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王”—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内卷已进入白热化状态,资本助力各种势力进入,狂热之下,严重的产能过剩成为必然,必将引起惨烈的竞争和强烈的洗牌。
光伏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随着光伏市场的迅速扩大和发展,光伏产业内部正逐渐出现严重的内卷现象,成为名副其实的“内卷之王”。
数据显示,过去18年国内光伏企业建设了380吉瓦左右的全产业链项目,而最近18个月,行业又新建了超过380吉瓦的全产业链项目。
内卷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资本的涌入。光伏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导致产能迅速扩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我国光伏行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4万亿元。然而,过度的资本涌入也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是光伏产业内卷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资本涌入导致了光伏产能的快速扩张,企业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导致供需失衡。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光伏装机容量有退运减容的情况,累计并网容量存在一定的过剩。光伏产能过剩不仅导致行业内激烈的竞争,还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产能过剩引发了光伏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和洗牌,企业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恶性竞争。市场份额的争夺、价格战的爆发,以及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竞争成为常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规模较小或实力较弱的企业难以生存下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重组。
面对内卷的局面,光伏产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首先,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推动光伏企业合理竞争,避免不合理的投资和产能过剩。其次,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光伏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行业合作和协同,推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光伏赛跑的终局在创新。光伏技术研究的目的是以最少成本实现最佳性能,光伏发电技术诞生以来,依靠技术创新,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光伏也成为过去10多年成本下降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彻底摆脱了补贴依赖。
综上所述,光伏产业内卷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产能过剩成为必然,竞争和洗牌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及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期待光伏行业能再次迎来一次真正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进而推动人类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云南创能斐源金属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中外合资企业,前身为云南冶金集团创能金属燃料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及云南云铝慧创绿能电池有限公司。2018年3月,由上海佐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保定市中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色列斐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地为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商院路百大国际派。
公司在铝空燃料电池底层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现已建成20MW铝空生产线,拥有4000余平米的生产基地;到2025年,拟投资建成1GW铝空生产线,进一步推进铝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公司深耕铝化学新能源发电技术备用电源市场,致力于为有用电需求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零碳电源产品,抢抓时代机遇,推动铝空行业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