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体户不交税行吗?怎么交?

2022-09-30 10:42 作者:旗商  | 我要投稿


需要交税。那么需要缴纳哪些税呢?

1、增值税

个体户一般是小规模纳税人(也有部分是一般纳税人,不多),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以季度为纳税期,对应季销售额不足45万),是免征增值税的。

对于,超过月销售额超过15万(或季度45万)的朋友,先恭喜生意兴隆。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一般采取简易征收方式,税率(征收率)常见3%和5%。

一般纳税人的税率稍高一些,税率常见6%、9%和13%,视具体行业而定。

注意:不需要交税并不是说不需要申报,应税额为0也要进行零申报

 

2、附加税费

个体户一般涉及的附加费有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税附加

这三项附加可以享受最高减征50%,另外,作为附加税费,

当增值税免征时,这三项附加税费也将一并免征(税局代开增值税专票的除外)。

 

3、个人所得税

个体户是不需要交企业所得税的,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经营所得适用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

我们接下来就来看,如何确定应纳税额。


个体户的税费怎么算?

对于个体户,在税费方面常见有三种征收方式:

定期定额征收、核定征收率征收,以及查账征收

 

1、定期定额征收

定期定额征收,常见于对账簿、凭证不健全或者没有记账能力,税务机关无法查实其营业额的小型个体工商户应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其他税种合并,按期核定,分月预征。


2、核定征收率征收

即根据纳税人的收入额,按照核定的征收率进行征收,具体征收率随地区或行业而不同。

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可以到电子税务局—我的信息—税费种认定信息中查看个税核定情况:

当实际销售额低于应纳税经营额时,以应纳经营额和核定税率为依据,得到应纳税额;

反之实际销售额高于应纳税经营额时,以实际销售额和核定税率为依据,得到应纳税额。


3、查账征收

对于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以如实核算,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情况,更多的适用查账征收,即自行申报缴纳额,经税务机关查账核实后,再进行多退少补。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成本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比如原材料费用、采购商品的进货款等。

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比如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水电费、租金、交通费,以及招待供应商餐饮、烟、酒等。

注意: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自产农产品的个体、农村合作社、农场等属于免税行业,都可以提供发票;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不要为一时的节约成本、或怕麻烦而到无法提供正规发票采购、或不索取发票,从而放任白条收入入账,导致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开具发票是义务,索取发票是权益。

 

三种常见的征收方式中,前两种是属于核定征收,

落实到具体的个体户层面,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还是看账簿是否规范

1、个体户可以不记账吗?其实并不可以。

政策上有明文规定,个体户是需要建账报税的。

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22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以及《征管法》第62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两条法规说得很明白了,领取15天内,无论是否经营,都要设置账簿,记账和报税都是必须的。

实务上,如果不记账也不报税,而且还超过6个月未经营的,会被列入非正常用户,再之后甚至会连营业执照一并吊销。

不过话说回来,实际罚款的情况多不多?

其实也不多,个体户容纳了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国家为了民生问题,一般不会为难做小生意的平头老百姓。

但是,如果能做到规范的,尽量做到规范比较好。

那么,个体户该如何记账报税呢?

 

2、个体户怎么记账报税?

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22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具体记账方式可参考《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7号)细节规定。

 

报税有两种方式:上门申报或者网上申报

上门申报是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指定服务厅,报送相关资料进行纳税申报的方式;

网上申报,则是在电子税务局和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自助申报。


个体户不交税行吗?怎么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