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常笔记(1)

2022-12-18 14:40 作者:Amadeus-Hikari  | 我要投稿

为了不在日后遗忘,今后不定期简单记录下一些感想(反正没人认识我)
1.我在音乐中体会到了多种温柔:第一种常在动漫、影视、游戏等作品中见到,简单的旋律在此情此景中诉说着单纯的情感,它们尽管年轻、简单,却足以恰到好处地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动;最先让我体会到第二种温柔的是贝多芬的Op.101,没有丝毫做作和甜腻,尽管第一主题的旋律并不复杂,但我又总觉得它只能经由遍历世间苦难后仍有大爱留于心中的人谱写而出。和第一种相比,它是深沉的,它令人赞叹、令人仰视,同时也令人心疼。在听到第三乐章末尾再现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和第四乐章充满光辉的赋格之时,我独断地确信了,尽管贝多芬不是一个温柔的人,但他的温柔却比任何人都要深邃。第三种温柔来自舒伯特,在我看来,他的温柔不同于前两种,而是根植在了灵魂深处。我不了解舒伯特,至少在写作这段的时候还完全不了解他,但我总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平和的人。或许是舒伯特和我本人年纪相仿的缘故,我感觉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在兀自同他进行交流,说着我无法领会的话语。贝多芬向我无数次洞开了一个个我未曾想象过的精彩世界,而不同于对贝多芬的仰望,从舒伯特的音乐中,我感受到的却是自我在某一方面的延伸......


2.《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件无比精致的艺术品,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故事竟然仅仅用了不到五万个单词。不同于刻意营造信息差的一些娱乐作品,优秀的作品总是会向你尽可能地揭示一切,尽管这种揭示往往只是寓于简单的情节——我想用“埋藏”这个词,但这并不准确,因为这些情节的真意并不是被作者埋藏,而是被读者忽略。克制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一些做法我在写作之时也有用到,但实在太过刻意,与之相对,《挪威的森林》就比我高出了不知几个、几十个台阶,但后者和那些真正伟大的作品相比却又有些逊色。我还惊异于很多情节竟然会在作者的笔下叙述得如此简略,盖茨比的死、直子的死,以及《我弥留之际》的那桩纵火案......或许情节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之前情节的不断推动,当这些推动达到了一定程度,这个情节就自然而然被带出了。它关键,因为它是最高点。它同时也不关键,因为它是被其他情节一步步推至最高点的,在后者的意义上,它无需任何复杂的修饰,因为它的前因后果及种种可能已经在前面的情节中被讲尽了。


3.如果要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做一个评比,我不会认为《呼啸山庄》是其中之一。作为艾米丽的处女作,它在结构和一些情节上都稍显粗糙(这当然很可能是因为我鉴赏力不够的原因)。尽管如此,这部作品仍然在各个地方都散发着独属于它的光辉。

毛姆是这样评价《呼啸山庄》的:

你不能将《呼啸山庄》比作其他任何作品。只有埃尔·格列柯的一幅伟大画作可以一比, 画中风景阴沉荒芜,乌云压城,电闪雷鸣;瘦长而憔悴的人形姿态扭曲,被某种神秘的情绪镇吓,屏住呼吸。 一道闪电劈开了深灰色的天空,画中之景因此而多了些神秘气息。

我曾想过将《呼啸山庄》描述为何种形象,稍作思考后,我想到了悬崖峭壁,它不像工艺品那般精致地在各个位置都恰到好处,但它也有任何工艺品都无法代替的壮美和辽阔。它令我联想到了康德在叙述崇高时的这段话:

险峻高悬的、仿佛威胁着人的山崖,天边高高汇聚携带着闪电雷鸣的云层,火山以其毁灭一切的暴力,飓风连同它所抛下的废墟,无边无际的被激怒的海洋,一条巨大河流的一个高高的瀑布,诸如此类,都使我们与之对抗的能力在和它们的强力相比较时成了毫无意义的渺小。但只要我们处于安全地带,那么这些景象越是可怕,就只会越是吸引人;而我们愿意把这些对象称之为崇高,因为它们把心灵的力量提高到超出其日常的中庸,并让我们心中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抵抗能力显露出来,它使我们有勇气能与自然界的这种表面的万能相较量。

在这个意义上,尽管我并不认为《呼啸山庄》可以被列入最伟大的小说行列,它仍然是一流的、不可被其他作品替代的。《呼啸山庄》更是远远胜于那些平庸的作品,虽然后者会比前者在很多地方上都精细,但那只不过是知识和经验的结果,这种在任何时代都司空见惯了的努力永远不可能将如汪洋一般肆意奔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代替。


4.我惊讶于奥斯汀竟然能将家长里短和烂俗八卦描述得如此有趣(读第一节时,我便不自觉笑了出来),她的作品通俗,或许也不那么深刻,但这丝毫无碍于《傲慢与偏见》的精彩。将最简单的材料做最动人的发展,是一种了不起的、极其罕见的文艺才能。


5.很多人常用“文人相轻”来解释一些现象,但这或许是肤浅的。在基本读懂的前提下,对一部作品的争议往往根植于对“何为好作品”的判断标准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唯我独尊的傲慢绝非同一关系。


日常笔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