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究竟为何而活?前人辛苦,后人幸福!清明:慎终追远,砥砺前行

2022-04-05 10:56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又是一年清明时分,天和气清,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处处生机勃勃。

春天是四季轮回的开始,春去春又来,但人一旦逝去,却不会再来了。

当我们想起永远再也见不到的亲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

黯然神伤而已。

死去意味着永远的失去,其实人生无常,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人和事,都终究会离我们而去。

可是,当我们沉浸在人和事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这点。

我们总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永恒。

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这话未必是正确。因为人是善忘的,人一路走,一路得到,一路失去。

只有走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为何而活?

古人以孝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人非常重视血脉的延续,在古人看来,薪尽火传,香火不断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中国人强调祖宗,做事以光宗耀祖为得意,以让祖宗蒙羞为耻辱。

在某种意义上讲,祖宗血脉的文化才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

人生在世,一个人要立于世间,就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来处和去处。知道来处,就自然知道感恩,没有前人就没有后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生代代无穷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

大家都知道“去处”是什么,所有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黑夜,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

那么,在生和死的中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现代人强调“做自己”,动辄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不能说不对,“做自己”也有积极的一面,自我的修炼、感受是很有必要的。

但很多人都走向了“做自己”的负面,那就是对别人漠不关心,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社会上,那种连父母和子女都不管不顾的人有很多啊,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自己,与其他人无关。

这样的人生就等于狭隘化了,是在否定自己的“来处”,人一旦以自我享受为目的,那对别人和这个世界就是只有索取,而没有为别人贡献的动机和意愿。

古人以“孝”为秩序的根本,是很深刻的。一个人只要懂得敬畏祖先,那就不至于无药可救,一无是处。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是损人利己,有人利己而不损人,有人是损己而利人,人生数十年,不应该只顾自己。

赡养父母,养育子女,是一个人的使命。而这样的人也不至于心里只有自己,他的心里肯定会有爱,有利他主义。

有个作家曾说过,他的一生能够至少为女儿打个前站。这就是一种奉献自我的精神。

如果一个人推而广之,为子女之外,还能为朋友、亲戚、陌生人、社会做贡献,那这个人就伟大了。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人这辈子到最后,唯一的慰藉可能就是看自己一生为别人做了多大的贡献。

所以我说人就是为此而活。

“我不为己,谁人为我,但我只为己,那我又是谁?”人当然要为自己着想,但更要为别人着想。

无情何必生斯世,人生当不忘来处。我经常想一个人是一个原点,修身为本,而“修身”则是为了发光发热,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小见大,利益众生。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砥砺前行。


人究竟为何而活?前人辛苦,后人幸福!清明:慎终追远,砥砺前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