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中药材夏枯草是—味清热药,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
归肝、胆经。
贮存
置干燥处
常用复方制剂
清脑降压片、夏枯草口服液、乳癖消片
夏枯草苦泄辛散寒清,清散兼养,专入肝经,主清肝火、散郁结,兼养血平肝,凡肝火、阳亢及痰核郁结诸疾可选。清肝明目之要药,尤善治血虚肝热之目珠夜痛。
本品含有机酸、三赭类成分、黄酮类、甾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主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
入药部位
夏枯草的入药部位: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
夏枯草入药部位的性状特点:
本品呈圆柱形,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
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尊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
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雩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历史追溯
《本经》:“主寒热,瘵疡,鼠瘘,头疮,破癜,散瘘结气,脚肿湿痹。”《本草分经》:“散肝经之郁火,解内热,散结气,消瘦,治目珠夜痛。”
《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凛疡周身结核。”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瘦病、鼠癌、头疮,破癞。散瘦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纲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重庆堂笔记》:“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尤甘,入药为胜。”作用功效



夏枯草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功效作用
夏枯草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瘵疡,瘦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
治肝热目赤肿痛,肝火头痛眩晕,可单用,或与菊花、决明子、石决明等同用;治肝虚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可与香附、甘草共为末,清茶调服;
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可与黄芩、磁石、珍珠母等同用。
疮疡瘦瘤,乳痈乳癖
治肝郁化火,痰火蕴结之凛疡,痰核,颈项瘦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者,可单用;
·治肝气郁结,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痈、乳癖、乳腺胀痛者,可与蒲公英、昆布、玄参等同用。
其他功效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即食药物质)。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夏枯草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
夏枯草常用药膳方选如下:
高血压,眩晕
荠菜、夏枯草各60g,水煎服。
颈淋巴结结核
昆布、夏枯草各18g,海藻15g,青皮、白芥子各9g。水煎服。
乳痈初起,乳房胀痛
夏枯草、蒲公英各等份。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肺结核
夏枯草30g,煎液浓缩成膏,晒干,再加青蒿粉3g,鳖甲粉1.5g,拌匀。为1日量(亦可制成丸剂服用),分3次服。
夏枯草来搭配一物,化一身包块,囊肿,结节,增生,肌瘤皆可以用。

治疗顽固性失眠(官方未提此功能,只是民间偏方,仅参考)
半夏因阴而生(因为半夏是从夏至开始生长,而夏至一阴生)。夏枯草在夏初得至阳而长,(夏至后即枯,秉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
所以《本草纲目》说:“夏枯草为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这两个药在临床常被称药对,是交通季节,调摄阴阳治疗失眠的常用药。明代盛寅《医学秘旨》中说:“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清代邹澍在《本经疏证》说到:“通阴阳……治不眠”。两药相配,寒温并用,具有交通阴阳,促使阴平阳秘的作用。同时也暗合人体营卫运行规律,所以治疗失眠才会效佳。
当然用这个药对治疗失眠仍需要临床辨证。从上面的文字资料我们得知,这两个药物主要调节阴阳的一个枢机。临床针对不同病因治疗给药,或者单用这两味药,或者对这两味药从计量上加减变化,或者添加不同的药物进行搭配,都是我们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如当今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先生亦擅长用二者配伍治疗失眠,并自拟半夏枯草煎,基本方由姜半夏、夏枯草各12g,薏苡仁60g,珍珠母30g组成,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颇著。
在治疗失眠,作者首推酸枣仁,茯苓,大枣,黄精
乙肝大三阳转阴特效方(官方未提此功能,只是民间偏方,仅参考)
黄芪、土茯苓各30克、太子参、鸡骨草、 鹿含草、半枝莲、 丹参各15克、灵芝菌10克、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连2—3个月。
慢性乙型肝炎
鸡骨草10克 夏枯草10克, 石上柏20—30克, 每天一剂,水煎2次,每次加水700毫升左右。当凉茶一样,随时都可以喝。最好温热喝,这样不伤脾胃。
乙肝解毒汤。黄芪30克,虎杖,白花蛇舌草,露蜂房,半枝莲,仙鹤草,土茯苓,仙灵脾,鹿衔草各15克,柴胡,郁金,当归,生鸡内金各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煎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分2次温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温肾。
复方制剂清脑降压片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夏枯草口服液
清火,散结,消肿。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头痛、眩晕、瘵疡、瘘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
乳癖消片
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炎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研究
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夏枯草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多煎汁服用,也可煮水,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夏枯草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菇皂苷、芸香苷、金丝桃苷等苷类物质及熊果酸、咖啡酸、游离齐敦果酸等有机酸;花穗中含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的花色苷、d-樟脑、d-小茴香酮等。
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均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压,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但穗的作用较明显;本品水煎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夏枯草可治疗高血压病、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慢性乙型肝炎、手足皱裂、手脱皮症。
具体用法
夏枯草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9~15g。
夏枯草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但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此外,夏枯草也可用于日常保健,常用食用方法如下:
·一些凉茶中都有加夏枯草,利用清热的功能,达到祛除湿热、防暑降温的功效。但注意夏枯草性凉,脾胃虚弱的人或患风湿的人喝了,就容易造成腹泻甚至加重病情;且夏枯草不宜长期用。
用药须知
夏枯草性寒清泄,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用。
用药期间需注意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如果您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是在哺乳期,请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是否可用中药治疗。
·儿童: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
·请妥善保存药材,不要将自己所用药材给予其他人使用。





参考https://www.baidu.com/bh/dict/ydyp_16056237097768977021?contentid=ydyp_16056237097768977021&query=+&sf_ref=search&sf_ch=ch_search_5713&from=dicta&isPageHom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