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橙框架不是你一个人在学

具体内容放在我的首页动态介绍了

我曾写过一篇叫做《为什么》的思维模型,通过不断逼问为什么,就可以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质;通过一环扣一环,就可以达到逻辑上的连贯性。
除此之外,其实框架思维也能达到这个效果,甚至比追问为什么还要高效。
一旦你开始在生活中运用它,你的逻辑能力就能很快被提升上来,你会发现,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还是思考,各种场合都有它的影子,它几乎无处不在。
而且它的功能还远不止于逻辑能力,它还能使你的思考更加周密,使你思考的东西体系化。
比如,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说话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并且三两语就能点出事物的本质。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建立起了自己所在领域的底层框架。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了如指掌,不论什么情况出现,都能立马找到对应的策略和解释。
什么是框架思维?给你讲个我的小故事。
有一天,当我看完麦肯锡的经典《金字塔原理》,兴奋不已,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明白框架思维的强大。
结果第二天上外教课时,老师让我们七个人组成一组,就“如果你发现你的同事最近突然对你有敌意,请你用积极思维去解决这件事”拿出我们的方案。
如果你拿到这个题,你会怎么做?
对于这样的话题,实在太开放了,每个人都有无数的想法,这些想法非常杂乱无章,如果任凭你一句我一句的,恐怕很难在短时间拿出一个很棒的答案出来。
那一刻,我的大脑里突然就冒出了框架思维这个东西,我建议大家“我们先建立一个框架吧,这样讨论起来更有条理”。
于是我们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框架“为什么+怎么做”,即为什么同事会突然跟我们过不去?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每一个大框架下,我们又建立了子框架“他自己、我自己、第三方”,即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本人的原因,比如遇到一些烦心事;也可能是我们的原因,我们做了一些事,无意伤害了他;或者来自第三方产生的误解。
同样,解决办法也分这三方面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