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lan Fisher,《克里米亚鞑靼》,片段节译——克里米亚可汗(9)塞利姆·格莱伊

2023-03-19 15:15 作者:隐士君王  | 我要投稿

2020年8月存稿翻译整理,才疏学浅,欢迎指正


塞利姆·格莱伊


最后,塞利姆一世·格莱伊(他拥有四段不同的任期:1671-1678、1684-1691、1692-1699和1702-1704)的统治应该被提及。根据鞑靼史载,塞利姆的特点是高尚的道德,一种能够调和克里米亚社会内部竞争因素的能力,以及必要时能取悦奥斯曼的智慧,但至少保留了克里米亚尊严和独立的外表。史书作者对此是否夸大其词我们不得而知。

 

塞利姆被勒令退位至少三次,也许是因为他不愿意为了奧斯曼的军事行动而危及克里米亚的利益。在他第二次执政期间,他的军队两次成功地保卫了克里米亚,抵御了俄国戈利岑王公攻击。塞利姆也是参与了1700年君士坦丁堡条约的可汗,该条约确认了俄罗斯对亚速堡的占领,并终止了莫斯科对克里米亚汗国的贡金。在另一个场合,他从波兰的进攻中保护了奥斯曼对比萨拉比亚的控制。伊纳尔哲克(Inalcik)教授(注:非常出名的土耳其籍奥斯曼史学研究者)指出,正是塞利姆在“苏丹和大维齐尔不断变化的时期,为奥斯曼帝国形成了持续的防御”。这在那几年里尤为重要,奥斯曼被哈布斯堡击败,并签署了《卡洛维茨和约》,在该条约中,他们第一次成为劣势方。然而,除了塞利姆一生的这些华章之外,在档案中几乎没有发现关于他的统治的其他情况。

 

到十七世纪末,在克里米亚生活的所有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汗国的命运都在衰退。这不仅是由于国家内部日益薄弱,而且也是由于东欧不断变化的权力关系。奥斯曼在卡洛维茨和亚速(注:1696年彼得一世占领克里米亚东北部边界亚速)的失败与莫斯科的成长不谋而合。十八世纪同时见证了克里米亚作为一个拥有独立政治和文化实体的汗国的落幕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及其鞑靼居民。正如接下来的几十年所展示的那样,这对克里米亚鞑靼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Alan Fisher,《克里米亚鞑靼》,片段节译——克里米亚可汗(9)塞利姆·格莱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