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高维空间设定,可以统一所有念力系超能力并成为一套易于实现的游戏系统(上)
注意!!!本文论述的不是物理,而是一个虚构世界的设定。
一:为什么低维难以进入高维?
因为我们难以想象四维空间的具体模样,寄出老办法,假设一个物理法则与我们一致的二维平面空间中存在着一种二维生物。对于这个二维生物的感官来说,如果它也有眼睛,它将只能看到我们称之为线的形状,如果它也有触觉,它将能感知到其他物体具体的边缘外形,或圆或方,它对大小的概念将仅限于我们所熟知的长与宽。在不破坏其他物体边缘外形的前提下,它也很难知晓其他物体边缘外形之内的信息。总而言之,它的生活和我们没什么根本上的不同,除了少了一维空间。(后文称之为纸片生物)
假如这个二维平面空间水平横放在我们三维生物的面前,在我们的观察中,纸片生物有一个它自己难以察觉的特性。如果它的上下都空无一物,那它一定会跌落到它生活的平面之外。既然它处在三维空间中却只沿着二维平面空间活动,那它一定被某种东西紧紧地束缚在它所处的二维平面空间中,就像被载玻片和盖玻片积压在其中的微生物一样。这种东西可以是实物,但为了方便之后的设定,最好还是认为它是一种力场,另外它最好具备如下特性:
1:它遍布覆盖整个二维平面空间,将二维平面空间完全包裹在内。
2:它提供一种力量,将二维平面空间中的一切事物紧紧地束缚在二维空间中,使它们无法在我们三维生物熟悉的第三维度中有一丝一毫的变化,甚至包括空间本身。
或者笼统地说,二维平面空间处处受到沿第三维度方向的相向的两股合力为零,单拎出来极大的力。这种力量保证了二维平面空间中的一切不会进入三维空间。(后文称之为束缚力场)
二:如何引入念力?
生存于二维平面空间的纸片生物,它们的发展演化都被局限在二维平面空间内,即便它们能在思维中构想出存在高维空间,但也是纯理论上的推论,没有任何可观测的现象支持第三个维度的存在。但只要生物不灭,文明存续,总有转机。
也许是某次实验的能量太过庞大,使得二维平面空间中的粒子具有了抗衡束缚力场的动能,在第三维度震荡,短暂地消失于二维平面空间。这种暴力的实验可以使纸片生物有机会意识到第三维度的存在。但对于我们想要的念力于事无补,为了获得我们想要的念力(由思维控制的力场),我们必须首先设定一种充满整个空间,不与物质互相作用,不受束缚力场影响,可以突破二维平面空间的东西。(我觉得叫它以太最合适)为了方便设定,以太自身相对空间一动不动,却未必空无一物。
在纸片生物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或许早就在机缘巧合下获得了感知以太的器官,只是以太的特性决定了,这种感知器官对激烈的生存竞争并无太大益处,因而逐步退化了,但基因中保存了这个器官的蓝图。(后文称之为松果体)
我们能看,是因为光与视网膜互相作用了,能听,是因为声波与耳膜互相作用了,能尝,是因为物质与味蕾互相作用了,可以说感官就是建立在互相作用之上的。之前在设定以太时,我们设定它是不与物质互相作用的,因而可以不受束缚力场影响,突破二维平面空间。那么,器官如何能感受到一种不与物质互相作用的存在哪?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蝙蝠可以依靠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来进行环境的感知,人类无法感知这种超声波,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松果体或许就具备着发出并接收某种与以太相互作用的事物的神奇功能。这种事物也许是超过或低于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又或许不是任何已知的事物,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总之,它的发出需要消耗能量,在以太中传播时遇到实体物质直接消亡,遇到与它同源的事物时就会互相作用,它依托于以太存在,且在极小的程度上受到束缚力场的作用,反过来,这也给了它影响束缚力场的可能。因为束缚力场是相向的,所以它最终一定会在二维平面空间与它自己或同源事物相抵消,能量则散逸到空间中,成为空间中各向同性的一种背景辐射。(后文称之为暗能量)
亿万斯年过去,期间无数纸片生物返祖再一次得到了松果体,它们都和祖先一样,将这个器官弃如敝履,这个感知以太的器官也确实如同在一间全封闭、没有任何物体在内的房间中装监控一样,几乎没有意义,直到某个个体的一次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