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状肿瘤

2023-08-20 23:00 作者:恐龙QQ糖  | 我要投稿

叶状肿瘤 【

定义

】 叶状肿瘤是一种局限性的纤维上皮性肿瘤,表现为明显的腔内叶状结构,由管腔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层覆盖,并伴有间质细胞大量增生。

【ICD-O编码】

9020/1叶状肿瘤 NOS 9020/0叶状肿瘤,良性 9020/1叶状肿瘤,交界性 9020/3叶状肿瘤,恶性 亚型:导管周围间质瘤

【流行病学】

在欧洲血统的人群中,叶状肿瘤占乳腺原发肿瘤的0.3-1%,占纤维上皮肿瘤的2.5%;亚洲女性的发病率更高。 叶状肿瘤主要发生在老年妇女(平均年龄:40-50岁),比纤维腺瘤晚15-20年;恶性叶状肿瘤发生的平均时间比良性肿瘤晚2-5年。

【部位】

乳腺任何部位,包括乳头及异位乳腺组织。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单侧的、实性的、无痛的、可移动的肿块。超过10cm大小的肿瘤,可以使乳腺变形,皮肤溃烂(不一定意味着恶性)。 -良性或交界性叶状肿瘤可能导致皮肤缺血和继发性糜烂;肿瘤如果以息肉样的形式穿透皮肤生长,则无一例外都是恶性的。 -血性乳头溢液可能与自发性肿瘤梗死或导管内生长有关;副肿瘤综合征,如低血糖症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已被报告。 -肿瘤平均大小为4-5cm,乳腺X线可筛查出为2-3cm肿瘤。 -由于肿瘤坏死或感染引起的反应性腋窝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但是淋巴结转移是罕见的。

〖大体检查〗

为局限性、坚硬、隆起的肿块;许多良性肿瘤由于其边缘清楚,可通过手术切除。 切面棕褐色或粉红色至灰色,可呈黏液样,鱼肉样伴囊性变。 具有类似叶芽的弯曲裂隙的特征性轮纹模式多见于大肿瘤,但较小的可能具有均匀的外观;大的病变可能出现出血或坏死。

〖组织病理学〗

良性叶状肿瘤

-表现出典型的管内生长模式,叶状突起延伸到各种扩张的狭小腔内;还可以看到管周型。 -上皮组织由管腔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覆盖在分叶状结构上。 -大汗腺化生或鳞状上皮化生和普通型增生可以出现。 -非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小叶肿瘤和浸润性癌在叶状肿瘤中少见。 -间质通常比纤维腺瘤具有更富于细胞,在紧邻上皮的区域较高,通常被称为上皮周围或上皮下间质细胞增多特征。 -间质细胞稀疏、透明或粘液样改变的区域并不少见,这反映间质异质性。 -间质细胞核是单形的,核分裂很少,通常<2.5个/mm²(对应于每10个直径为0.5毫米、面积为0.2mm²的高倍视野<5个核分裂);偶有奇异或多核间质巨细胞的存在不应被认为识恶性的标志。 -已经报道了坏死和良性脂肪、软骨和骨化生。 -边缘呈边界清楚、推挤性,肿瘤可进入正常组织,如果手术切缘不净,可能是局部复发的根源。

恶性叶状肿瘤

-当存在以下所有特征时,可诊断出恶性叶状肿瘤: ①明显的间质核多形性。 ②间质过度生长:是指一个低倍镜视野(4×10)中不存在上皮成分。 ③核分裂增加(≥5个核分裂/mm²;每10个直径为0.5mm、面积为0.2mm²的核分裂≥10个)。 ④弥漫性间质增多和浸润边界。 -由于肉瘤的过度生长,上皮成分只能在对肿瘤充分取材才能找到;即使在没有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恶性异源成分,也可以诊断出恶性叶状肿瘤。 -当高分化脂肪肉瘤作为叶状肿瘤中唯一存在的异源成分发生时,转移风险较低。与乳腺外高分化脂肪肉瘤不同,这些叶状肿瘤中的异常脂肪细胞缺乏MDM2或CDK4扩增;建议基于其他间质特征来诊断。 -叶状肿瘤中罕见的多形性脂肪肉瘤显示高度恶性。

交界性恶性肿瘤

-交界性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难以掌握。 -当看到部分恶性诊断特征时,诊断为交界性叶状肿瘤。 -边缘尚清楚,常有局部浸润,通常无间质过度增生或非常局限,间质中度富于细胞,其密度常不一致(部分区域较纤维腺瘤稀疏),间质细胞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常见(5-9个/10HPF),无恶性异源性间质成分,出血和坏死不明显。

导管周围间质瘤

-显示梭形间质和良性导管成分的双相模式,梭形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和核分裂计数。 -缺乏典型叶状肿瘤的结构,但在复发病例中发现局灶叶状特征、以及在一些叶状肿瘤中与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形态共存。

良性叶状肿瘤。A良性叶状肿瘤的抽吸物,显示大的基质碎片与大的上皮聚集物。细胞成分形成大片状,但由温和的上皮细胞组成,散布有散在的肌上皮细胞。B 细胞性纤维上皮病变的粗针活检,随后切除后证实为良性叶状肿瘤。C 良性叶状肿瘤显示间质扩张为叶样结构(叶状)。间质细胞结构存在变异性,但一般是低细胞。

  交界性叶状肿瘤 间质增生,上皮组织保持良性,有完整的肌上皮细胞(左)。恶性叶状肿瘤 恶性叶状肿瘤的浸润性边缘,特征是异型的间质细胞浸润肿瘤周围的脂肪细胞(右)。

  恶性叶状肿瘤 间质过度生长,在低倍镜下仅显示间质成分。

恶性叶状肿瘤 间质细胞异型性,间质细胞核显示中度异型及显著的核多形性。

恶性叶状肿瘤 表现为多形性间质细胞,核分裂活跃。

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恶性异源性软骨成分 存在一个真正的恶性异源成分(除了高分化脂肪肉瘤)就可诊断恶性叶状肿瘤(左)。导管周围间质肿瘤 表现为上皮成分周围的间质细胞增生(右)。

〖免疫组化〗

间质细胞SMA、CD34、bcl2及CD10不同程度阳性。恶性叶状肿瘤的间质细胞p63/p40及CK可有阳性,但常为局灶性,良性及交界性一般阴性。

〖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良性叶状肿瘤并伴有明显的管内生长时鉴别,叶状肿瘤倾向于有更多的间质细胞和发达的叶状结构;在缺乏明显叶状间质的情况下,细胞间质内细长狭窄的、分支的和裂隙样的导管可作为诊断叶状肿瘤的组织学线索;其常是 最常见在上皮周或邻近上皮的间质细胞增多。 原发或转移性肉瘤:恶性叶状肿瘤易与之混淆,需要在肿瘤周围查找典型叶状肿瘤形态。原发性乳腺肉瘤和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处理结果是相似的。了解临床病史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肉瘤。 化生性癌: 可弥漫性上皮分化和明显遗传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可有助于确诊。在有限的组织中出现CK、P63阳性时必须谨慎,因为在叶状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中已经报道了可以阳性。

【预后】

大多数叶状肿瘤是良性的。 局部复发通常在诊断后的2–3年内发生,总发生率为21%,对于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分别为10–17%,14–25%和23–30%。复发级别可能与原始肿瘤相似或更高。 切除时切缘状态是复发的最可靠的预测指标;良性肿瘤外对切缘无要求;间质增生,间质非典型性和核分裂对评估复发也是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WHO

叶状肿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