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二三事

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认为贝利亚迟早会害死他们,于是他表面上顺应贝利亚,而背地里却和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密谋将其推翻。
1953年6月26日的克里姆林宫会议上,马林科夫等人突然展开对贝利亚的围攻,并在莫斯卡连科、朱可夫等军人的协助下将他逮捕。又于12月18日以叛国罪、恐怖主义和反革命罪将贝利亚处决。
2.1957年,赫鲁晓夫粉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发动的政变,将苏共中央主席团里老资格赶了出去。(马林科夫等人在主席团会议上决定罢免赫鲁晓夫,但赫鲁晓夫采取拖延战术,打电话给朱可夫让其联系中央委员(200多名),中央全会得以召开。赫鲁晓夫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将马林科夫等人定为“反党集团”【罢免总书记必须中央全会通过】)
3.政变之后四个月,由于忌惮朱可夫,1957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罢免了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但他还是焦虑、不安,于1958年撤销布尔加宁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4.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5.1957年5月,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1年赶上美国。而此时苏联的人均肉产量和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赫鲁晓夫不断对地方施加压力,要求各州采取果断措施提高肉类产量。
6.梁赞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向赫鲁晓夫大胆保证:梁赞州将在1959年内使肉类产量增加一倍,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一年内拉季奥诺夫依靠宰杀州内所有牲畜、到邻州抢购牲畜、虚报产量等手段以完成指标。赫鲁晓夫对拉季奥诺夫大加赞赏,并授予他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但是没过多久骗局就被揭穿,拉季奥诺夫自杀身亡。
7.倒赫小组: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谢列平、谢米恰斯内、伊格纳托夫
8.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去黑海之滨皮聪大度假。
9.1964年10月12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在赫鲁晓夫缺席情况下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议由勃列日涅夫主持,大多数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撤销赫鲁晓夫职务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结束后,勃列日涅夫给远在皮聪大的赫鲁晓夫打了一通电话,要赫氏务必在次日赶回莫斯科,讨论农业该组问题,参加主席团特别会议。
10.直到午夜时分勃列日涅夫才从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那里获知消息——赫鲁晓夫决定搭第二天8点钟飞机返回莫斯科。
11.10月13日,赫鲁晓夫、米高扬等乘坐伊尔—18专机降临莫斯科伏努科沃二号机场,当赫鲁晓夫从舷梯下来时,接机的只有谢米恰斯内和一个卫兵。
12.赫鲁晓夫乘坐吉尔牌轿车,火速前往克里姆林宫。谢米恰斯内早已将克里姆林宫警卫换上自己人。进入会场,勃列日涅夫等人在会上发动“突然袭击”,他们轮流发表长篇讲话,历数赫氏种种错误并加以严厉指责、批判。从内外政策的失败到个人的独断专行,都对赫鲁晓夫进行了谴责。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决定第二天再接着开。

13.赫鲁晓夫回到列宁山的住所,在途中他发现司机被换掉,身边的警卫人员也是新面孔。晚上,思前想后的赫鲁晓夫打电话给米高扬,表明自己不想反抗,任由对方处置。谢米恰斯内将窃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勃列日涅夫。
14.10月14日,主席团会议于上午10点重新开始,赫鲁晓夫在早已准备好的“因病请求退休”的声明上签了字。当天下午,苏共中央全会召开,宣告赫鲁晓夫下台。
15.赫鲁晓夫下台后,搬到一处距离莫斯科30公里远的一栋房子里,受到监视。赫鲁晓夫被免除一切职务,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16.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在软禁状态下的他在这段期间撰写回忆录,详细记述自己的政治生涯,揭露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在被克格勃发现后,时任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严禁其从事回忆录写作,并采取窃听等手段来加强监视其言行。赫鲁晓夫对此抗议说:“连我家的厕所都有窃听器!你们花费人民纳的税金,就是为了窃听我的屁声吗?”被激怒的赫鲁晓夫毫不让步,直到把个人回忆录完成。他的家人在克格勃没收书稿与录音带的情况下,秘密将书稿复印件运送到西方由利特尔·布劳恩公司出版。
17.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他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年77岁。参加葬礼的没有重要人物,仅是他的亲朋好友葬于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当时的苏联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而群众的大规模瞻仰,竟使得勃列日涅夫下令关闭新圣女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