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扯弹】谁写日记呢?

曾几何时,一句“正经人谁写日记啊”火遍大江南北。哄堂大笑的背后,内涵什么?又映射谁?大家一笑而过。

但自出租上听了“哦莎莉”(感觉我听过哈,不知不觉,这是要暴露年龄的节奏啊)后,让我开始了重新思考。以下就是那几句引我浮想联翩的歌词:
噢 莎莉
不要将我忘记
我所有温柔都已给了你
如果你看过我为你写的日记
我知道你会了解
过去都是不得已
这里俺说明一下,起初让我对这首歌关注的歌词,其实,是赵传唱的这几句:
我在这里等你
请你回心转意
噢 如果你不相信
请你和我一起
当时我想,这是什么套路啊?如果真有人会吃,那简直无往不利了要。
不过,这次看了下歌词,原来我听到的“如果你不相信”,实际上是“如果你不嫌弃”。额,这大乌龙闹得。
好了,言归正传。
那么,究竟谁写日记呢?
我感觉,日记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写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给别人看的。当然啦,那种说是写给自己看的,最后却是拿给别人瞧的,不算啊。
写给别人看的,很好理解,就像我之前写过的“观影日记”、“游戏日记”,等等。就事论事,就是纪实。
但其实,真正让人能够叹为观止的,实际上,还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作者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我称之为的,私密日记。作用就像是,前面提到的歌里唱的那样,能让人看过日记后,或有对作者形象大为改观,甚至脱胎换骨之功效。
例如,胡适的日记,就展示给我们一个高材生背后,鲜为人知痴迷打牌的日常。

不过,这也就权当笑谈了哈,毕竟人大家后续的日记可见证了他认真求学,奋发有为的心路历程哦。
但也不难发现,这些日记,或多或少,都有倾诉、总结、纪念,甚至还能提高写作水平之功效哦。你看,季羡林老先生就说过,“写日记,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长一点的日记,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而沈醉先生也说,“日记是一个人自学的最好门路,我什么都可以丢掉,而日记绝不会丢。”
所以,谁写日记呢?我觉得,多半是那些,为求自我提升的人吧。你看,牛顿、林肯、达芬奇、丘吉尔、富兰克林等人不就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写日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