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考,兼索秦始皇废谥法,及嫪毐、赵高来历的猜测
首先引入几个问题: 为什么胡亥叫胡亥? 秦始皇为什么废谥法? 好了,以下是个人考据,非专业,有诸多猜测成分。 胡亥,胡、亥。 秦始皇有二十三个儿子,十个女儿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位,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位, 共二十二。 而秦始皇有二十三个儿子,其实天干地支对不上,但大致能对得上。 秦始皇给儿子命名为亥,就是金盆洗手了,孩子够了。亥为天干地支最后一位,胡亥也是秦始皇最后一个儿子。 史记称呼胡亥为少子胡亥,基本可证胡亥最少子。上图百度提到秦始皇十个女儿二十三个儿子(包括胡亥),是发掘秦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当不虚。诸穴所葬者年纪多大,都不能查出来,我没查,大家可以查查,应该都大于二十岁,是胡亥的哥姐。 胡亥之亥已经知道,胡呢? 我无意间看到谥号法
胡基本是年纪大的意思。也对,胡=古月,月就是时间,古就是古老、长久,则胡就是古老之一。 如此则胡亥合起来就是,最少子胡亥,秦始皇希望他活得非常久,希望他能寿终正寝。 秦始皇爱胡亥(胡亥吵闹,他带胡亥巡行天下),胡亥也爱秦始皇(为秦始皇殉葬成千上万人)。 史记写到胡亥最少子,胡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以二十岁继位,则出生于秦王政十七年。也就是说,秦王政十七年后长达二十年不再生育。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呢? 这一年,秦王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灭国统一阶段,灭了第一个战国七雄:韩国。 然后在咸阳北坂复制韩国的宫殿,把韩国宝器钟鼓、美人全部带走,放入北坂韩宫。 他是否临幸? 这一年,秦始皇三十岁(他十三岁继位),三十岁的男人怎么能离开女人。可是秦始皇自此到死,长达二十年,再无子嗣。这不是巧合,不是他前十几年拼命造三十多个孩子,后面二十年再也不造了。廿年无子是他故意为之。 为何?因为他肯定会临幸自己的战利品,而他还算是个爱孩子的父亲,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如此卑微的母亲。 所以长达二十年,他临幸,但要求宫女太监给临幸的女人避孕,避免子嗣产生。 这就是我考据的胡亥的名字来源。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我说胡亥是秦始皇用谥号法里的胡? 因为秦始皇看过谥号法。后来他觉得甚无谓,没啥意思,就废了。 问题是,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他见过三次宗室大臣为先王奉谥: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秦始皇嬴姓赵氏(秦王室为赵氏,即今天水赵氏),名正,或曰政。我个人认为是正,因为赵正称帝后改正月为端月,端就是开端的端。 赵正是赵异人儿子,出生在赵国邯郸,赵异人逃回秦国后把自己过继给华阳夫人(父之爱妃,父后为秦孝文王,今为秦太子),因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改名子楚。 赵正则留在邯郸,秦围邯郸期间,赵姬带着赵正东躲西逃(稍后信陵君帅军解围,留赵邯郸十年,此时赵正还是邯郸城某个旮旯里撒撒发抖的小孩)。 秦昭襄王死后,秦太子继位(此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尚未改元),赵子楚为秦太子,赵国将赵姬和赵正送回秦国。 年末改元,第三天秦孝文王死了(也不知道是乐极生悲,还是年老而死,或者被政治暗杀,总之这个老好人死了)。 史记记载,孝文王一年,也就是说,孝文王改元三天而死,赵子楚继位而未改元,次年改元。 然而史记也记载秦庄襄王(赵子楚)元年吕不韦为相国(出土文物是相邦吕不韦,避讳刘邦,所以改为相国)。我个人认为,赵子楚继位当年吕不韦就为相国,不至于非要继位等次年改元再让吕不韦上位。所以孝文王年号很可能根本不存在,因为刚改元三天就死,所以庄襄王继位当年可能就改了年号,也就是说,秦孝文王的纪年为零。 史记在纪年上其实是有谬误的,据说西北大学的史记汇编小组在校验年表部分,等他们出成果吧。 总之,赵正回秦国就见识了宗室大臣给爷爷孝文王奉谥,三年后他亲爸爸庄襄王死,他也见识一番,甚至他太爷爷昭襄王奉谥,他很可能也见识了。 也就是说,赵正至少见识了爷爷爸爸获谥,很可能也见识了太爷爷获谥。那么他什么感受呢? 首先,这三个秦王的谥号上得是否符合谥号法? 符合。 这里简单赘述,太爷爷昭襄王,
昭襄王大征伐,可称襄;各国国君都来朝拜,可称昭。 孝文王,继位后
和睦亲属,故而称孝;虽然继位没多久就死,但不能称隐等,因为那是中年而夭,孝文王都五十多岁了。 庄襄王的庄、襄都有征伐的意思。而庄襄王继位后也确实连年征伐。 所以三个秦王的谥号是妥当的,赵正自己也知道。 那么赵正继位后,特别是他称帝后废谥号法的时候,他肯定会想,自己会得到什么谥号。 他摔死同母异父弟弟(赵姬嫪毐的儿子),他杀死弟弟成乔,他曾流放小时候带着自己东奔西走的亲妈,所以孝这个谥号跟他无缘。 他毁人社稷,囚六国美人,所做不义,谥号法最高谥文也跟他无缘。 他伐楚丧师二十万,灭赵数亡其将,所以虽然统一六国,但这个战绩,连庄、襄、武这类谥号都很难混到。 他在内杀吕不韦、嫪毐大臣,杀昌平君,诸宗室大臣也不可能念他的好。 可以想象,如果他死,谥号肯定不堪。所以他废了谥号。 这里插一句,嫪毐、赵高什么身份? 嫪毐资料很少,很难查,但有一点,他想要立赵姬跟自己的儿子为秦王,我认为,据此可以大致肯定他必是秦宗室。 嫪毐如果是外人,他怎么敢想自己跟赵姬后代为秦王?谁会答应? 这里简单说一下秦国宗室,远的不说,秦昭襄王的哥哥先继位,其母为魏国宗室女,被秦昭襄王推翻。 秦昭襄王有个太子,在魏国当人质,秦昭襄王四十年死了,大概是老死的。 第二年,秦伐魏。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秦昭襄王立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文王为太子。 而孝文王是有很多儿子的,赵异人只是中子,既不是长子理应为太子,也不是幼子受父亲宠爱。 孝文王继位后给自己的儿子们富贵,没过几天就死了。大概是因为他已经五十多,儿子也三十多四十岁,已经有儿子,甚至孙子都满月了。 孝文王继位的时候,孙子赵正已经九岁了,这还是耽误了赵异人的缘故。他很小就被派去赵国当人质,二十岁遇到赵姬,赵姬应该就是他的第一个女人。那时候赵异人很落魄,出门参加宴会都没有撑场面的衣服和车马,所以一直蹲家里,肯定也没有女人了。正常情况下,赵异人应该十五岁就有第一个孩子了。他还只是中子,如果是长子,那么孝文王继位的时候孙子十八九岁也是可能的,有重孙子很正常。 所以孝文王继位后,感念自己的经历,给自己子孙富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赵异人逃回秦国以后,由大商人吕不韦出钱出力出人出智,巴结爸爸的宠妃华阳夫人,甚至不惜改名为子楚(实话说,异人这个名字也不咋地,可见他爸爸也不怎么关注他),最终被确立为太子。 这就意味着,秦昭襄王一系宗室众多,孝文王一系宗室也不少。甚至赵异人回国以后,是没有带赵姬的。 一个二十岁的男人,有了第一个女人以后,再得到权力,那不得再找女人吗? 秦始皇弟弟成乔(大概这个名字吧)就是这么来的,大概也就比秦始皇小一两岁。 所以,秦国宗室可不是没有人,大把大把有继承权的宗室在,嫪毐如何敢凭赵姬面首的身份,就敢想着自己和赵姬的儿子继承王位? 如果嫪毐本身就有继承权,而且还挺靠前呢? 不可否认,秦昭襄王活的太久,熬死在魏国的秦太子,甚至差一点熬死孝文王,其宗室是混乱的。 孝文王是第一任太子死后两年才被确立为太子的,这说明,孝文王大概也经过一番斗争,批倒故太子势力,才能上位。 他上位的力量源泉是谁?我只能想到他的宠妃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楚人,楚系势力很强大,才能击败秦国的魏系势力(太子在魏国,很可能依附的是魏国势力,甚至妈妈可能就是魏国宗室)。 华阳夫人为何选择赵异人呢,为什么不找一个楚女生的孩子呢? 大概是因为她就是孝文王后宫里楚系势力的首领,如果找个楚女生子,会取代她在楚系势力的位置。 所以她选择一个不受宠的孩子,赵异人。赵异人十几岁被送去赵国,秦赵开打的时候根本没顾及赵国的赵异人,毕竟,赵异人只是秦昭襄王众多孙子里的一个,衣食起居捉襟见肘。 此时,这个儿子的幕僚,一个卫国商人(卫是魏的属国)主动巴结自己,甚至改名为子楚。 子某是楚国很常见的名字,比如子玉,子兰等。子楚,那么这个名字的楚国特征无以复加。赵异人通过改名,彻底巴结上了华阳夫人和她背后的楚系势力。 所以秦昭襄王到秦孝文王到秦庄襄王,其实继承问题经过了两次改变既定轨道的改嗣行为。 甚至可以说三次。 秦昭襄王是依靠楚系势力(穰侯和那个什么太后,B站写文,没敢打开看),推翻了魏系势力的哥哥。 秦孝文王依靠楚系势力华阳夫人打掉魏系势力。 秦庄襄王则投靠楚系华阳夫人,以中子身份成为太子。 那么孝文王在继位后,黜魏系秦太子家,把自己这一支改为秦国宗室大宗。 但他无法插手太子废立,只能任由华阳夫人把赵子楚立为太子,自己的长子只能成为小宗,赵子楚一系会成为大宗。对此,孝文王无能为力。 随着更柔顺的赵子楚成为华阳夫人为代表的楚系势力新的寄生对象,孝文王就没用了。这大概是孝文王改元才三天就去世的原因。 那么史记写他“襃厚亲戚”,显然有所指。亲是同宗亲人,戚是外戚,是华阳夫人一系。昌平君昌文君大概就是这时候被封君的。 那么嫪毐是谁? 嫪毐,嫪应该是谥号。当然谥号法里没有嫪,但有穆。秦穆公的穆,其实就是,荒谬的谬,也就是错误的意思,因为他拉上百个贤明的贵族殉葬,所以被上了个穆。 那么嫪字,应该就是谬,因为他靠当赵太后面首上位,所以是嫪。 毐字,现在手头没法细查,毐=士+毋。毋就是母,中间多了一横,有没有可能是会意字呢。我记得以前查过,嫪毐基本只能彼此组词,当时也只是粗略查,大概已经失去原意。 那么从字形看,毐也不是好字,用字表示某种淫秽的意思。这大概就是秦始皇所谓的谥号法甚无谓吧。 所以我认为,嫪毐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死后给上的恶谥,而且还不在谥号法里,比如嫪在谥号法里是穆,不是嫪。 那么嫪毐到底是谁,他来自秦宗室哪一支? 秦孝文王死我们知道,因为华阳夫人找到更听话(起码表面上如此)的傀儡,赵子楚。 那么秦庄襄王为什么三年而死? 是不是三年间,赵正也依靠某些人获得了华阳夫人的支持,且小孩更加容易操纵,而秦庄襄王表现出某些反抗的苗头,所以被杀? 又或者,是否秦庄襄王死后,赵姬为了不被楚系华阳夫人彻底操纵,所以找来嫪毐当外援? 史记记载,秦王政杀掉嫪毐,逼死吕不韦以后,也连带收拾两人的党徒,造成的结果是,秦国行政系统失灵,造成内部饥荒和外部军队战败(我记得如此,稍后查查)。可见,嫪毐绝不是见不得人的,嫪毐吕不韦瓜分了秦国政局。 一个面首是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号召力的。 嫪毐还被封长信君,在自己宫殿内搞的排场已经是天子级别。 他到底是谁? 既然嫪毐吕不韦把持朝政,华阳夫人呢? 对,赵姬、吕不韦要对付的就是华阳夫人的楚系势力。那么嫪毐的政治系谱必然是天然跟楚系不对付的人。 这种人很多,比如魏系势力(其实吕不韦就属于魏系势力,或者说,三晋势力),比如被华阳夫人打压的己任太子家族。 既然嫪毐有继承权,那么他极可能就是孝文王的长子,被华阳夫人废黜的太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时华夷交融,四夷华夏化,华夏人也不可能不沾染戎狄习俗。甚至秦本身就有强烈的西戎属性。 昔日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嫁给晋君的在秦为质的儿子,这小子担心继承问题,跑了,秦穆公很生气,晋文公来投靠秦国的时候,秦穆公转手把怀嬴又嫁给晋文公。 生气归生气,秦穆公不至于搞错了。让晋文公娶侄媳妇,按中原礼仪是失礼,但按戎狄习俗,一家族的男子有义务收继本家族男子的女人。女儿已经嫁出去了,那就是你们晋家的,侄子跑了你就有义务收了。 秦穆公要保晋文公继承晋君位置,不可能恶心他,秦穆公这么做,自己是不觉得失礼的,西戎习俗如此,秦也是这么认为的。 又有秦国太后与戎王睡觉生孩子,然后杀死戎王的故事。 这一切都说明秦甚至不是沾染了西戎的习俗,他就是西戎的一支。 那么收继习俗也就说得通了。秦庄襄王死后,华阳夫人有了嬴政,赵姬、吕不韦可有可无,为了不失去权力,他们必然需要寻找外援。 既然赵姬是秦孝文王的儿媳妇,那么庄襄王死后,由哥哥,也就是孝文王的长子太子收继,也是合理的吧。 关于秦国收继习俗,秦始皇打下六国后,把六国美人都运回咸阳,关进宫殿里当战利品。这跟草原的战胜者拥有战败者女人的习俗是一样的。 那么嫪毐就极可能是孝文王长子太子了,只是其真实姓名难以知晓。 随着华阳太后被边缘化,吕不韦为代表的三晋势力和嫪毐为代表的秦国宗室势力日益强大,且嫪毐压过吕不韦(这是显然的,嫪毐毕竟是宗室)。 而当嫪毐跟赵姬诞下儿子,赵正的脑袋就进入倒计时,必须干掉嫪毐,否则嫪毐以孝文王太子身份继位,赵正必死无疑。 于是秦王赵正傍上华阳夫人(赵正第一个儿子是长子扶苏,扶苏这个名字来自诗经,应该是楚女所生,且陈胜起义的口号是扶苏项燕,扶苏应该跟楚人关系极深,且偏儒偏诗经),利用楚系昌平君昌文君势力,击杀嫪毐,随后逼死吕不韦。 在剿灭吕不韦、嫪毐集团过程中,赵正必然发现楚系势力可能会掌握自己,所以他先流放嫪毐集团到四川,然后赦免回来,对于吕不韦三晋集团,他先是要全部驱逐三晋人,李斯上谏逐客书,他决定筛选听话的三晋人留下。 至此,他打掉了嫪毐、吕不韦势力,留下打工人李斯集团,平衡了楚系势力,并重用在内无根基的齐国蒙恬家族,组成新的政治平衡。 该提赵高了。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赵高是赵国来的阉人,或者阉人。 这是不对的。赵高应该也是秦国宗室。 首先,史记原文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而对于赵氏,史记是这么说的: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秦国宗室是赵氏,也就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天水赵氏。 那么赵高那段明显说的意思是,赵高是秦国赵氏宗室的远支,也是宗室。 但他出身不好,妈妈在隐宫工作。 “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的“世世”,指的不是这个人的祖先到现在,而是指这个人经历的多个国君。 比如张良 “留侯张良者……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张良祖父父亲两代人,史记却写五世。这个五世指的是经历了五代韩王。 项燕也是如此,他当楚国将军,经历多个楚王。末期楚宗室好几个兄弟相争,每个人称王继位都算一世,而无论哪一任楚王,都信赖项燕,让他当将军。 所以赵高母亲世世卑贱,指的是他妈妈经历的几代国君,她都卑贱。 他妈妈能经历几任国君?要知道秦昭襄王执政五十六年。 所以赵高妈妈应该历经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四代国君,世世卑贱。 那么问题来了,赵高是赵氏,秦国宗族,他妈妈犯什么罪,从秦昭襄王时代就卑贱?秦昭襄王时代,有什么事情发生? 咱们再看看赵高的才能: “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秦简提到(我忘记了,大概如此),驾驶马车需要考试,两马马车、驷马马车都是不一样的要求,而且驾驶者必须高大(一米七多,反正有具体标准),必须年纪在四十以下,技术要好,这是县里的标准,那么给秦始皇驾车,肯定要求很严格。 而赵高能达到。 也就意味着赵高个子不低,长相不丑,技术很好,经常接触马车。 他妈妈在隐宫工作,他哪有机会接触马车? 秦始皇三十七年周游天下,中车府令就是赵高,很可能这时候赵高不再是驾驶者,但必然不会很老,因为此时秦始皇已经五十岁了,赵高不可能超过秦始皇的年纪。 赵高也是识字的,而且非常精通法律。他因为私下里教授胡亥而获罪。稍后秦始皇赦免了他,当他继续教胡亥,可见赵高法律知识合格,只是没经过许可,赵高投靠胡亥(秦始皇最小孩子),必然是为了荣华富贵。 也就是说,秦始皇把他下狱是因为赵高擅自把最小孩子胡亥拉进夺嫡的斗争。而赦免了他,其实就是允许胡亥参与夺嫡,也允许赵高做胡亥的幕僚。 一个老头子不可能去辅佐最小子,赵高很可能相当年轻。 那么胡亥是否是阉人? 秦始皇本纪如下: 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 赵高有弟弟,有女婿,女婿还是咸阳令(首都市长,纽约市长,你自己想想)。 有女婿必然有女儿。 如果赵高是阉人,那么他认干儿子是可能的,但哪个太监会认一个干女儿? 赵高就不是阉人。 既然他有女婿,那么女儿出嫁,赵高也不算年轻了,但他没跟儿子商量。很可能没生儿子,或者儿子太小。 总而言之,赵高应该是三十多将近四十的人。 好了,那么赵高什么来历? 他不是阉人,他有弟弟,他有女儿,他有妈妈,他也必然有爸爸,还是秦国宗室。 然而,他爸爸没记载,他妈妈在隐宫工作。 隐宫是太监宦官阉掉以后,用来静养愈合伤口的地方,接触的都是伤口未愈合的阉人。 他妈妈绝不会被玷污,起码不会怀孕。在隐宫流放宗室罪人的女人,非常合适。 阉人已经够低贱,伺候阉人更低贱。 那么问题来了,赵高的爸爸到底是谁? 我们分析了孝文、庄襄的继位斗争,既然我猜测嫪毐是孝文王的长子太子,那么赵高家很可能就是秦昭襄王的故太子家的。 秦昭襄王的太子死后两年才立太子,斗争很激烈。华阳夫人对孝文王、庄襄王也非常冷酷,一个人改元三天死,一个让称王三年,那么对夫君的直接敌人,丈夫的兄弟们,她又会如何冷酷? 反正赵高的爸爸没记载,妈妈在隐宫工作。 昭襄王太子死后,按理说应该太子的儿子继位,那么这两年的斗争,应该就是太孙与华阳夫人在斗。 失败者被杀。赵高年纪与秦始皇同龄而略小,而秦始皇是昭襄王曾孙,所以赵高很可能就是太孙的儿子,或者昭襄王故太子的庶子的儿子,总而言之,故太子跟华阳夫人势不两立,必然你死我活。结局我们知道,起码这一局,华阳夫人完胜,故太子一党的子孙基本全灭,女眷被幽于隐宫,给最下贱的阉人服务。 那么赵高就可能是故太子孙子了。 最终结论都是民科式的猜测,但我认为跟事实相差不多,至少论证过程中间产生的结论都是相当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