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酸跑真的排酸吗?
跑圈里非常流行的排酸跑,大概意思是在马拉松或者LSD后的第二天进行慢跑,以消除体内的乳酸……然而,很多人排酸跑完之后感觉腿更酸了……
其实,排酸跑根本就是伪科学!为什么这么说呢?

跑步时,我们感受到的酸痛确实是与乳酸有关的:乳酸是身体能量代谢的产物,在长跑或者大强度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糖发生无氧酵解,体内乳酸浓度迅速上升。运动强度降低后,体内的乳酸一般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蛋白质等,在静息休息的1~2小时内消除。如果采用拉伸进行积极性休息,大概只需要0.5~1小时就可以恢复至运动前的水平。所以说,第二天的酸痛感,根本与乳酸没有关系呀!
那为什么我们在跑完之后第二天还会有酸痛感呢?这主要是因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DOMS是指身体在突然改变运动方式或者大运动量后12~48小时内,会出现肌肉酸痛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微细损伤导致的。与肌肉拉伤、扭伤等产生的急剧且持续的疼痛不同,DOMS表现为肌肉紧绷,触碰、收缩或牵拉时有酸痛感,肌肉收缩力量降低,关节活动幅度减小……
问题来了,DOMS该如何缓解呢?
1、 拉伸:运动后的拉伸对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都非常有效;
2、 补能:及时补充蛋白质有利于肌肉组织的修复;
3、 冰敷:冰敷能有效收缩毛细血管;
4、 休息:充分的休息也有助于缓解肌肉酸痛。
如果排酸跑的本身就是伪科学,那么跑马或者LSD的第二天再进行慢跑,不仅无法缓解DOMS,还有可能影响肌肉细微结构的修复过程,甚至导致炎症和损伤。这个时候跑步,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花了时间和精力跑步了,但是效果差,甚至导致损伤,这不就是垃圾跑量吗?
事实上,跑完马拉松后应该休息几天,等身体恢复了再继续跑。 很多运动手表上,现在都有恢复程度/恢复时间功能,量化了训练压力所造成的疲劳,帮助跑者计算出在运动结束后完全恢复的所需时间。

以HUA WEI WATCH GT Runner的恢复程度与恢复时间功能为例,恢复程度反映单次训练后身体恢复的程度,在经过高压力的训练刺激后,或在未完全恢复便进行下一次训练时,往往均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运动后随着身体恢复,恢复程度上升,剩余的恢复时间也在缩短,不同的恢复程度,对应不同强度的训练负荷建议。比如,恢复程度到95%时,建议可进行高强度训练,个人觉得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相对来说科学准确,大家也可以参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