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t is good to say goodbye

2023-07-08 07:34 作者:LoveMakta  | 我要投稿

虽然隔了好几个月,但是觉得应该给大家一个体面的说明吧。


有点儿不知道该从何谈起,还是先说孙颖莎和王楚钦吧。


无论发生过什么以及现在是怎样的状态,我相信他们在小时候,大家都十六七岁未成年的时候,有过一段相互扶持的经历,当你取得一些成就之后,那些青葱岁月里的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就会显得格外难得和值得珍惜。


但是人会长大的,你会长大的,我也会,孙颖莎和王楚钦也会。


没有被社会打磨过的年轻人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幻想,也对自己有莫名的巨大勇气(无知者无畏)。


就像你可爱的中学同桌现在很可能已经形同陌路了一样,孙颖莎和王楚钦也没能一直继续同步前行。


其实人类学里有个分支,里面比较有名的理论Westermarck effect,大概意思是两个早年共同长大的儿童在成年后通常不会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无血缘关系也包含在内),青梅竹马的故事在人类进化中为避免近亲性交发展的基因作用下,其实幸福或者成功的概率是低于社会平均值的。


所以孙颖莎和王楚钦真的成为人生伴侣,只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投射(projection),属于粉丝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客观尊重他们彼此人生选择的一种情况。比方说,我中学的后桌有个一米八五好好学习的男孩子,每天晚自习给我讲物理题,也有很多年美好的时光,但是如果有人要求我现在嫁给那个已经消失于茫茫人海的中学同学,那应该会被删除拉黑。


有很多粉丝羡慕他们俩,我也羡慕,在自己足够年轻,拥有最好的身体机能的年纪,能够在一项事业上证明自己,去赢得荣誉,去追逐竞技体育中的胜利,或许这也是大家更偏爱莎莎的原因吧,更不强硬的省队,更突出的直通成绩,更单纯的初心。


我的青春很单调,小镇做题家,每天刷题写公式做证明,祈祷自己高考能进少年班,赶紧脱离这一潭死水般的中学生活,然后被爸妈扔出国,被迫去融入全新的环境。你看这段经历,它既不精彩也不刺激,就像是一种雾蒙蒙的灰色,无论在什么时候回头看,都是灰色。


所以我羡慕他们,拥有着热烈,绚烂,洒满汗水和眼泪的青春。


小时候的伙伴容易走散只因为人生是充满选择的,每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都会把你推向一段不同人生道路,在新的阶段里有新的人,不断去取代生命里的旧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庆幸,孙颖莎成为了孙颖莎,王楚钦也成为了王楚钦,他们只是成为了自己想要的自己。


我大概可以理解王楚钦的无奈,即便自己属于天赋极佳的那类小孩,在自己的那些天赋异禀又横空出世的怪物队友面前,显得太平庸了。周雨自己说过,在进国家队前,觉得自己就是天赋最好的小孩,进了国家队,发现自己真的很普通。哪怕我对于我自己的数学天分充满自信,在我那几个选择去瑞士和法国追求数学造诣的几位天赋型朋友面前只能自惭形秽。或许他们比我拥有更多的是勇气,但是我从内心上是根本不愿意去为了数学科学的前进牺牲掉自己所有的人生,theoretical mathematics的发展可能需要的不是我,但是我自己的人生还是很需要我的。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导师鼓励过我,有很多数学家都是大器晚成的,我只是告诉他,天才型的竞争者太多了,况且我们都知道相比绝对的gift(天分),努力是弥补不了差距的,如果我真的是天选之人,我已经21岁,现在应该发过顶刊,甚至有由自己命名的定理,拉马努金奖应该纳入我的日程,可惜这些都没有,所以我不想继续了。


哪怕已经贵为世界第一,在樊振东和孙颖莎这样的队友映衬下,王楚钦的天赋显得就是那么得不够看了。


总有人出生在罗马,没能拿到投胎奖的我们更应该平和地接纳不公平的现实,王楚钦也是。


何况他比大多数球员已经要幸运,有北京队的娘家,有奶爸马龙,还有一塌糊涂的梯队建设。


至于我的话,因为知道孙颖莎和王楚钦只能是战友,所以没有了写脑补文的源动力。个人情感上,我祝福陈梦和王楚钦,但是他们的cp文,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大器晚成的女单OGG和年下替补小狗的故事,留给别人去写吧。


当然如果你们仔细去观察,陈梦和王楚钦确实符合彼此的择偶标准,比如外形,比如喜好,比如拉跨的团体赛表现,比如对自己实力不够清晰的认知(参考一些‘我的时代’和‘没你爆他’),他们就是一路人,所以他们合情合理地在陪练关系里滋养出了感情。邓亚萍嫁了陪练林志刚,牛剑锋嫁的陪练刘志强,张怡宁和杀神那段故事的开始,女队员和陪练谈恋爱并不少见。


对于陈梦,她毕竟是女单奥运金牌,OGG是绝大多数球员终其一生而不得的桂冠,但是为什么大家谈论她的时候,要用‘毕竟’这个词,见仁见智。


据传改年龄的球员一辈子拿不到大满贯,当然她还有希望,2025的多哈并不远,相比马琳九届世乒赛无缘圣杯,她的世乒赛剧本并不算悲壮,何况她从来没有在决赛里打到决胜局,胜利的天平并不是五五开的,运气因素占比很低。


一定意义上,陈梦的大器晚成鼓励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年轻时候并不如意,也并没有得到上司/领导认可的群体,所以她很多死忠粉。


然而竞技体育是个追逐天才少年剧本的领域。


最后时候绝杀三连冠清华,刚带队拿下CUBAL冠军并荣获总决赛MVP的陈国豪,因为自己24岁的年龄都被外界质疑潜力。


各个省队,每次集训,教练们挖空心思寻找的是下一个樊振东,下一个孙颖莎,并不是下一个陈梦。毕竟大器晚成嘛,队内还有很多年纪不小,成就不高的队员,晚成也是有可能的。


女单五位大满贯:邓亚萍,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丁宁。


我看球的时候,邓亚萍已经成为了传说,王楠是最年轻的大满贯,且单双打天赋发育均衡,张怡宁在巅峰期的单打统治力高于其他所有人,丁宁有不华丽的打法和实打实的成绩,李晓霞是她们中间天赋最不突出的。她更像是一个普通的球员,作为郭跃的陪练被选入国家队,同期的刘诗雯顶着王楠师妹的名号和主教练孔的支持,丁宁身后站着北京队,哪怕她已经成为了大满贯,在里约周期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地位和优待。


2016奥运名单公布前,全世界都以为女子单打的名额会归属刘诗雯和丁宁,全然不顾已经贵为大满贯的李晓霞。


但她还是成为了大满贯,更像是给大家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普通人也可以靠着努力去触碰最高的荣誉。她也带着山东队拿下唯一一个全运会的团体金牌,自己也拿下了那届的单打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卫冕冠军山东队在下一届领袖的带领下,完成了小组赛第一天出局的壮举。


李晓霞的故事就像是普通人的史诗一样,流传度不够高,或许是大家不期待讲究绝对天赋领域里的逆袭记吧。


相比陈梦,李晓霞的天赋更突出,有李隼这样的教练常年的支持和教导,有七岁相识并一起捧起多次波普杯的队友郭跃,这样的配置,在五个大满贯的故事里,依旧属于平凡人的那个篇章。毕竟邓亚萍有能送她进省队的父亲,王楠21岁大满贯,李隼陪着张怡宁从北京队到国家队到退役,丁宁有好的娘家和好的竹马。


看过李隼在张怡宁婚礼上的讲话,我很期待邱贻可在孙颖莎结婚的时候,会用他那一口川普讲些什么,也说“能执教孙颖莎这样的球员,是自己的幸运”?


当代社会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信息壁垒的屏障下,看过很多人的留言和私信,必须承认我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是有了提高的。竟然有人敢骂我,这种现实生活中极少的人生体验。在我所从事的职业里,遍布着智力分布前0.1%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几乎所有人都礼貌,克制,冷漠而专业。在面对很多无理又无礼的response的时候,我有点儿手足无措,但是社会确实是这样,并不是所有人,甚至不是大多数人,都会愿意讲道理,也都有能力去讲道理。我也尊重社会的差异和客观现状。


最后送两句话给你们,都来自 The Great Gatsby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想说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到这里就刚刚好,我也要去认真工作啦,为早日实现我的千万年薪而努力奋斗。


祝你们都拥有自己所追求的人生。


It is good to say goodby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