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不能等家长要引起重视!
语言是一种密码,是特定的信号交流系统,包括动作、肢体、表情语言,语言是相互交往和表达个体思想的工具。语言发育迟缓是语言发育遵循正常的发育顺序,但比正常发育速度慢,表现为年幼儿童的一些特征。
儿童早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将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发生率增加。

国外有研究发现,从四岁儿童中鉴别出的语言障碍儿童,他们的语言障碍一直延续到五岁半, 而且在以后10多年的时间里,即一直到15〜16岁时,他们的言语和读写能力仍有一定问题。对于某些儿童来说,他们的语言障碍在4岁时已相当明显,而且比较难以纠正,而在儿童发育早期(三岁前)进行干预将大大降低语言障碍的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影响。
因此,尽早确认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的对象并提供及时的干预尤为重要。
这类孩子由于大脑发育不全,常常还伴有其他问题:如不愿与人交流、与别人缺少目光接触、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多动、乱扔东西、智力低下等异常行为。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或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如果能听懂,说不出来,称为“表达性语言障碍”;若听不懂,也不会说,称为“感受性语言障碍”。一般来说,宝宝6~9个月开始咿呀学语,开始发出“baba、mama、dada”等词汇;1岁半时可以表达5-10个词汇、用手指向感兴趣的东西;2岁时能说的词汇50个左右、可以把两个词连到一起;3岁时可以说完整的句子。若宝宝在相应的月龄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则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

满足下列任一标准的儿童都应接受言语和语言评估:
1. 父母或照料者、老师、专业人员或其他照料者担心儿童的言语或语言存在问题;
2. 言语和语言发育缓慢或停滞;
3. 过度流涎;
4. 吸吮、咀嚼或吞咽困难;
5. 唇、舌和下颌的运动不协调;
6. 9个月时尚未咿呀学语;
7. 15个月时还未开始说明确的单词;
8. 18个月时还不会说恒定的单词;
9. 24个月时还不会词语组合;
10. 24个月时照料者仍难以听懂其言语;
11. 36个月时陌生人仍难以听懂其言语;
12. 言语不流利(口吃),包括但不限于在非紧张状态下重复整个词语;
13. 儿童因沟通困难而受挫;
14. 儿童因“说话滑稽”而被同龄人取笑;
15. 儿童逃避说话;
16. 儿童能够习得词汇和句子结构,但不能恰当使用语言来沟通;
17. 语言不典型或混乱,或者不能清楚地表达观点;
18. 若无视觉提示的辅助,儿童不能遵从指令;
19. 发育倒退;
20. 5-6岁时记忆技巧差。

如何进行训练、治疗?
评估后,根据孩子处于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相应水平的治疗方案。大致来说,可有以下方法:
1、改善家庭环境
让孩子生活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多与孩子言语交流,用视觉、味觉、触觉去刺激他;当发现孩子语言有问题,一定要找有经验的语言治疗师检查。
2、注意力训练
如发声玩具、积木、击鼓等。
3、视线观测训练
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
4、事物辨别
如将不同颜色的小球分组、鼓与鼓槌的匹配等。
5、手势语的训练
如学习“吃苹果”,家长拿着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动作,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孩子模仿。
6、理解力的训练
如在孩子面前放3种物品的图片,家长说物品的名称,让孩子选择。
7、口语表达的训练
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mama妈妈”等;可用手势语+成人语组合训练,如“吃”的手势动作+“苹果”成人语;用文字辅助,如对照“苹果”图片,让孩子写出文字并促进其说出“苹果”。
8、扩大词汇量
学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可采用游戏和图片来进行。
9、语句训练
名词句、两词句、三词句的学习,如摆放不同大小的帽子和鞋的四张图片,用“大的帽子”、“小的鞋”等言语刺激孩子选择相应图片。
10、语法规则
如先给孩子一张“猫洗熊猫”的大图,看完后给孩子三张“猫”、“刷子”、“熊猫”的小图,让孩子练习排练顺序,并说出句子。

通常来说,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最为重要,只有当孩子能够听懂别人说话时,才会慢慢进行模仿,产生自主语言的表达。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家长、老师和孩子相互配合,多用点心去训练、去学习,孩子的语言水平将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