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欧洲民主的神话——《黑暗大陆》
《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作为新世纪欧洲畅销的历史书籍,将一个世纪的欧洲历史浓缩于短短的几百页书里。书中的论述简明扼要,而且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既避于繁琐又使人易于明了。原作于上世纪末就已出版,中译本直到2016年才面世,但是中信出版社的翻译者面对这短短篇幅的表现并不好,书中大都是常见的词汇,语言逻辑也易于理解,而译者即使面对简单的、约定俗成的名词译者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啤酒馆暴动”翻译为“啤酒店暴动”,更不用说随处可见的大段让人读起来云里雾里的论述了。甚至校对也错误百出,比如将“指导”印作了“知道”。几百页篇幅的书籍翻译校对成如此模样,很难不让读者批评悋责,那些基本的知识性错误让人怀疑译者是否有涉史学。本文并非专为评介翻译质量,并不愿对此纠缠过多,还是将焦点转到书籍内容上吧。下面将从三方面介绍分析这本畅销佳作。
一、
作者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不是发掘欧洲辉煌的历史成就,而是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曝光她肮脏罪恶的过去,犹如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皮肤深处的细菌病毒。欧洲过去100年的经历,是暴力、冲突、扭曲的历史,她处于矛盾的煎熬中,体内仿佛有两个声音,一个说要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一个说要建立单民族国家;一边说要实行集体主义,另一边说要个人自由。作者笔下的欧洲就处在这种紧张中,她的边界不断变换模糊,各国的声音从未一致,战争、冲突与意识形态不断将欧洲撕裂、打散、重组。
经历了一个世纪,欧洲人民虽然处在一块土地上,却仍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虽然他们也一度希望真正合为一体,但是从未真正付诸实践,所以欧洲从不是一个整体。仅仅前半世纪,欧洲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数千万人口死亡;仅仅一个世纪,中东欧人的身份就经历了数次巨大的改变。在这激烈的冲突与深刻的变化中,带给人们的经常是深重的灾难。
作者通过冷静的笔调将欧洲的艰苦历程娓娓道出,控诉了这片大陆的黑暗。书中,作者列出了民族主义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压迫以及凡尔赛体系维护者的麻木不仁,揭露了西欧民主国对中东欧走民主议会道路的推崇与不负责任,同时还有希特勒的种族优势对其他民族的迫害,法西斯、自由民主与共产主义的对立更是让大陆加剧了分裂。通过阅览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作者最终给它打上了黑暗的烙印
二、
本书作者的重心乃是戳穿民主的神话,剥离传统印象观念赋予欧洲历史的这一神圣外衣。作者提出了两个很有争议的观点:第一,希特勒的种族主义与国家集权观念乃是植根于欧洲自身的土壤,希特勒只是将此理念带到舞台上并发扬它。第二,欧洲的民主政治制度十分脆弱,它只有很短的历史。
作者认为,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德国乃至欧洲大部分人口的选择,“国家社会主义不仅符合德国,也符合整个欧洲历史的主流”。战后对法西斯主义的贬低只是胜利者无根据的辩解,实际上,战争的伤害不能简单地推诿给一个政治激进者,应该从深处反思,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带入战争的狂热。也应该正视法西斯主义在建设国家,解决大众政治、工业化和社会问题做出的努力,正视法西斯国家的历史作用与影响,应该看到“这种以种族制度为基础建立的社会福利体系在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这种体系仅仅受到了来自欧洲最为发达的经济体的微不足道的挑战”。
为了揭露欧洲民主政治的短暂与肤浅,作者将目光放到1919年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美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和平之前,只有少数欧洲国家具有民主传统,其中大多数是小国”。从那时开始,战胜国将仅仅在少数国家实行存在的民主政治输出给了中东欧新建立的民族国家。这些新国家在一战崩溃的帝国的尸体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作为战胜国英法的民主政治以及民族自决理念受到了帝国内民族的欢迎,宪法与议会纷纷走上历史舞台。
但是很快新国家的公民发现民主不能在新国家扎根立足,资产阶级、工人、农民都对现状不满,议会不能正常建立或者行使职能,于是他们开始重新拥抱集权甚至专制。民族国家的内部由于少数民族的存在引起了不安与动荡,少数民族受到了威胁。民族主义十分流行,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也越来越普遍。民族自决原则正在威胁着一个个新共和国的完整。
资本主义的大危机让希特勒的“新秩序”大为流行,西欧也在受到侵蚀,如果不是希特勒挑战凡尔赛体系的失败以及激进的种族灭绝政策,他的理念不会被欧洲人故意抛弃遗忘。
作者将民主视为欧洲偶然得到的结果,即使战后重新建立起来的“民主”也不能不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同盟国对德意的胜利也不能认为是民主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更不能把89年东欧剧变与91年苏联解体视为自由民主对共产主义的胜利。
通过欧洲民主确立的历程,作者揭示出民主在欧洲的脆弱,民主与欧洲只是偶然的结合体,欧洲的核心不是民主。
三、
《黑暗大陆》是一部充满反思性的历史著作,从书中可以看到欧洲地位的下降,作者对欧洲国家内的经济停滞、人口老龄化、移民以及环境问题感到忧虑,作者反思这一个世纪的历史,是为迷茫的欧洲寻找新的方向。为了避免过去的灾难,欧洲需要整合,需要军事手段外的力量将欧洲各国的联合起来,打破意识形态对立,也要重新思考民族国家的存在,“反思民族国家在过去和当下的意义,同例行公事地抨击民族国家同等重要”。同时,作者认识到过去欧洲的活力来自于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新的欧洲需要乌托邦的梦指引未来,因此,作者也为欧洲人民日渐缺乏的政治热情感到忧心。
本书完成于上世纪末,对欧洲历史的思考正与新文化史学的反思性相契合呼应。新文化史兴起于上世纪最后二十年而延续至今,本书的诞生处在这次史学革命之时,似乎不能不受其影响。虽然新文化史关注的是人民大众的历史,偏向于个体研究而不是集体研究,一般用微观思考而不是宏观视角,但是同时“不以确立单个历史事实为至高无上的职责,而是要求揭示历史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究明关系得以展开的背后因素”。马佐尔寻求20世纪欧洲的内在精神、理性、价值,思考欧洲20世纪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探寻其背后的意义,这正与新文化史理念相一致。
《黑暗大陆》(马克·梅佐尔)【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dangd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