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从零开始变成一个细腻的电吉他手?

2022-11-14 09:37 作者:BOHAN博涵  | 我要投稿

【严格意义】上来说,绝大部分的电吉他手都做不到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两点:节奏+音准

从比较简单的流行歌solo,到复杂的电吉他独奏曲(尤其是节奏变化繁杂以及充斥着大量推弦的Fusion曲),不同程度的电吉他手,或多或少的会在节奏上不稳定,以及音准上晃悠。只有真正具备职业水准的乐手,无论他演奏快慢与否,才会非常稳定的输出节奏和漂亮的音准。这两点也是区分细腻与粗糙,业余与职业电吉他手的分水岭,下面我详细的和题主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经验。

1. 音准问题 

「音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校音不准: 这与乐手对音准的苛求程度有关。我见过吉他手在校音的时候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对着校音器调出来的音准仍然有问题,所以首先第一步应该是矫正对于音准的心态,用一个近乎于苛求完美的态度去调音。

当然,校音本身也有讲究,因为我们在演奏空弦的时候力量越大,琴弦震动幅度会更大,音准会比轻轻弹的时候要偏高一些,所以我们在校音的时候要按照平时正常演奏的力度去调。不能说平时是一个大力输出的状态但校音的时候就轻轻碰一下琴弦。

其次拾音器处于哪一个档位,以及音量和Tone旋钮的位置也有讲究,这一般是根据你的琴而定的。PRS的官方教学视频中,琴师建议把档位调到5(Neck Humbucker),然后音量和Tone旋钮开到最大然后稍微往回收一点即可,在这个状态下音准调出来会更准。

2). 八度音不准: 12品以上的音准需要调八度音(intonation),一般来说是拧琴桥的螺丝。每次换弦的时候都可以习惯性的检查一下八度音的音准。通常校准一次可以管很久,但也建议经常检查,习惯性的在12品的位置去检查八度音,实音或者泛音都可以。

3). 琴弦太旧: 新的琴弦音准非常稳定,校准之后音高会稳稳地停调音器的图示上,不会左右乱晃。琴弦用旧之后音准的稳定性就会变差,需要更频繁地校音,以及校准了之后仍然会出现音高晃动的情况。建议尤其是在录音或者演出之前一两天,换一套新弦。养成良好的擦琴习惯,琴弦需要拿擦琴不整根裹住来回擦,不能只擦琴弦表面。

4). 琴本身不准:不像钢琴每一个琴键都可以单独调得非常精准,电吉他本身就是一个音准有问题的乐器,所以你会看到有些电吉他的品丝装得参差不齐,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保证每一品的音准。如果你的琴太差,那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固有的音准问题。所以还是那句老话,买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乐器。

5). 调音器不够准: 调音器的校准能力是有区别的,例如手机调音App、头夹式调音器、调音效果器、当然还有你的耳朵。这些设备能够给到你不同精准程度的音高反馈。我个人同样认为是在能力范围内买一个相对精准的调音器。

6). 没有及时调音的习惯: 这也是我的学生经常犯的一个问题,每次上课第一声儿就可以听出某些同学的琴是走音的,这是没有养成及时调音的习惯表现。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练习十几二十分钟就调一次音,如果说曲目有很多的推揉弦、用到摇把,或者需要较为激烈的演奏,建议可以更加频繁的校音。现场演出可以每一首歌都校准一次,录音的时候也是几遍Take之后就检查一下音准问题。

7). 细腻的手活儿:前面说了这么多都不是演奏本身的问题,只有把上述的问题就依次解决好,剩下的才是依靠演奏来解决的问题。电吉他的音准问题主要集中在推弦上,1/4,1/2,1/1,1.5/1,2/1的推弦是最常遇到的,在练习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去指导我们的推弦。

推弦没有差不多一说,准就是准,像一根钉子一样稳稳的扎在音准上。飘在中间晃悠的推弦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除非是因需要有意而为之),这也是判断电吉他手功力最直接的标准之一。 

另外除了推弦的时候把音准控制精确,在不该推弦/Bend的时候不要拉琴弦。很多时候新手特别容易左手用力过猛,加上肌肉紧张,导致习惯性的会把琴弦往下拉(有时候往上顶),这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String Bending,音准就会偏高且晃。

2. 节奏问题

1). 跟不准节拍器:在电吉他教学领域,节奏环节本身就是一个弱项,我很少看到有电吉他老师具备系统的节奏教学能力。所以到了学生这儿情况就更加惨不忍睹了。节奏的系统入门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我奉为瑰宝的一套【科学节奏训练方案

2). 不跟节拍器练琴:相比起第一条,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对我来说跟节拍器练琴是有效练琴的基础以及重中之重,我的练琴时间也是以节拍器的使用时间来计算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在吉他手跟着伴奏弹琴的时候,会很明显的听出来他平时到底有没有跟节拍器练琴。因为伴奏的容错率很高,重音肥、延音长,会给人一种跟准了的错觉。

吉他手应该可以做到无论是演奏什么曲子,什么内容,都可以仅仅跟着单一的节拍器,脚打着拍子弹完整个音乐。只有做到这种程度,再去跟伴奏,才会有足够的稳定性去支撑一些音乐上的细微节奏变化。

3). 没有练习内心律动的习惯:这里的内心律动指的是数节奏的能力,例如在60bpm的速度下,数4分音符:1,2,3,4;1,2,3,4;是否能够数稳。因为我们真正的节奏稳靠的是这种内心的律动而不是去“跟”节拍器,是需要和节拍器融为一体,形成共鸣。

这里可以使用静音节奏的练习方法,例如节拍器打一小节,停一小节,再打一小节,看看自己能否在静音的那一小节还是靠内心的律动稳稳的跟回节拍器。

4). 没有单独练习节奏的习惯:是的,节奏是需要单独练习的板块,此时我们是不需要任何乐器。如果说演奏时,节奏经常不稳定,很有可能不是演奏技巧的问题,而是节奏本身就不过关。此时,我们需要把手上的乐器放下,单独练习我们的节奏,待节奏本身稳定之后,再回归乐器的演奏。详细方法仍然参考上面的文章。

3. 音色问题

音色是升华,也是给细腻的手活儿加分的点,你没法在一个大失真,大混响,大延迟,大压缩的音色下表现细腻的演奏。

电吉他并不是一个原声乐器,它本身只能发出钢丝的震动。由于电吉他的音色需要拾音器,到箱头的放大,箱体的发声,配合各种效果器的音色塑形,导致这一整个流程下来电吉他的音色会对手活儿的反馈有完全不同的体现。我在下面这篇文章中聊过不同音色对手感的影响,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同样的演奏会在不同的音色下产生不同的听感。

为什么电吉他在不同音色下,有不同「演奏手感」?

所以在考虑一个音色的时候,需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例如:稳定扎实干净的重金属失真、肥厚松软的布鲁斯、清脆大动态的过载等。只有音色符合我们的演奏目标,才有可能在这个音色下面尽可能的表现出我们应有的细腻演奏,让手活儿完全,甚至超越100%的发挥。

总结

仅在电吉他演奏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乐手都应该在「音准、节奏」+「音色 」这三方面狠下功夫,才能达到真正细腻的演奏。

更多关于细致演奏的内容,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

如何0~100%【科学细腻】地「吃透」一首电吉他曲(器乐练习的通用方法)


♪( ´▽`)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 点赞关注  @BOHAN博涵

(知乎Ins油管:BOHAN博涵)原文出自我的知乎


更多关于编曲,电吉他的纯干货分享,可以看我的专栏

自学编曲(音乐创作)

电吉他进阶学习

如何从零开始变成一个细腻的电吉他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