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有人因不遵守酒令而被杀吗?

2023-09-18 15:12 作者:长江酒道  | 我要投稿

执笔 | 檀   曦

编辑 | 古利特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有一场贾府的家宴。席间,身为酒令官的鸳鸯吃了一盅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这场酒局中,鸳鸯把酒令比作军令,甚至说酒令大于军令,直白地向世人展现了酒令的严肃和酒令官绝对的权威。


《红楼梦》毕竟是小说,情节、对话都可以编撰。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酒令官是不是也那么具有权威性,能够说一不二呢?


事实上,“酒令如军令”的故事却有史可查。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记载:“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日:‘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日:‘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


这段史料清晰地记录了一个人喝酒不行被杀掉的故事。在一次酒宴上,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任命朱虚侯刘章为酒吏。刘章就请示说:“我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这个提议得到了吕后的同意。

在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有个吕氏家族中人因为酒醉想偷偷溜出酒席。刘章追去拔剑将他杀了,还很淡定地告诉吕后是因为对方想逃,坏了之前定的规矩,自己才按军法处置杀他。吕后虽极为愤怒,但酒宴前已答应刘章按军法行酒令,总不能当着群臣的面反悔吧,只好作罢。这是目前能找到的“酒令如军令”最早、最权威的出处。


相信历史上不守酒桌规矩的人也不少,类似“亡酒”而逃的事情肯定很多人都干过。甚至不难猜测,因为喝酒不守规矩,人们之间还曾引发过很多不愉快和意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也逐渐意识到喝酒要有规矩,要有主持大局的牵头人,于是在行酒令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选一人当令官行令,余人中无论在座者自身的地位如何,对令官的命令都要绝对遵守,违令或负者要罚酒。在这种背景下,“酒令如军令”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得到传承和推广。

明朝马佶人在其戏曲《十锦堂》里曾说:“常言道:‘酒令严如军令。’请过便宜行事了……”作为一部娱乐大众的杂耍,能提到“酒令如军令”,绝非偶然。作者应该在生活中经历过相关故事,才将其写进自己的作品。


在清代文学家李绿园所著的长篇小说《歧路灯》里也有一段描述:“酒令大似军令,既是写的小杯,如何改大杯?”要知道,《歧路灯》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在文中说“酒令大似军令”,绝不是随便塞进去的一句话,而是有着极大的教育引导导向的。作者本人也是对其极度认可才加以应用的。


巴金的《家》里面也有一段记载:“你们作弄我。我不吃!”觉慧摇头说。“不行,三弟,你非吃不可。酒令如军令,是不能违抗的。”瑞珏催促道。


在后世,直到今天,“酒令如军令”,当是深得文人骚客乃至大众的推崇,不仅众多文学影视作品里有类似表述和记载,而且寻常百姓间的交谈也经常提到。类似“酒品见人品”“酒桌识君子”都是对这一说法的延伸。


真有人因不遵守酒令而被杀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