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守护黑夜,我守护深渊——夜守龙科科普

2020-10-15 17:39 作者:酸色黑樱桃  | 我要投稿

  在副爬行动物一亿多年的生存历史中,二叠纪可以说是副爬行动物一个非常繁盛的时代涌现了很多形态各异,生态位各异的物种,而我们今天的主角便是生活在早中二叠纪的夜守龙科(Nyctiphruretidae)。

  夜守龙科生存于亚丁斯克期—开匹坦期的俄罗斯(欧洲部分)和美国中南部,在分类上,它是前棱蜥超科(Procolophonoidea)的姊妹演化支。

自制的副爬行动物演化树,其中标注了夜守龙科的位置

  夜守龙科目前仅包含两个成员,但有趣的是:这两个成员的名字都很有意思:夜守龙(Nyctiphruretus)拉丁语意为“黑夜的守护者”,而渊守龙(Abyssomedon)则是“深渊的守护者”。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却有着如此霸气的名字,不得不说命名者水平真高,兄弟们把“上流”打在公屏上。

  话不多说,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两位守护者吧。

  夜守龙生存于二叠纪的瓜德鲁普世,化石发现于欧洲部分的俄罗斯,它有两个种:模式种尖锐夜守龙(N.acudens)和奥普夜守龙(N. optabilis),模式种在今天的梅津河附近发现较多。夜守龙的平均长度为36厘米,头长4.4厘米。

夜守龙的复原想像图

  根据它牙齿的鉴定,我们发现夜守龙是一种草食动物,可能它以当时的水生植物为食。

 夜守龙的颅骨从背侧面看几乎呈三角形,并且眼眶开口很大,在俄罗斯发现的化石个体中,上颌骨最多有30颗锥形牙齿。在保留了最完好头骨的PIN 4659/1上保存了颅骨不同部位之间的缝合模式。而在PIN 158/5上则保留了完整的顶叶后部。

PIN 4659/1的头骨背侧面视图
PIN 158/5的头骨背侧面视图

  夜守龙下颌骨很浅,冠状骨在任何标本中都没有发现,可能仅局限于下颌骨内侧,上隅骨有一个角状结构可能与关节后突有关。

夜守龙的头骨化石,可以看到上隅骨(sa)和关节(art)

    对夜守龙的系统分类研究显示:它与曾经被认为很相近的演化支Nycteroleteridae并不相通,演化支应该更接近锯齿龙超科而非前棱蜥超科。

  渊守龙(Abyssomedon)是2014年新发现的夜守龙科成员,生存于约2.89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模式种威廉渊守龙(A.williamsi)。渊守龙化石发现于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正模标本编号BMRP 2008 33a。不过这化石。。。嘶。。。看看就好了2333333

渊守龙化石的线描图
封有渊守龙化(碎)石(片)的石板

  渊守龙发现于一个独特的化石洞穴,除了渊守龙,在洞穴里还发现了许多的物种,包含了各个种类,而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多而碎的骨床,科学家们还是没有定论。

研究论文里提出的几种假设

  大概是渊守龙希望死后出名一次吧,虽然化石 碎的和被捏过的方便面一样,但是科学家还是找到了它身上的一些重要保存元素。

 渊守龙的前颌骨可能存在至少7颗牙,这点在除了中龙(前颌骨很大,牙齿很多) 和兰炭鳄之外的副爬行动物都没有发现。渊守龙的齿形简单,呈末端尖锐的圆锥形,上颌和前颌骨的牙齿均缺少与大小相关的异齿,这是夜守龙科及其旁系的共同特征。

夜守龙和渊守龙的头骨比对(红色是颧骨,蓝色是颞上)

    目前,对于夜守龙科的研究较少,尽管夜守龙本尊的化石数量很多,但是其近亲渊守龙只有那一摊方便面,而且,这两个物种的生存年代差了将近3000万年,生存地点更是相距很远,虽然在早中二叠纪这两个地方比现在距离更近。

  我个人推测,在2.89—2.59亿年这三千万年的时间里一定会有更多的夜守龙科,我也期待着有其它夜守龙科的发现,到时候,它们所守护的,将不仅仅是黑夜和深渊,而是一个伟大演化支的生存史诗。

你守护黑夜,我守护深渊——夜守龙科科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