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介入“印太战略”是为了讨好美国,换得华盛顿高抬贵手
作者:王德华
在长达40页的新政策指南中,德国正式加入了“印度-太平洋”地缘政治俱乐部,此举可能会激怒中国。这份文件使德国成为继法国之后,第二个对该地区采取正式战略的欧洲国家。
9月2日发布的指导意见称,德国寻求“推动欧洲的印太战略”,“为塑造印太地区的国际秩序做出积极贡献”。尽管德国没有在特朗普针对中国的新冷战中站定立场,但从德国文件来看,德国现在正以更大的力度挑衅中国。
在对中国外交政策含蓄批评中,德国的政策强调了“通过多样化的伙伴关系避免单方面依赖”的重要性。看来德国汽车在中国卖得太多,连默克尔这个老太婆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美国否认中国南海主权,同时中印发生边境冲突的背景下,德国的这一政策重大转变,明显是针对中国。
最近,印度正伙同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结成“亚洲小北约”式的四国同盟。柏林通常会把焦点放在俄罗斯构成的威胁上,而不是中国。德国横插一杠,明显有呼应美国新冷战的意味。
所谓的印太战略”的核心是遏制中国。目前,德国正因为积极参与北溪二号项目,与美国闹得不可开交。德国妄图以此用讨价还价的筹码,换得华盛顿的高抬贵手。德国和美国谈的是“主义”,和中国谈的则是“生意”。指望欧洲站队中国是不可能的,能中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欧洲国家,外交政策非常不统一,英国如此,捷克如此,德国也是如此,说明其内部受多个势力推动,内部政策还可以通过交易达成大体的一致,对外似乎就没这么讲究了,因此,这些国家的实质行动也会受到多个势力掣肘,所以没必要过分担心,只等其具体行动再说。
上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世界第三大军队,随时准备全面动员数十万军队,但随着冷战结束和东德统一,德国的军事实力急剧下降。其结果是,尽管德国在欧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拥有大量经济资源,但它向海外投射力量的能力相对有限。
事实上,这一问题一直是德国与历届美国政府争论的主要焦点。历届美国政府都敦促德国加强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际行动。
看看德国的军队,再看看他们说的所谓印太战略,这就是一种外交辞令,没有军事的支持,所有的外交战略都是美丽的肥皂泡!
美国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冲突描述为文明的冲突,企图将世界划分为两个集团。德国与和韩国一样,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这本质上是让这些国家,在枪炮和黄油之间做出选择。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在欧盟进行巨额投资,从而获得了巨大影响力。也就是说,与美国的“印太战略”相比,“一带一路”等倡议明显占了上风。
欧盟现在似乎站在中国一边。没有必要过度反应,把欧洲推向美国的怀抱。我们普通人只希望看到国家稳定,国富民强、强军备武。世界大国被别人几句话撩动政策,不是开玩笑吗?
我们要有战略定力,不要听他们说什么,而要看他们做什么。我们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冷静冷静冷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搞好内循环,是目前重中之重 。
世界强国都是打出来的,还真沒有忍出来的。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组织起来了,是不好惹的。按自己步骤走就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十四亿人口大国谁怕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