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变态心理学-02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023-07-21 10:40 作者:Alana_Lin  | 我要投稿

一、生物学模型

E.Kraepelin

第一次明确提出精神疾病的科学分类方法,区分

躁狂忧郁性精神病

早发性痴呆

精神病学诊断分类发展的基础

遗传的影响

遗传影响行为、精神障碍发生

分开抚养的双生子,精神分裂症、OCD遗传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递质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许多行为异常与大脑结构有关

脑叶:

边缘系统

下丘脑(饥渴&性),边缘系统联合下丘脑(交配、战斗、体验快乐)、杏仁核(情感)、海马(记忆&情感)

颞顶皮层过度活动导致病人产生不存在的人在做某种动作的幻觉

2.部分神经递质对心理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多巴胺(运动,奖赏)、去甲肾上腺素(fight or flight)、五羟色胺(抑制)

目前药物治疗大多调节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

二、心理学模型

对于异常行为心理方面的各种解释远远多于生物学的解释

主要有

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人本等学派

这些理论大多强调

早期经历的重要性

,认为社会影响和心理过程共同作用于个体。

(一)心理动力学模型

意识

:冰山显露出来的部分。

前意识

:浮动在水面的部分,有一些记忆经过努力能够提取出来。

无意识

:水面之下巨大冰山的实体。

自我夹杂于本我和超我还有社会现实之间调和。

性器欲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节:女孩爱恋父亲,男孩爱恋母亲。

病因:

心理发展的

固着、退行

。(如强迫症)(如成年人受刺激出现儿童时期反应)

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打到

妥协

的结果。(自我无法抵抗本我超我社会现实的压力会出现症状)

无意识中欲望以

症状

形式表现出来。

治疗:

经典心理分析治疗

:自由联想、释梦、解析等。

对经典心理分析理论的修正:

新心理分析理论强调自我的力量

;而弗洛伊德忽视自我,特别重视本我。学者们已经将注意力转到自我身上。他们不再强调性、本能、决定论,而是把重点放到目标,创造性和自我指导上。

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思想家将儿童的社会关系看作是正常或异常发展的决定因素。以客体关系为主导的理论者

不再强调本我

,将社会关系移到中线舞台。(早期的社会关系有可能影响之后的社会交往

修正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弗洛伊德认为性器发育期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俄狄浦斯情节。许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婴儿期,其他人则认为跨越成年的交接期才是最关键的。

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思想者通常被称为新弗洛伊德流派。(或者新动力学学派)

对心理动力学的评价:

弗洛伊德及心理分析的贡献

:首次从心理学角度系统地对异常行为作出解释,而不是再单存地基于生物学或超自然的原理。

心理动力学的不足:

心理动力学基本的理论假说难以通过科学方法验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儿童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之后即使进行心理治疗也没有什么机会作出重大的改变。

批评者认为人类的人格是随着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成长、变化的,心理治疗能为那些想改变他们人格的人提供希望。

(二)认知行为模型

行为: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狗)

斯金纳(斯金纳箱)

全部强化形成快,消退也快;部分强化反之。

班杜拉(社会学习里的模仿学习)

病因:

行为异常时通过学习得到的。

治疗:

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旧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对行为治疗理论的评价:

优势

:客观、精确,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变某些特定行为。奠定了其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不足

:只关注症状,而忽视了内部过程,如问题的价值、意义以及个体自我指导的能力。

认知:

认知或认知行为学派对异常行为的解释关注于

思维和信息加工时怎样被扭曲的

,从而导致异常的情感和行为。认知行为学派目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根据认知学派创始人贝克(Back)的观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歪曲的认知,这些歪曲的认知是从

早期习得的不良经验

中发展而来的,导致特定的障碍具有特定的歪曲的思维特点,例如焦虑、抑郁等。

归因理论者

感兴趣的是,是否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与特定的归因风格有关。

归因风格

是指个体倾向于对好的事件或坏的事件作出归因的特定方式。

抑郁者倾向于将坏的事件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广泛的。(认为自己不好,影响所有事件)

病因:

歪曲的认知、不良思维方式、错误的归因。

治疗:

认知治疗,改变认知偏差、认知行为矫正等。

认知理论的评价:

主要影响:

研究及临床工作实证,通过改变人们对自身、他人或世界的思维模式,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对认知行为的观点质疑:

如,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他认为认知是不可测量的现象,难以获得经验性资料的支持。

(三)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学派认为精神分析是残疾心理学,其理论来源是有心理障碍的患者。

认为行为学派是动物心理学,因其理论建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人本学派针对的是正常人,它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障碍。

罗杰斯(C.Rogers)认为:

人天生具有一种实现倾向,可以趋向于自我发展和成长,但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常会否认或歪曲自己有机体的经验或体验,而接受他人的价值判断。

例如小孩对后来出生的弟弟分散了父母的关爱而不喜欢弟弟,但经过父母的教育而改变对弟弟的不喜欢

心理失调的实质就是

:个体的自我/有机体的经验和体验之间出现非常明显的不协调,防御过程失灵,个体不得不对面其否认的经验和体验,而其又无力把握,结果就出现了心理紊乱。

例如个体少部被否认的经验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但大部分都是否认的经验会出现问题

罗杰斯发展的

来访者中心

的治疗:治疗者为来访者创造一个温暖的和被接受的环境,并给予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其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最终面对与自我不一致的情感和体验。(温室疗法)这个过程使自我和有机体恢复一致,使来访者自由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达到自我实现。

病因:

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到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

(1)过度地应用自我防御机制,以至于个体逐渐失去了和现实的联系。

(2)不利的社会环境和错误的学习。

(3)过度的应激。

治疗: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对人本主义治疗观点的评价:

主要影响:

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

批评:

其观点模糊,缺乏科学性。

虽然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它的治疗目标是夸大其词的,但另一些人认为这些目标是当今心理学必须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长期任务。

(四)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个方面一直没有得到与心理或生物影响一样的重视,但研究已开始证明社会影响是强大和深远的。

病因:

生活变动(生活事件的影响)

都市化

环境因素:家庭、工作及社会环境

社会联系与人际交往

改变:

预防上述有害因素或对其进行干预。

变态心理学-02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