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022-09-17 20:57 作者:弦转急  | 我要投稿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0日起草了名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的《九十五条论纲》,第二天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论纲的意义在于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这无疑是对天主教会的一个沉重打击。在当时德国社会矛盾极端尖锐的形势下,各阶层的矛头所向又都针对罗马天主教会,所以,路德的论纲就是在全德“放出的闪电”,并成为席卷一切等级而震撼整个德国的信号,引起整个德意志民族都投入运动。社会各阶层都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理解论纲。农民、平民认为这是起义的信号;市民阶级渴求建立“廉俭教会”和使德意志得到统一;而骑士和部分诸侯则乘机企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并夺取教产。论纲因而成了各阶层的共同纲领,而路德成为各反对派团结的中心。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

1520年8月-10月间,路德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公开书》、《论基督教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文章中概述了路德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论基督教的自由》两篇文章,全面概括了路德的宗教纲领。其中主要是阐述了“唯信称义(因信称义)”的信条。路德提出,人在认真研读圣经的基础上,在灵魂深处虔诚地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承认与恩典,成为无罪的、得救的、永生的人。而宗教律法、宗教礼仪以及各级神职人员都是多余的,根本无需这些中介。路德据此主张取消神职人员的特权,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路德上述主张的意义在于它否定了教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摧毁了罗马神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和支柱,剥下了教皇最高统治权的神圣外衣,把基督徒从教皇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反对罗马、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神学的根据和武器。

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纲领,成为德意志的独立宣言。路德严厉地批驳了罗马教廷关于教会权力至上的说教,反对罗马教廷在德国的特权地位。主张驱逐罗马教廷在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势力,实现民族独立,号召德意志贵族联合起来,反对教皇,解放德国。还要求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剥夺教皇任命德国主教的权力,教会的职务应由德国人担任,并停止向罗马教廷缴纳教会税。但是,路德不想依靠下层人民,而倾向贵族和诸侯,他还赞扬皇帝查理五世的品德,并对皇帝寄予希望。路德的宗教改革纲领,表达了市民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反映出这个正在形成中的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赵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