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菇论菌D45 | 曾轰动医药界:菌菇多糖抑瘤94.8%,肿瘤甚至完全消退!
肿瘤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大敌。目前临床肿瘤类型至少有200多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加590万肿瘤患者,每年有430万人死于肿瘤。照目前趋势,到2000年每年死于肿瘤的人数将上升到800万人。

近10多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发展很快,被认为是治疗肿瘤最理想的方法,因此肿瘤的免疫治疗剂研究受到重视。
20多年来随着真菌多糖抗肿瘤活性的证实,真菌多糖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有的科学家预言:“今后几十年将是多糖时代”。

近20年来,研究者们先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菌菇子实体中提取多糖成分进行普筛,发现了一些对实验动物移植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种类。继而对这些有苗头的多糖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进入临床研究,直到研究成多糖抗肿瘤药物供应市场。

30年代Karo曾报导干朽菌( Merulins 1acry -mans Fr)有治疗肿瘤作用。
1957年LucasLM从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11ex Fr)中分离出多糖成分可抑制小鼠S-180生长。

随后美、苏、法、德等国都开展了多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他们又从许多担子菌纲、子囊菌纲菌菇子实体或深层发酵的菌丝体中提取多糖成分,经过动物实验瘤株抑制试验,发现许多菌菇的多糖对小鼠移植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有的可使肿瘤完全消退。
几种常见菌菇多糖成分的抑瘤效果见附表:

1969年,日本学者千原成功地从香菇中分离提纯了香菇多糖,且在200mg/kg剂量下抑瘤率为94.8%,实验的9只移植肿瘤小鼠中,有6只的肿瘤完全消退!这一成功曾轰动了医药界。

在菌菇多糖抗种瘤活性研究中发现除香菇外。裂褶多糖这类葡聚糖外还有一类与蛋白质结合的多糖,即多糖蛋白也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在研究人工培养的灰树花(Grifo1a frandosa)子实体抗肿瘤多糖时发现,用NaOH溶液提取的多糖蛋白比用热水提取的多糖抗肿瘤活性更强。
在子囊菌纲盘菌属的Peaziza vesicu1osa抗肿瘤多糖研究中,用冷NaOH溶液提取所得的多糖的PVA-S和PVA-P部位亦含20%的蛋白质。从毛柄金钱中除分离得到抗瘤多糖外,还得到含蛋白质90%以上的多糖蛋白都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我国菌菇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70年代有猴头菌片应市,它对消化系统的肿瘤有缓解作用。70年代末继猪苓葡聚糖的研究之后,又对茯苓、老山云芝、长白山云芝、银耳、香菇等多糖作了不少工作,对凤尾菇、密簇斜盖伞菌的多糖抑瘤活性也作了研究,现有香菇多糖片等几种药物生产。
自从发现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后,人们就开始研究它们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结合方式和构效关系,这在许多文献中都可见到。

葡聚糖是常见的多糖如香菇多糖、裂褶多糖,还有一些是杂聚糖,如毛柄金钱菌多糖主要含葡萄糖外,还含有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等。黑木耳多糖既有葡聚糖也有杂聚糖。
Peziza vesiculosa中以NaOH水溶液分离到水溶性的杂聚糖和水不溶性的葡聚糖,还有更大数量的菌菇多糖是与蛋白质结合的叫做多糖蛋白(glycoprotein),它们比葡聚糖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而且水溶性好。

多糖蛋白中多糖与蛋白质牢固结合而蛋白含量各不相同,如云芝多糖约含15%的蛋白质而Proflamin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含糖不到10%。香菇中除香菇多糖外还有一种多糖蛋白Ks-2亦有较好抗肿瘤活性。
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后不但没有增加毒性,而且使原来口服无效的多糖变成口服有效,给临床用药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在寻找新的抗肿瘤多糖和给药途径上很有意义。许多菌菇的多糖和多糖蛋白都是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菌菇多糖抗肿瘤的作用特点
Komatsu等将新鲜腹水与等体积裂褶多糖盐水混合后37℃恒温3小时,离心后将1×107 / m l肿瘤细胞皮下接种于小鼠肩部,观察有无种瘤生长。实验结果,裂褶多糖浓度在31.25~125ug/ m1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

Ikekawa等所作的Pro-flamin对L- 1210和L1578Y的细胞毒试验,Prof1-amin浓度为1000ug/m1未见有阻止种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菌菇多糖没有细胞毒作用而是通过刺激机体,提高或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促使肿瘤完全消退。这种作用方式称为宿主介导性作用。

肿瘤与免疫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都较低下,发生肿瘤后又因手术,放疗、化疗等使本来已低下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削弱,有的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本身就是免疫抑制剂,因此提高和保护荷瘤宿主的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
菌菇抗肿瘤多糖能够刺激荷瘤宿主,提高和恢复处于抑制状态或功能受损的免疫系统,增强非特异防御机能,从而取得抑制肿瘤生长和促进其消退的效果。

香菇多糖是一种很强的免疫激活剂,它是协助性T细胞恢复剂和刺激剂。Tokyzen等在动物移植S-180后腹腔注射香菇多糖,一周后在肿瘤四周可观察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强烈浸润,而无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则见不到这一现象。
前田认为香菇多糖抗肿瘤作用可能是在肿瘤移植后早期在宿主内确立的。他们将1mg/kg香菇多糖连续10天给药后,次日移植S-180,在移植第0、2、4、7天后以400伦琴的X线照射每只受试小鼠,发现移植肿瘤后0~2天X线照射可降低香菇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但移植4天,则无影响,这说明移植肿瘤4天后已在小鼠体内建立了香菇多糖的抗种瘤活性。

Miyakoshi等研究了香菇多糖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观察到香菇多糖在人体内使外周单核细胞(PMNC)兴奋,因此可防止化疗药物对PMNC的抑制,能抑制Con-A激活的T抑制细胞从而激活辅助T细胞,纠正免疫缺陷并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因此香菇多糖是一个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经香菇多糖治疗10例肿瘤患者,有7例的NK细胞活力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即使10天后给予喃氟啶治疗NK细胞活力仍不下降。静滴1mg香菇多糖后,12小时干扰素滴度即达高峰,NK细胞活力48小时后升高,并证实诱导产生的是r型干扰素。裂褶多糖有促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它能促小鼠脾脏抗体细胞增加,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

菌菇抗肿瘤多糖的宿主介导性作用是肯定的。它们通过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诱导干扰素的产生等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促使其消退。
由于治疗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各有不足,免疫疗法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最好方法,菌菇多糖亦由免疫激活剂成为抗肿瘤剂。菌菇多糖本身无毒可食,药物开发有广阔的前景,预计它的发展将会超过其它种类的抗肿瘤药物。

1977年日本生产云芝多糖PS-K,香菇多糖注射剂已于1988年4月1日正式供应市场,继后又从一担子菌菌丝体培养液中制取的抗癌新药Sonifi1an,于1986年获厚生省批准8月7日投放市场。我国也有猴头菌片、香菇多糖片、薄芝注射液等生产。菌菇抗肿瘤多糖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疗效高、抑瘤谱广、给药途径方便的菌菇抗肿瘤多糖药物问世。
▌权威出处:《资源开发与保护杂志》1988 年;《从菌菇中寻找抗肿瘤多糖》(唐世彦,李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