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S.DYNAZENON》— 一同击败寄生于心中的“怪兽”吧!

《SSSS.DYNAZENON》完结撒花!

2018年十月番的《SSSS.GRIDMAN》(后简称《古利特》),是一部我个人相当喜欢的作品,而时隔两年半之后的本作,尽管在一些世界观的设定上与该作有所不同,但作为同主创、同风格的故事,也让我失去了不看它的理由。而在实际看完本作之后,我认为本作与该作,虽说整体风格相近,但它们各自想要表述的重心,却有所差别,所带来的体验,也因此产生了蝴蝶效应般的不同。
我的这篇专栏,将会先把这个不同点,给勾勒出来;并在后半段,解释本作之所以要采取如此叙事的一个猜想。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侧重于日常的叙事风格
为了解释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这里先将《古利特》的故事内核简单地概括一下。
《古利特》的故事,表面上虽然和本作一样,是透过各个日常与打怪兽的桥段串联起来的,但其核心,其实是透过这些内容,去营造茜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去描写茜如何从孤独中慢慢走出来的这个过程。
所以《古利特》虽然在大部分集数的构成都和本作一样,但在该作中,作品还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去解释这个故事背景与世界观,企图以此去让观众明白茜才是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并让观众得以窥探它掩盖在表故事之下的这个内核。

也因为这样,它所带来的好处,在于作品里的世界观本身所带来的割裂感,其实本质上就是对茜内心同样割裂的一种写照,而透过这样的方式,作品自下而上形成了一个相当统一且完整的故事框架;这也是我当时特别喜欢《古利特》的一个核心理由。
只不过,它舍弃的,是该作的几个凡人主角,却因此没有得到特别丰富的塑造机会,甚至时隔多年的现在,如果不是回去查看,连他们是谁、干了些什么,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而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理由,《古利特》当时播到最后几集,当故事重心全然向茜这个大家本以为的反派倾斜的时候,当观众发觉他们所一直代入的主角原来只不过是这个世界的配角的时候,心里可能难免会有一些期待上的错位,再加上其他角色塑造本身的不足,使得该作在后续的风评反倒没有一开始那般优秀。

简单聊完了《古利特》,我们把视角拉回本作;同样是以日常+打怪兽为每集的基础构成的本作,与《古利特》的差别又在哪里呢?
最直观的一点,那就是本作比起《古利特》,它完全舍弃了对于怪兽部分的设定解释,不告诉观众怪兽怎么来,也不把重心放在与怪兽打架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的破坏描写,就把全部心思,投注在每个角色本身的个人经历的交代、性格的塑造、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在这一系列日常故事之后,的成长。
也就是说,本作即便将打怪兽的特摄部分完全从作品中摘除,很可能都不会过分影响本作的观影体验;甚至,因为没了这部分夸张的、难以解释的内容,观众也就不会纠结城市到底被破坏之后怎么样了,也不会因为在如此巨大的破坏之后,看到主角们依旧轻松自在而感到巨大的违和,对于观感反倒有可能存在正向因素。

作品这样倾注于日常故事的叙事,是本作与《古利特》最大的差距。
它的坏处,如同前面简单提到的,就是设定本身没有《古利特》那样自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割裂感;与此同时,缺少怪兽与人物之间的有效对应,自然也就缺少了《古利特》那般值得玩味的里故事去供观众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与分析,让本作有可能,没有《古利特》那样具有深意。
但它的优势,就是本作能够塑造出更打动观众的人物;透过比起古利特更准确且更真实的演出能力,将本作的日常故事以更细致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能够对角色产生更强烈的共情,也让观众对角色之间的互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这些内容,也让本作的日常故事,变得极其有意思,也让本作在追番过程中,因为这个更有趣的表故事呈现,得以感染更多的观众。
而有着一个更易懂且更有趣的表故事,或许也是为什么有不少人在追番的过程中,会觉得本作比《古利特》来得更好看的关键原因了吧!

一同击败寄生于心中的“怪兽”吧!
那么既然本作的叙事重心往日常故事倾斜,我前面也提到了打怪兽的桥段所带来的些许割裂感,那么为什么本作还要设置这样的情节呢?为什么不把它替换成别的元素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撇开这是一部特摄作品,所以必须要有打怪兽的内容的这个不算回答的回答之外,我认为它的存在多少还是有另外两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是透过打怪兽的桥段,逼使角色把前期日常故事中的压抑,在此得以宣泄;
第二个,则是透过怪兽这个形象,去反衬出存着异样的主角们的这种状态。

我们先说第一个。
作品对于日常部分的描写,确实非常细致,也非常真实,让我们观众看得非常有代入感,这一点我在前面也已经有提到了,就不再继续赘述。
但是,越是细致、越是真实,它所带来的往往也就越沉重;角色虽然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却碍于作品所遵循的真实互动关系,让角色之间被迫保持在一个非常精确的距离感与分寸感之下,所以只依靠日常故事,其实是很难让他们之间打成一片的。而以此为基础,想要让他们能够真正走进彼此的心房,进而打破那恭敬却又冰冷的关系,就更不可能了。
而这些,如果没法得到释放,最后就会积累起来,变得越发沉重、越发压抑,进而压倒角色,也把整个故事的基调,往一个非常僵硬的方向拉拽过去。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作品就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管道,需要一个“破冰”的桥段,去将日常部分的沉重与压抑,给倾泻掉,让故事得以一个不那么严肃的方式,去推进下去。
而这个所谓的管道与桥段,就是本作的“打怪兽”环节了。
诚然,本作所设计的这部分内容,有着难以解释的设定问题,让两个不同的桥段在进行连接的时候,会有比较强烈的割裂感;但,这部分内容,也确实充分地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很好地透过激情的对战描写,间接地把角色的内心感受外放出来,让作品里的这些角色,能够以一个更加迅速的方式,去推进关系,并解决存在于他们内心之中的心魔。

是的,本作中主要登场的角色,其实大多都有着自己放不开的过去,并因此而成为了这个社会下的“异类”,亦或是“怪兽”。
无论是失马是对公主的执念、芽是对姐姐的执念、历是对“旧情人”的执念、千濑不想孤独的念头、亦或是怪兽优先主义对于怪兽的执念;这些执念,都逐渐形成了存在于他们心中的心魔,让这些角色逐渐孤独起来,逐渐与外界隔离,甚至可能在心里,或多或少的认为这样独自一人的自由,其实也挺不错的。
所以,为什么要设计出一个有怪兽的世界呢?
这是因为,这些怪兽的形象,是作品将角色心中的这种执念,给具现化出来的方式,让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这些念想的具体样貌,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具体的、能够被击败的敌人;而实际上,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主角们所乘坐的DYNAZENON,长得和怪兽很像的另一个理由了。

而一旦我们知晓了“怪兽”本身的所指,本作中“打怪兽”背后所存在的意义,也就昭然若揭了。
没错,主角们在故事里所对抗的,不仅仅是那个破坏着城市的巨大怪兽;他们同时也在和内心中的那股执念,所形成的“怪兽”,进行对抗。
所以,在故事的第十一集,当众人已经解决了自己心中的心魔的时候,外界的怪兽就几乎消失殆尽了;因为,那个促使他们心生心魔的执念已被解决,他们自己本身,也早就不是“怪兽”了。
而这个故事实际上,在这一集就已经迎来了完结,最后一集与沉的战斗,是作为纯粹的怪兽的沉,对于主角们最后一次的邀约。
他询问着蓬,为什么不要成为怪兽,享受着毫无约束的畅快;而蓬回答道,比起那个看似自由,其实孤独的道路,他宁愿选择一个不可替代的不自由,即那与众人所形成的羁绊与关系。

换言之,作品的故事内核,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主角如何击退自己的执念与心魔所形成的怪兽,并从中走出来的故事。
而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作的大部分重心,都在往日常倾斜的理由了。
这是因为,最后即便有“打怪兽”这样形象地将这个内核表现出来的情节,但真的要解决大家存在于心中的问题,真的要让大家从那个自以为是的自由与孤独中走出来,需要的,就是实打实的与他人之间互动,就是需要真正的经历过那份日常,才能够回归日常。
所以,作品在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大环境底下,安排了主角们一同经历了非常多看似再正常不过的活动:一起训练、一同去玩水、一起去看烟花。
毕竟,在这样一个极端的情况下,这些看似再平凡不过的日常,也早已经成为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救赎与解药了。

总的来说,本作绝对是这个季度一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了。
撇开复杂的故事内核不谈,单就看几个角色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蓬与梦芽之间的互动,真的就已经非常有趣且有意思了。但即便我们想要深究故事的内核,我们依旧可以从本作这样的故事设定中,看出这份有趣的日常互动背后,它所具备的意义与价值了。
所以这样一部表故事精彩,里故事丰富的作品,你又怎么能够错过呢?
简单评分:8.9/10
ps:第十集真的堪称这个季度的神回之一;能够以一集之力,将几个重要角色内心里最后的执念,一次过解决掉,且逼格如此之高,真的是非常厉害了!
ps2:本作在日常演出的能力上也非常强,即便没有多么丰富的动作细节,作品也能够透过一些微妙的眼神与距离变化,暗示角色之间的关系改变,真的看得太舒服了。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动画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