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我决定尝试写下这些内容,来记录我平日里读书的要点或心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感谢学校图书馆扩充学生借书数量的决策,这个决策使我可以一次性在文学区借100本书,累在我的宿舍,一本一本品读,我相信毕业之前我能品尝到不少美味的书籍,这是一份令人愉悦的临别礼物,是我在经历了考公并铩羽而归的疲惫后无上的良药。
写随笔的想法源于我在品读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时,对先生描写女性外貌和内心的文笔产生了兴趣,当我回到学校,因兴趣开始阅读《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时,又对柯南道尔爵士的外貌描写手法产生了文学共鸣。我是在品读《福尔摩斯(上)》的时候诞生了“写下它,记录它”的想法,但是真正开始落笔的时候,我已经阅读到了中篇的《三个学生》这一故事,但我坚信凡事只要愿意开始动手,那么就不算晚,所以怀着尝试和自我满足的想法,决定对我所阅读的书记,进行一些记录。
“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我非常喜欢金庸先生的这一句开篇语。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物的塑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篇小说整体剧情的优劣,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故事的根基,是一个作家或者写手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人物外貌能否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人物性格能否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人物行动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这种行动是不是“他们”想要做出来的),都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深究的细节,挑细节是读者最喜欢的品鉴方法之一,也是最让作者费神的步骤之一,但这些也是一个出色的人物塑造所必要的,而其他的一切,都是从人物身上衍生出来的故事。
我曾有过不止一次的想要创作一些故事或者小说的想法,初中时期想要创作当时热门的网络玄幻小说,高中时想要创作日式的轻小说,大学时期想要创作金庸式的武侠小说,但是这些想法在过去几年间都被成长的烦恼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所磨灭,但就算是面临毕业的现在,我也是可以放下一些琐碎的事务,安心的品读我的书目,开始不断的积累。
这一篇随笔录我将从《福尔摩斯》开始记录,起初只会记录一些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这是必要的学习和积累,但是我相信在不断阅读的路上,这些内容将会越来越充实,积累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虽然不免会杂乱,但是读者仅我一人,倒也不必对自己如此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