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濑宫九粉丝的一点科普
对日圈有些了解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长濑智也在拍完这部剧后就退圈了。为了剧中这个摔角手的角色,长濑进行了突击增重和训练,体重短时间内增加了二十多斤,并且在多年好友——剧中来客串了多摩川这个角色的职业摔角手——的帮助下,进行了专业训练,剧中所有的高难度摔角动作都是长濑本人完成。据朋友推特讲述,有许多动作甚至没有彩排,一次成功。或许长濑智也真的去做一名职业摔角手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吧,哈哈。
这么多年,大家对长濑的演技褒贬不一,但我认为他作为演员最珍贵的是他选择剧本的原则,他曾经很多次表示他挑剧本不在乎收视,不在乎影响形象和人气,甚至不在乎饭的感受。他更喜欢去演被人忽视的边缘人物和善良的底层人物,比如《池袋西口公园》、《虎与龙》,“如果有父母带着孩子看过之后能让孩子也愿意去了解到底层人物也是多面的就好了”(大意);或者题材冷门但他觉得剧本里有很重要的力量的,比如《她已逝》,“如果今天有个想寻死的人,因为听了我的音乐或者看了我出演的剧集而改变想法,决定至少坚持到明天,想要再努力一下的话,我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自从以退社为退路坚决演了池袋以后,长濑智也接戏就几乎都是些非典型的角色了。作为一个算是高产的主役,他从那之后演过的传统铁板剧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爱豆会去演的那一类主角。演技是讲天赋的,而他最大的优点是认真对待角色,可能没人发现,在这部戏里他一直都是微跛着走路的,因为寿一的设定是腿有旧疾。
长濑最被人诟病的大概是他演戏时夸张的面部表情,我觉得这主要是由于他没有经过任何的演技指导和训练,很可惜,因为我认为他在真情流露时是很有天分的。哪怕是在那些夸张的喜剧里他的哭戏也都是非常动人的。《My Boss,My Hero》里看守所里的他在听完老师探望他时说的话后含着泪的那个抬头,《虎与龙》SP里他被绑在树林里含着热泪大喊“妈妈”,结局里他看着台上的师匠泪落连珠,《她已逝》里他对着监控中的尤加利落泪,《对不起,我爱你》里他眼圈通红在天桥绝望地大喊,当然还有这部剧里背对父亲控制不住的泪水,都是令人心颤的。顺便一提,拿口罩擦眼泪的那一个动作是他的临场发挥。不善言辞的中年男人,就算落泪也不能让人看到。何况戴着口罩哭起来,确实是会感到呼吸困难,会下意识提起口罩,也会下意识找东西擦眼泪,与其用袖子用手,还不如口罩内侧来得顺手,也符合人在疫情中折衷的安全意识。但大多数时候他的表演都陷入模式,除开颜艺和上述的真情流露,他的表情细节都是一样的,看多了会觉得审美疲劳也是真的。
作为合作最多的组合,长濑和宫九的默契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还要加上制作人矶山晶),长濑曾经说过宫九的剧本他总是读一遍就能懂,连背后深层的意思也能get。能做到这点除了领悟力理解力,更重要的还是两人相性相合,毕竟宫九的作品就是爱的人爱死,不爱的人可能都完全理解不了。宫九在构思这部剧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结局,后来得知这是长濑的最后一部剧也曾想过改结局,但长濑看了之前的结局表示“这样不是很好吗”,于是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这样一个伤感的结局。我想这才是长濑智也作为演员的珍贵吧,他在演戏时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永远都只在乎剧情是否完整,能不能打动人。唯有长濑智也的坦率直爽真诚忘我,才能带来这些经典的“八嘎”角色。
而我作为宫九作品骨灰粉,更好奇的是宫九这两年接触过什么,他对看护老人的了解全面细致,在我看来一定不止于道听途说,不是很认真地去观察过经历过,很难写得出来这其中的微妙。但对于宫九这样的天才,我不敢铁齿定论,说不定他就是对人性太过了解,只是收集资料举一反三都可以凭空写出这样的真实呢。厉害的作家和编剧最大的天赋,就是这种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将它们通过自己的笔再创作的能力。
这是我至今看过将衰老写得最细腻最真实最让人难过的电视剧了,我甚至仔细地想了想,古今中外,所有影视,都没有第二个在这方面下了如此多笔墨的作品。我也看过一些讲疾病或衰老的作品,但它们更侧重于讲述怎样将最后的时光变得不留遗憾,却很少将老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心理状态和儿女们照顾父母的心理过程全都如此记录下来。因为这样的作品,太难写了。人们宁愿事到临头去经历,也不想提前去感受,反正到头来,谁都会有这么一遭。
前两天恰好看到有网友说想看一部讲养老院的国产剧,一定充满温情烦恼和戏剧性。我有些羡慕他的天真,再仔细想想,如果是国产剧,大概真的会拍成他说的那样。但现实绝对不是温情烦恼可以概括的。一个有良心的编剧不会去消解那份沉重,这是对现实中经历着这些的人们的轻慢,更是对没经历过这些的人们的误导。可如果真的去按现实去拍,不会有人想要看完的。没经历过的观众会畏于其中的残酷而退却,经历过的人们更不想再这样回顾一遍那份沉重的心情。我甚至可以说,这个题材,全世界只有宫九能写。他把这一切放到一个充满秘密的传统家庭里,用各种冲突去化解这种无力和无奈,用不断变换的节奏刺激你的情绪,就像第八集的结尾,送别父亲后又迎来新生命的乌龙。宫九笔下的人生就是如此啊,充满遗憾、悔恨、错误,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永恒,因为爱生生不息,不可断绝。
日剧往往都很“小”,除了铁板题材,讲的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办公室、一个屋檐下的故事。编剧往往分为两派,一派极狗血之能事,一派细腻如初雪,宫九在其中自然是独一无二的另类。在所有编剧中,他的粉丝也可以说是最忠实的,只因他实在太无可取代了。没有第二个编剧可以将细腻日常讲得如此妙趣横生。上一秒你还在狂笑,下一秒就被骗出眼泪,夸张无厘头的故事里却有人间真情。每一个笑点都让你直呼“神经病啊”,但它们又如此生活化,丝毫不让人觉得刻意,只会让你感慨“宫九你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宫九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和将之转化为故事的能力已经臻于化境了。这些故事夸张戏剧化,却又真实动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秒你就会在这片欢乐的氛围中突然哭出来,能打动人的永远都是人间爱。
因此在我看来,宫九是典型的混乱善良型创作者,三观斗士请远离他的作品。就拿这部作品来说,能乐宗家只能由男性后代继承,许多观众说这样的传统不如亡了就好。但宫九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一样在赞颂这样的传统,只不过他的吐槽总是尖锐却细小的,他对人间的观察很敏锐,下笔时却总是很温和,最多也不过就是像客串的阿部隆史吐槽的那样:“不过是投了个好胎而已。”总是避重就轻,看到问题而后逃避问题,这是他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的优点。毕竟这个世界上像我这样的鸵鸟或许才是大多数。
西田敏行饰演的现任宗家,作为能乐大师技艺无可挑剔,但四处留情私生活混乱,对儿女不负责任,甚至瞒了自己的私生子三十余年,对原配和儿女来说,实在是人渣中的人渣(话说回来,日本现实中这些传统宗家这样的也为数不少,宫九,big胆)。但就算这样,儿女们还是要赡养这个已经无法自理的老人,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没有人能在所有角度都活成道德标兵。何况就算有,这样的人生也太过无趣了,谁会喜欢讲这样的故事?
宫九也没有一味地粉饰太平,回避问题,甚至有些时候,他想的比看客更多更深。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父亲不停地出轨,亲眼见到妈妈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从小被说“早晚都会嫁出去”,唯一有可能关心她的妈妈早早离世,没人知道舞这些年在这个家中有多少压抑痛苦。甚至,作为一个女观众,我都没有代入自己深入地去想过她的成长,但宫九写了,宫九让舞一字一句讲出来了,红着眼眶,却没有落下泪。我会照顾你这个可恶的老头为你送终,但不代表我可以原谅你,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原谅啊。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兄弟姐妹们相处的那些场景。我是个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我只见过父母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样子,他们的年纪与剧中相仿,而我的祖辈们也到了剧中父亲这样的阶段,因此我更能感受到宫九将他们之间复杂的感情写得多么细致。虽然一母同胞,但兄弟姐妹最终都会长成完全不同的人。他们曾经一同成长,而后各自生活,彼此熟稔又陌生。血缘亲情是谁也割不断的,但一家人中一定有人更在乎这份牵绊,有人更不在乎。与现实相比,剧集已经可以说是相当温馨有爱。
弟弟跟寿一单独的对手戏不多,但当他作为哥哥的律师去跟对方谈离婚抚养权时,两人简简单单的几句对话就让人找回了兄弟相处的感觉。最喜欢的角色其实是舞。“赡养父母也是你的人生!”江口姐姐演的观山舞这个女儿角色总是在无意间说出一些人人心照不宣却永远不该被诉之于口的真相。只不过因为是一家人,所以这些看似冷血的话也不会引起任何不满,毕竟那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身患重病的父亲总会死,只是成年人已经学会将人生的残忍藏在心里,因此姐姐的这个角色反而格外的可爱。
结局最令我动容的不是父子间的告别,而是父亲的回忆,他回想起那个过分顺利美好的一天,忍不住地自责:如果吃掉那块鲭鱼子的人是我就好了。我想宫九一定是上天派来做编剧的,他拥有无与伦比的观察能力,并能将人们这些细微到很难引起人注意的反应一一糅合进他的作品中。人们总是会为这样的意外找很多很多的理由,在潜意识中相信平行宇宙和蝴蝶效应,“如果那天我做了那件事就好了,一切都会不同了”,他笑纳了那最好一天最好的奖赏,因此离开的人就变成了他,多么可笑的想法,可又是那么的真实,终究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然,宫九也要谢谢敏敏,他为这个剧注入了无可取代的灵魂。这毫无表演痕迹的演技称句“人间国宝”也不为过,尽管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编剧的能力,但如果没有西田敏行,这个剧一定会逊色很多很多,没有第二个演员可以将这个角色演得如此真实,《虎与龙》中也是如此,在演好师傅、父亲、老人这重身份的同时,无论是落语还是能乐他都手到擒来,在剧中呈现的不只是舞台下角色的本色,也是落语家的本色,能乐大师的本色。
这部剧或许不是宫九最好看的作品,当然更不是最好笑的,但却是我个人认为他目前为止最成熟的短剧集。这种成熟并不是思想上的,我并不是因为他讲了个沉重的故事所以就觉得这个作品成熟了,我说的成熟是技巧上的,能的故事或许不像落语那么精彩曲折,更容易写出好玩的联想,但宫九深入浅出循环递进,把亲子关系、养老问题、家族的分裂与弥合都一一展开,因为真实,所以杂而不乱,所以再无厘头也有绝大多数剧作难及的实感,让人在观看时真的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家人,有永远无法弥合的矛盾,却还在日复一日地互相支撑,直到那无法抗拒的死亡来结束这一切。
我从这个剧中欣喜而清晰地看到,宫九作为编剧的天才并未随着时间消耗,反而由于阅历的积累而愈加浓厚。年轻时一往无前天马行空的锋芒收敛许多,与此同时对剧本的平衡和人生的况味把握得更加得心应手。
有人独爱他以前“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锐利,我虽然似乎更喜欢的也是那样的作品,但作为粉丝感触更深的还是宫九随着年龄渐长愈加成熟的掌控力(仅限电视剧,不包括电影)。没人能永远年轻,三十岁时写出的故事五十岁就写不出来了。你的经历已经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直在同一条赛车道上不会越跑越快,只会越跑越厌烦,无论是对于赛道上的人,还是对于观众。
我不能说《我家的故事》是多么杰出顶尖的故事,值得所有人都去看。你看了也不一定就欣赏喜欢,不喜欢更不是你的问题。宫九以前的作品有比现在更多的“神经病”桥段和更“神经病”的梗,我并不认为《我家的故事》就比宫九以前的作品优秀,以前的宫九写起喜剧如臂使指,那些笑点简直像泉水喷涌收束不住。我只是从看剧作的角度而言,认为错过它而不能看到编剧这一行业最高的一种技巧确实是一种遗憾。因为收放自如的宫九比一泻千里的宫九展现出的才能更可怕,也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