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龟 | 一个饲养环节没落实就会暴毙的小尤物!

注:在公号后台留言指出错误,对于该物种有不同见解也欢迎提出,仅限本文

印度星龟性格相对其他陆龟来说比较胆小,体质也偏敏感,
新手会比较难伺候好它们
肆养学评分
饲养简单度: 4.3 / 5 有难度
互动指数: 3.9 / 5
小个体比较容易暴毙;大个体要注意饮食,否则容易结石。

印度星龟 Geochelone elegans
科:陆龟科 Testudinidae
属:象龟属 Geochelone
别名:印星,星龟,乒乓星(幼体)
分布:除孟加拉以外的印度、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及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体长:背甲 15--25厘米
活动习性:日行性(活动多集中在清晨和傍晚)
适宜温度:22--32度
适宜湿度:60% ~ 70%,偏干燥
保育级别:无危(IUCN 3.1),公约物种 CITES II
*亚种:缅甸星龟 Geochelone platynota
特征
印度星龟是陆龟科象龟属的物种,分布于南亚次大陆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星龟也是象龟科( Geochelone )中最小的种类,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它与豹龟是近亲。

由于印度星龟的外形美丽,龟壳呈独特的星形放射纹,故此深受陆龟爱好者的欢迎。


印度星龟甲壳非常突出,背甲往往会形成拱,侧缘近垂直。特别是成体的背甲会凸起十分明显,但这也属正常情况,与一般的隆背略有不同。甲壳黑色并有黄色辐射条纹,这些条纹通常都较窄,一般一枚盾板中有 8 条以上的条纹,但幼体阶段数目可能会少一点。
腹甲亦有非常多同样的黑色和黄色辐射条纹。无论是背甲及腹甲的星形条纹,都能令人眼前一亮。




星龟独特的花纹属于保护色,这种星星花纹使它们置身原产地的干草丛中几乎无法被发现。


野生环境中印度星龟食物并不丰富,觅食比较困难,所以它们会尽一切可能的吃光眼前的食物。也是这个原因,野生印度星龟相当耐饿,并且野生状态的个体比人工环境个体更为活跃,因为它们必须不断的寻找食物。

根据相关数据,多数印度星龟不会固定停留在一个栖地,它们会因找寻食物而四处奔波,平时印度星龟多在晨昏时活动,且接近正午时比较不容易发现它们,因为印度星龟会找地方休息,直到快傍晚才继续活动。 降雨量多,气候潮湿的季风时期,星龟的活动力会表现的比平时旺盛许多。


野外环境也多躲避在洞穴或植被中

人工饲养也可以保持相同的节奏
成年印度星龟的两性分别非常明显,首先雌性体型比雄性大得多。另外,雌龟体型相对宽大,雌性腹甲较为平坦并且体型较圆,雄性的腹甲则呈凹状,雄性体型小而狭长。雄龟的尾巴粗大,雌龟尾巴则肥短。

据一些报道指出,分布于斯里兰卡的个体,雌龟的背甲也可以超过 35 厘米以上。(PS:因为对斯里兰卡星龟的分类还存在争议,所以本文暂时把印度星龟和斯里兰卡星龟归为一类)


印度星龟的形状被推定为特别适用于自己翻转,两位数学家——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的 Gabor Domokos 和普林斯顿大学的 Peter Várkonyi —— 设计了一个同质的对象叫做冈布茨,测试对象有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点,但亦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球体的底部将总是返回到相同的直立位置。之后,他们注意到印度星龟的构造,随后用 30 只星龟做测试,把它们倒过来,最终发现,它们大多数也可自行扶正。
饲养
野生星龟生活在亚洲半干旱,多荆棘和草原的生境中。它们不会冬眠,整年都需要宽敞温暖的居住环境。星龟栖息在土壤砂质较多的地方,喜欢长满混合草类的野外环境。所以在人工环境中它们同样享受漫步在平坦广阔的草坪环境。



因为有风险会被星龟连同食物一起吃下,
可是却无法消化
饲养星龟的适宜温度在 28 ~ 32 度之间,热点温度 40 度,夜间整体温度降至 22 ~ 25 度,以模仿野外环境中的昼夜温差。在星龟生活的野外,昼夜温差 5 ~ 10 度之间是很正常的事,只要维持住最低温度,星龟可以适应。

就尽量维持较高的温度
湿度方面,星龟喜欢略显干燥并且温暖的环境。它们只能承受短暂的潮湿,星龟的呼吸系统对于潮湿或湿度过高的环境十分敏感,但干燥的环境也不太利于星龟健康,特别是幼体。因为相较于成龟,幼龟特别容易脱水,底床至少需要有一部分保持潮湿。



星龟喜欢饮用和浸润在浅水中,因此要确保为它们提供洁净的浸泡和饮水用浅池(水盆)。

在原产地即使碰到水汽旺盛的降雨季节,降雨过后环境中的水分也很容易被蒸发殆尽,并使得环境重新回到温暖干燥的状态。

拒食或在水中漂浮时身体不平衡向一侧倾斜
低温和过于干燥也会导致流鼻水

另外最好不要将星龟和其他种类的陆龟混养在一起,即使是一些呈现健康状态的其他品种陆龟,星龟还是很容易从那里感染到疾病(即使星龟也是健康个体)。


并且星龟对原虫的抵抗力很差对异种溷养的适应力低,
即使是健康个体想持续养好,也要注意这两点
跟豹龟一样,星龟非常喜欢晒太阳。饲养时尽可能为它们提供享受自然阳光的机会,但也要注意不要让整体散养环境都过热,庇荫处也同样重要。无遮挡的自然阳光是星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即使是冬天天气太冷饲养在室内,也必须要开启高功率的 UVB 全光谱灯为它们的环境提供照射,并注意定期跟换。


在陆龟中,星龟的性情非常胆小。正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星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特别长,刚刚进入新环境的陆龟尽量避免多次更换环境或同伴,除了泡澡外尽可能不要惊动星龟。幼龟就更需要小心呵护,有时稍微的变动或干扰都可能导致幼龟紧迫猝死,饲养时必须以最温和的方式来帮它们度过适应期。

所以无论是散养环境还是封闭的饲养箱环境,躲避处对于胆小的星龟都能起到很好的舒缓作用。




饲养环境不要设置在风口或使用风扇类的工具进行通风降温,
防风措施要处理好
食性
严格意义上,星龟是草食性动物。野外,它们喜欢吃果类、多刺仙人掌、茎叶肥厚的植物和蓟,偶尔也会吃腐肉。虽然星龟在野外可以吃到腐肉和其他的动物蛋白,但饲养环境中一般已经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不需要再喂食动物蛋白。


在素食食谱选择上,星龟与豹龟相似,属于比较挑剔或者说是比较需要注意的种类。它们需要粗质、高纤维食物(草料)或少量水份含量较低的蔬果类作为主食。



一些高纤维粗质的龟粮也是不错的食谱补充
喂过多的多汁植物则会造成恶劣影响,例如萵苣、生菜、番茄、和多汁水果,这类食物使星龟容易患肠胃疾病,像加速肠胃蠕动导致腹泻。

蛋白质含量过高的蔬菜、豆类也应排除在星龟的食谱之外。因为此类食物会导致星龟过度生长,骨骼发育不良,引发危险的血清尿素水平升高,膀胱结石以及肝臟问题。
但对于幼体来说,高蛋白的食物只要适量可以提供,加大蛋白质摄入的同时也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星龟对于钙以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需求很高,平时定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尤其是对星龟幼体和孵化期的雌性印度星龟採取一些辅助措施至关重要。像墨鱼骨就是补充钙质的好东西。
繁殖
成年后的星龟有着旺盛的交配欲望,基本全年都可观察得到交配。发情的公龟会疯狂地寻觅追逐雌性,并且还会不时的发出特殊的叫声,时常还会应兴奋脱出生殖器。尤其在夏日降雨或者小额温差变换后最为强烈。

雌龟交配后一到三月左右,会变得焦虑不安,四处活动,这就是即将产卵的征兆。待产的龟对同伴也比较凶。产卵每年一至两次,每窝产下 3 至 7 颗椭圆形的蛋。

星龟(视个体而定)偏爱在高地产蛋, 并且雌龟对产卵场所十分挑剔,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湿,土壤一定要能挖出洞穴,而且要确定在当地气候下不会变成水洼,孵化期间也不会太热或太冷。当找到适当地点后,雌龟会用后脚挖出一个大约 15 公分深的水瓶状巢穴。如果土壤太干或太硬,它会用小便把土浇湿再挖。

这是雌龟用以在坚硬的地面上挖洞筑巢的利器
星龟的孵育时间视温度、湿度而定。一般孵化的温度在 26 ~ 32 度间,湿度 70 ~ 80 %,蛋需要孵化 110 至 120 天。


刚下的龟蛋呈现半透明带黄色,过三五天后,龟蛋会转化成不透明的白色,这种蛋大都是受精蛋。如果一段日子后还未转化成不透明的白色,就是未受精的蛋。孵化过程中温湿度的变化都会影响龟蛋的孵化。还要特别注意,刚孵化的幼龟很容易脱水。


饲养难度异常高
作为宠物
虽然年幼的印度星龟在亚洲宠物市场比较常见的,但据统计,由于饲主的饲育方法欠妥当,及环境布置的失败,有八成以上的幼星个体未满 6 个月就会夭折。



作为宠物,加上栖息地不断遭到滥垦的破坏,是导致星龟野外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缅甸星龟更是严重,因为保护不力,野外几乎灭绝。




文丨Darwin
图丨Internet
编丨暗凌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