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穿甲主要因素(一):摘要

2023-08-03 20:52 作者:CumannNaSiog  | 我要投稿

一种APCBC结构的7.62 mm弹以732 m/s左右的恒定速度,对不同厚度、硬度和倾角(最大55°)的靶板进行了穿甲测试。测试结果以靶板倾角而非速度表征,反映靶板抗此近似刚体弹的能力。为了减少测试弹本身的影响,采用了良好的工艺,使其在撞击靶板时几乎不发生变形。

倾角越大,防护所需的板厚就越小。在0°~35°范围内遵循余弦规律,表明此工况下靶板的防护能力仅与其本身的材料性质有关,而与倾角无关。当靶板倾角为35%~40°时,等效防护高于余弦,在保持防护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可减重12%。当倾角高于40°时,仅能轻微减重。

在210~320 HBW范围内,硬度与防护等效正相关,因此对于40°及以上的倾角,当防护能力相同时,210 HBW的靶板比320 HBW厚30~35%。如果的穿甲弹的材料比本研究中的更差,高硬度靶的优势会更显著,因为任何变形均会降低穿甲性能。倾角也具有相似的作用,倾角越大,弹体越倾向于变形或破碎。此外,随着倾角增大,在轴向靶厚不变的前提下,靶板的实际厚度将减小,进而能在保证冲击韧性的前提下热处理至更高的硬度,而由此带来的高硬度将提高使弹体变形和破碎的能力。

应用于Pak 40的pzgr.39 APCBC
仿pzgr.39 7.62 mm实验弹


穿甲主要因素(一):摘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