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容易对各种事物上瘾的时期
提供书籍、影视作品给孩子看,介绍他结识某些让他佩服喜爱的人,安排他去参加某些活动、加入某些团队。
当然,这些影响,都应该是循着孩子自身的喜好与特点而做的。
如果问题严重,变换环境,是当其他一切无效时,可以考虑的办法。
青少年受同龄人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改变孩子的环境,是改变他旧习惯的有效办法。
事情的另一面是,不适宜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对孩子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在孩子没有强烈意愿、家长对环境了解不够也不能提供陪伴和支持的情况下,就一厢情愿把孩子送到国外。
孩子对手机、游戏等上瘾的问题。
青春期是容易对各种事物上瘾的时期,无论是香烟还是电子游戏。
比较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这个年龄之前,家长已经给他培养出好的使用习惯。
客观讲明这一事物的利弊,教给他使用注意事项,而不是把它妖魔化。

对于其中的好处,家长说出来,孩子会感到自己被理解,这会使他更信服你的观点;
用其他更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逐渐占用他更多时间。
当孩子陷入上瘾活动的时间逐渐减少时,他的大脑就在开始摆脱这种依赖。
当孩子从其他活动中,能感受到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时,这些让他上瘾的活动就开始失去诱惑力;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发展出自己对未来的目标和想法。
这是把孩子从被动接受、从短期表面的刺激满足,转向主动去选择、放眼于未来更远之处。
上瘾是放弃自控和自主,而有目标的孩子,是开始把握人生之舵。
此时的大脑发育阶段,使得他们易冲动,不能全面考虑后果。
初中乃至整个青春期阶段,他们的大脑特点是易冲动。
这使得他们能够去冒险、探索,但也增加了风险。
他们此时做事,只考虑痛快的一面,不考虑全面的后果。
当身处群体中时,他们更容易兴奋、从众,失去判断力,忘记后果。

随时用小事,和他们谈论,评估事情的利弊、代价和结果,练习全面考虑。
以正面的语言去谈论后果。
不说,“你千万不能……,如果怎样那就完了!”等等。
而是说:我相信你会考虑到这种后果;我觉得你是个有自己观点的人,不是人云亦云总是从众的孩子;遇事能三思,是成熟的成年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