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消化科-胃癌

2023-01-15 05:44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发病机制:

Hp感染-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最终癌变;

饮食中的致癌物质-霉变食物、腌制、熏制食物、多量盐的摄入为危险因素;

癌前状态-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临床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残胃炎、胃息肉、胃粘膜巨大皱襞症;

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重度需要手术预防性切除;

病理:

好发部位为胃窦部;

早期胃癌:

病变不超过粘膜下层,不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

Ⅰ型-隆起型;

Ⅱ型-表浅型,Ⅱa表浅隆起型、Ⅱb表浅平坦型、Ⅱc表浅凹陷型最多见;

Ⅲ型-溃疡型;

进展期胃癌:

病变超过粘膜下层;

Ⅰ型-息肉型;

Ⅱ型-溃疡型;

Ⅲ型-溃疡浸润型;

Ⅳ型-弥漫浸润型;

转移形式: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Virchow淋巴结)、血行播散(肝最多见)、腹腔内种植(直肠周围、种植于卵巢为Krukenberg瘤)

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无症状,进展期胃癌才表现出症状;

上腹痛、纳差、早饱、消瘦;持续剧烈上腹痛,放射至背部提示肿瘤穿透入胰腺;上腹偏右可及痛性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胃镜-多点活检,目前最可靠的方法;

钡餐-进展期胃癌诊断率达到90%;

OB(+)、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

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

 

 

诊断:

下列患者需要定期胃镜随访: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呕血、黑粪、缺铁性贫血;拟诊良性溃疡但胃酸分泌低;胃溃疡治疗2个月不见好转或增大;慢性萎缩行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息肉>2cm;胃切除>15年;

确诊需要胃镜和钡餐;

治疗:

手术是唯一可根治的手段;

内镜下治疗;

化疗-早期癌术后不用化疗,进展期术后必须化疗(单药);未作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或不能手术者可联合化疗;

预后:

    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消化科-胃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