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真题 | 双层覆膜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打卡真题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 -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思考 时间
【答案及解析】
1、B 2、C 3、D
【解析】
1、覆膜技术具有保温作用,所以膜内温度高于膜外温度,所以①②为膜内气温,③④为膜外温度。有积雪的气温较低,所以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④代表丰雪年平均气温;积雪覆盖下的温度由于积雪与外界大气的隔离作用,即积雪具有保温作用,积雪覆盖下的平均温度更高,所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温度,②表示枯雪年膜内温度。
2、寒冷期为12月-次年2月,曲线表示的是平均气温日变化,图中最低气温高于-16℃,但这是一个平均气温,不代表整个寒冷期都是高于-16℃,所以A错;膜外丰、枯雪期气温变化基本是一致,所以B选项表述不准确;膜内丰、枯雪年气温两条曲线差异较大,这是由于积雪差异造成的,故C正确;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变化较平稳,与气温变化不一致,D错。
3、根据气温的日变化,一般一个地区最高温在14时左右,我国用的是北京时间,图中最高温出现时间大概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也就是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大概晚两小时,只有新疆符合,故选D。
图解



写在题后
该题通过双层覆膜技术考查地理要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对图表的阅读能力。这是一道能力立意的题,重在考查阅读地理曲线图的能力,图表的阅读要关注图表名称、横坐标和纵坐标的量和单位、曲线的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极大值及极小值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