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乐笔记(连载二十三)

2020-10-03 20:41 作者:环宇佳音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陈汝佳歌迷,网名“夕阳”)

上期推送《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有位网友说:“嗯嗯,我看了,都是普通话知识,我读师范时候的必修课程,那时候每天都在练习发音,受方言影响,很多人都不标准,每天都要练嘴型。”

如此看来,普通话的标准诵读有可能是参照“十三辙”的要诀发音的,本身就具备歌唱性,无怪乎普通话的发音是否标准影响着整体歌唱的美感,这一点好重要!小伙伴们一定要多花时间练习,把上期的内容每天诵读一遍,对提高普通话的发音标准一定很有帮助!

有的小伙伴表示困惑,上期的“十三辙分韵”把新华字典所有汉字的读音都囊括啦,貌似把这些字音都练习标准啦,普通话一定就会说得顶呱呱啦!可是我为什么看着这些注音拼读出来的效果却是含糊不清,跟有声读物干脆利落的朗诵演示差太远了哦!

我说,这可能是你没有注意,把每一个字的字头读短、准、轻哦!

关于字头的发音要短、准、轻,我补充一点说明:

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每个字音都由声母、韵母组成,声母、韵母拼读同时出音就必须区分主次轻重,所以才将每个字划分出字头、字腹、字尾,每个部分发音要求都不一样。

这些作为字头的声母,b、p、m、f、d、t、n、I、z、c、s、zh、ch、sh、j、q、x、g、k、h、r。。。等等,它们本身是不发声的,它们只是产生不同的阻气作用,令跟在后面的元音或韵母因为气流的摩擦发生变化而拼读出字音。

陈汝佳图片

可是,我们小时上课学拼音,不是念得很大声吗?那是因为加上了元音啦!例如 zh 加上 i 读作“知”,b 加上 o 读作“波”,不加上元音发响没法教学哦!

我们小时候不理解,但在课堂上有老师领读每个字音、每段句子或者课文,不理解地跟读还是把普通话学会啦!

我们长大后,在方言群体工作生活日子久啦,将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全忘啦,才又回头温习练习,这时没有老师领读示范,只能自己看着拼音拼读,我们还是把声母念得很响,这样拼读出来的字音就不准确啦!例如“珠”的拼音是 zhu,声母念响了,拼音就变成 zh~i~u,中间多了一个 i,单元音的韵母变成了双元音,原本应该是字腹的 u 落在最后位变成字尾发不响啦,整个字音就发得含糊不清晰啦,拼读时要把这个声母教学时加上的元音 i 去掉,字头就不能发响,带上动作意识令气流产生摩擦变化就行,重点发元音 u,这样才清晰明确。

有些方言的发音可能跟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恰恰相反,倒过来发重字头,那么练习普通话时,更加要注重纠正发音习惯啦!

还有一种情况,字头字腹的主次轻重貌似区分正确啦,可是作为字头的声母却没有真正发轻发短,只是将韵母字腹发的比字头更重,成了重上加重,最后字尾也收拾不清,这样的发音就显得很浑浊,很沉重。例如“搬 ban”,如果字头、字腹都发重就是“bo-an”,成了两个字“波”和“安”的连读快读,这样的发音习惯,自己说得费力,别人听了也很不舒服,并且容易导致或者加重声带漏气!

我认为,字头的发音必须是绝对的短、准、轻,字腹的着重发音才是相比较字头而言。

正确的拼读方法应该是这样:首先无声地发几次声母体验一下动作和气流的变化,然后清晰响亮地发几次韵母,把字腹和字尾的轻重安排好,最后加上声母的阻气动作改变韵母的发音,这样整个字的发音才轻松明晰。

小伙伴们可以练习体会是否同感,希望大家共同进步!下期继续付林大师课程内容,敬请继续关注公众号发文,谢谢!

(未完待续)


音乐笔记(连载二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