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逐渐走歪的普惠医疗险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之前多次提到过的以“北京普惠医疗险”和“沪惠保”为代表的城市普惠医疗险?
这类医疗险从去年开始越来越火热,很多城市的医保局都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当地的定制产品。
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普惠医疗险本质上属于对基本医保的拓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病返贫的风险。
但是最近我发现行业在销售宣传这类产品时画风有点跑偏了,不断的强调暗示保额非常高、保费低廉等特点。
属实得好好说说里面的坑

造成保险行业名声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销售产品时的宣传与客户实际体验严重不符”
销售宣传时不断强调数百万保额、无投保门槛,
但刻意忽略了远高于一般的商业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赔付比例也只有70%-80%,既往症患者更只有30%-40%。
从控制承保风险的角度来说免赔额和赔付比例是必须的。
但是普通消费者并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哪怕是后续在投保过程中提示了免赔额和赔付比例,消费者也往往不会特别重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那数百万的保额上。

我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看到这类产品的宣传时肯定会以为保障特别高。
然而实际上这个产品的免赔额是社保范围内4万,社保范围外2万,以及只有70%的赔付比例。
这三条赔付限制意味着我们只有发生非常高的医疗费用时才能报销很多医疗费用,像那种十几二十万的费用压根报不了多少

举个例子
1.张三住院花了30万,其中属于医保目录内的为20万,医保目录外的10万。
2.医保目录内的20万,基本医保报销了16万,剩下4万自行负担,然后因为这一部分的免赔额是4万,所以一分钱都报销不了
3.医保目录外的10万,扣除2万免赔额后按70%报销,报销了5.6万
4.30万的医疗费,最后基本医保报销16万,普惠医疗险只能报5.6万,自己仍需负担8.4万

请问各位看到这个例子还觉得这个医疗险有宣传的那么强吗?
来自部分城市普惠医疗险的赔付数据也能证实这一点。
上海惠民保从7月15号-7月29号一共赔付了3303名客户,共计2111万元,人均不到1万理赔额
杭州惠民保过去一年累计结案6162件,其中单笔最高理赔金为75529.22元
所以说,请各位理性看待惠民保产品,它只是基本医保的补充,不要盲目相信保险公司的宣传,对这个保险有过高的预期。
在业内我们其实把惠民保分为低端医疗险,由于其赔付概率低、赔偿额小,因此根本无法取代商业百万医疗险。
我并非完全否认这类产品,只是告诉大家它到底有多少用,它只适合高龄老人和没法购买百万医疗险的患病人群,除此以外的人群最好还是买百万医疗险吧。
离投保时间截止还有一个月,如果你已经买了请再考虑一下是否真的需要,如果没买也考虑一下要不要给家里的老人买,毕竟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为保险公司“洗地”的部分,我也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
大家看了上面那个例子是不是觉得保险公司经营这个业务很赚钱?
其实并不是。
以上海惠民保为例,每人保费是115元,参保人数为600万,共计6.9亿;15-29号15天的时间赔了2111万,那么一年就是5.14亿赔付;赔付率高达74%,如果加上经营费用和佣金支出的话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倒贴。
我问了朋友,你们为什么要天天宣传这个费力不讨好还赚不到钱的产品?
他们说“这是大企业的社会担当和政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保障民生”
几家公司甚至为了让自己成绩好看点,都给所有员工都安排了推广指标,于是乎就出现了各家公司的人都在竞相宣传推广的情况。
但是,宣传方式不当就成了好心办坏事,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