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灵质》

2023-06-17 22:58 作者:AkicScarlet  | 我要投稿

    在新心灵主义的语境下,人会着重强调自我与物质的关系,而心灵作为介于意识和身体系统之间的非存在体,其主要作用是将内在与外界之间形成连通和超越,它不仅可以将物质世界的感受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存在和体验,同时也能通过还原与考问的方式,揭示出真实的自我和意识本质。心灵在内与外的互动交流过程里,不断在虚无中解放自我获得自由,让感受与体验深度蜕化成一种具有自发性的实质影响,进而完成对极限、物质上的超越,展现出人类自身存在的强大未知性和可能性。

    要完成这种内与外的超越,则需要将存在与存在之外转换为对心灵上的显像表现,而个体在不同观念上的观测是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的,所以观念倾向便显得非常重要。在新心灵主义中,则提供了一种观念倾向的显像概念——心灵质(PSYCHILIA),心灵质是一种无法被科学计量化的动态数值概念,单位为质,其主要功能是来衡量一个人对心灵观念和物质观念的倾向,心灵质数值范围设定为0~100,取值通常为区间而非单个精确数值,在进行主观评估之前的起始值为虚无,不具有意义。如果将这一数值进行显像表示的话,心灵观念主要强调的是个体意识上的能动性影响,着重于自我塑造,即‘我’认为能做到的事情,‘我’就一定能做到;物质观念则注重物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张‘我’对物质基础上的理性判断,即当物质条件满足成立时,‘我’就能做到。心灵质数值越大,就表示个体会愈发深入对“我”的不断反思与考问,进而激发出“我”的创造性、超越性、可能性;心灵质数值越小则表示个体会积极倾向于不断地通过环境的事实依据来巩固、完善“我”的自我认识,从而塑造出“我”的策略性、严谨性、可预测性。

    不过,心灵质区间并非是线性、对立的,其数值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和不稳定性,只能单独用作于某个时候的价值参考,时间和事件都能轻易对这一区间数值造成影响变化,甚至是人的自身意志也能对数值进行主观干预,继而临时调整为一种合适的观念倾向;其次,以数值50质作为讨论示例,它所描述的是人在心灵观念和物质观念上的一种认知混沌、迷失状态,通常发生在一种单向观念被撼动、又尝试抵达另一种观念的时候,也就是说,两种观念倾向的数值区间并非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它们存在着并存的可能性,就如区间[12,20]∪[78,84],它表示着人在物质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心灵观念,在不违背物质规律的同时,完成精神世界的构建,强化对自我身心的控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值的高低仅仅是为了显像出人在观念上的倾向,强调不同观念对人造成的不同影响程度,既不能表达出思想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不能代表个人任何正面和负面、或是正解与谬误的判断,因为心灵质趋近于100质的人可以是一名深陷自我的艺术创作者,他能沉浸在极具想象力的海洋中忘却饥饿,不知日夜,创作出世间非凡作品;可以是一名脱离物质世界的教徒,他能了却对凡尘世俗的杂念,潜心专注于精神世界的修行;也可以是一个完全脱离了社会体制化的偏执妄想者,丧失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只沦陷于幻想世界而不能自拔;相反,心灵质趋近于0质的人可以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战略家、企业家、政治家,他们对大局观有着足够的把握力度,不仅能在当下环境中迅速作出最佳决策,还能对自身和集体的未来定下长远且充分的计划;但也可能只是一个缺乏自我认知的傀儡分子,无法理智地判断和处理自我的情绪和行为,简单的语言、指令即可操控其左右。

    而对于心灵质的评估方法,是没有一种固有渠道的,通过对问题的询问交流的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参考方式,例如:“你认同物质世界决定了人的一切吗?”、“你认同一个人精神力可以超过人的本能束缚吗?”只不过,这种方式普遍存在着认知受限、自欺、本能约束等现象,实际表现出的结果可能难以反馈出一个人深层次的真实状态,正因如此,评估方法才需要借助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心理、神情、逻辑、感受、行为、认知等等,结合感性逻辑与推理的思维(参考感性逻辑与推理),将人在复杂环境下所暴露出的现象进行感受综合处理,从而更快捷、有效地推断出一个人的心灵质数值区间,以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意识倾向、观念倾向、思维倾向、感受倾向以及可能性的临时性程度参考值。

    所以,无论是作用于自身还是他人,心灵质都是一种十分具有参考意义的显像概念。就自身而言,明确心灵质数值区间,可以根据人的状态和环境条件对心灵质进行强制干涉,比如挑战某项极限活动、或制定集体计划,不同的观念倾向会导致结果上的不同;对于他人而言,掌握其心灵质的数值区间可以实现从“我”到他人的超越,比如享受他人的感受经历、打破与他人的隔阂,更好地体验他人的思维、行为和情感。


《心灵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