我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