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铁路科普:“和谐号”动车组的前世今生

2023-11-27 20:11 作者:永磁-老鼠  | 我要投稿

2007年4月18日,铁道部开始实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在北京南站候车的旅客们惊奇地发现,他们将要乘坐的再也不是老式的绿皮车,而是一列白色的,车头像子弹头一样的新型列车,它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动车组。 2003年,铁道部提出了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路线,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实现与发达国家原先走过发展历程相同的目标,明确了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当时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总里程达1.2万公里以上。 当年6月,铁道部就委托了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中技国际招标公司进行时速200km动车组进行招标,招标公告被刊登在了铁道部的机关报《人民铁道》报上。招标公告虽然很短,但字字千金: “拟采购时速200km的铁路电动车组,共计140列。 ————————中国铁道部” 通过《人民铁道》报上的这则招标公告,铁道部抛出了一个诱人的饵,面对这个价值上百亿的大单和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轻易拒绝。 招标公告一在《人民铁道》报上发布,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这四家世界高铁巨头纷纷表示要参与投标。 但铁道部首先对参与投标的企业,进行了严格限定。 招标公告明确表示投标企业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具备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并获得拥有成熟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 这段话对参与投标企业进行了两点规定: 1.必须是具有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的中国企业 2.该企业必须获得了具有成熟的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 投标企业必须是中国企业,意味着以西门子、阿尔斯通、川崎重工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不能单独参加投标。 在当时,我国仅有的两家机车生产企业正是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具体到动车组制造企业也只有四家,分别是中国北车旗下的北车长客和北车唐山,和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车四方和加拿大庞巴迪的合资企业-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而他们必须选择和这四家国内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技术转让方式进行技术支持,共同参与投标。 铁道部最初倾向于拥有新干线700系及800系技术的日本车辆制造公司(日车)和日立制作所,但日车及日立均表明拒绝向我国转让新干线技术。 而且日车和日立都坚决反对川崎重工向中国转让新干线技术,但最终川崎重工经过商议后,与三菱商事、三菱电机等其它五家企业组成“日本企业联合体”,与中方展开了谈判。 在谈判中,中日双方曾经连续谈了三天三夜,直到后来翻译撑不下去,坐在那里睡着了,谈判才暂时中断,甚至有4台打印机因为高频率的工作在谈判中直接烧毁。 而北车长客和西门子的谈判是最为曲折的,招标前西门子似乎获知了其技术受到招标方铁道部的青睐,便非常自信地认为铁道部一定会选择它的动车组技术,就开出了原型车价格每列3.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的天价。有一天下午,铁道部的谈判代表在西门子谈判代表团下榻的宾馆对西门子的谈判代表一脸严肃地说“如果你们坚持这个价格不肯让步的话 ,西门子就会在招标中出局。” 而西门子的谈判代表则用德语傲慢地回答了四个字“你可能吗?” 直到开标前的最后一天晚上,西门子仍不肯让步。铁道部不得不选择放弃和西门子合作,转身和当时诚意满满的法国阿尔斯通牵手。 等到开标的那一天,西门子谈判代表团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出局了。 这次谈判失利也导致西门子股票狂跌,时任总裁引咎辞职,而当时与铁道部进行谈判的谈判团队更是被集体撤了职。 四大企业中最轻松的当属加拿大庞巴迪了,因为早在1998年,庞巴迪就和南车四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在确定BST公司这家合资企业有投标资格后,庞巴迪就开始坐山观虎斗,看着西门子、阿尔斯通、川崎重工为了铁道部的订单争得头破血流。 最终,由川崎重工、庞巴迪和阿尔斯通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拿下了这笔价值总计200多亿元的订单。 有意思的是,在错失第一次动车组招标机会后 西门子还是放下了身段,在2005年铁道部进行的时速300km动车组招标中卷土重来,与北车唐山合作参与竞标,这次西门子学乖了,将原型车价格降到了每列2.5亿元人民币,并以仅8000万欧元的低价转让了关键技术。 通过两次技术招标,将中国本土主机厂与国外四大高铁制造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合作研发体系。 技术引进可不是外方技术单纯地将工艺图纸交给中方厂商,还需要以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合作生产等方式帮助主机厂完成引进技术的僵化、固化和优化,直至中国完全掌握吃透所转让的技术。 可以说,这两次的技术引进在中国高铁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蓝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让我国的铁路研究骨干充分地接触到了世界顶尖制造企业的高铁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 也正是有了这次的技术引进,中国得以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出了“和谐号”系列高速动车组。

铁路科普:“和谐号”动车组的前世今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