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专业书籍推荐——《电影表意泛论》
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1931-1993年),法国理论家、“电影符号学之父”。1953年获德国文学文学士学位,1971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1966年开始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任教。他的重要电影理论著作《电影表意泛论》、《电影和语言》与《想象的能指》开创和构建了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体系。
麦茨电影符号学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把20世纪 西方 人文科学的成果和思想结晶最大限度地和相当卓越地运用于电影理论研究之中,为当代西方电影理论做出了许多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树,虽然不能说他一点片面性都没有,但和那些攻击他的人比起来,他的片面性还是最少的。他有一种学术研究所必需的极其宝贵的科学精神,而不太知道讲究策略和权术。

内容简介:
电影符号学一代宗师麦茨的论文集《电影表意泛论》是电影思维历史上的一部开创性著述,是电影符号学的奠基性原典。麦茨从现象学、语言学、叙事学、风格学、符号学等诸多方面论述了“电影表意”这一核心命题。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1968年初版)标志着立足于“电影语言”概念的传统美学与现代语言学思维形态的初次相逢;第二卷(1972年初版)补充了此前的论述,论证了符号学与电影思维成果的密切联系,涉及对第一符号学的自我审视,也预示了向第二符号学的演变。
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atz)在《电影表意泛论》(法文版,1968年)中提出的的“八大组合段”(也可以译作“八类语意段”),首次从符号学的角度,归纳了电影叙事表意的最小单位(镜头)到整个段落之间产生的八种可能性——这种思维就是结构主义式的;
麦茨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syntagmatique)概念: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
1、自主镜头是指有独立意义的镜头。它是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段落。也可以是被插入的。也可分为:
(1)非电影虚构世界的插入镜头(指影片以外的事件)。
(2)主观插入镜头(主要是指角色体验到的非实际存在的内容,如回忆、梦想等)。
(3)被移位的电影虚构世界中的插入镜头(在一个形象系列中被特意插入了另一形象)。
(4)说明性插入镜头。
2、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非时序性指不同影像内出现的时间关系,如在拍到都市夜景或海滩的黄昏时,穿插进白天阳光明媚的田野,或晴空万里,波平浪静的大海等等;平行组合即平行蒙太奇序列的组合。
3、括号组合段:通过照明效果串连起回忆等镜头序列,通常用淡入淡出,融入融出,划如划出,摇镜头等来组合连接。
4、描述组合段:即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的连续形象,它能体现一种有序的时间关系。但其功用是“描述”,而非“叙事”,它与电影虚构中的世界不一定产生连续对应。
5、交替叙事组合段:即非描写性的同时性进行的叙事组合,镜头组合也就是交替蒙太奇序列组合。
6、场景:一个连续性影像序列,即一个时空关系中的整体,相当于戏剧中的一个“场”。
7、单一片段: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非连续性时序的镜头段,但这种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往往具有概括性。
8、散漫片段:非连续性的片段呈现为无组织的,散乱的镜头排列。跳跃性强,似与情节的发展无直接关连。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