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36 | 罗振宇《阅读的方法》:你真的会阅读吗?


前两天罗胖的《阅读的方法》在得到APP上线了电子版,于是我用一天中的各种琐碎时间浏览完了这本书。

书中主体的内容并不吸引我,里面有2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讲了读书给罗胖带来的东西。比如读书给自己带来新的视角、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体验;读书能让自己穿越到过去与伟大的人「对话」;读书还能让自己置身故事其中体验快意恩仇;读书还能让自己剥离于世界之外,俯瞰万物变化……
但是我却没有被吸引,因为书中引用了太多其他书中的内容。
一方面,这体现了罗胖强大的知识储备,每一章节都会引用好多本书;另一方面,这让我感觉非常穿越,无法集中注意力。比如讲到「选择」的时候从凯撒大帝转到李世民,从天龙八部又转到英国动物学家研究……我会觉得信息非常杂乱,没有动力继续读下去。
不过我倒是想聊聊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他提到,阅读的方法,本来有两条路,而我有上述「跳戏」的感觉是因为我走的是另一条路。
1.对书负责
一条路是对书负责,也就是把一本书「吃」透。这也是我阅读大部分书的方法,反复阅读,搞清结构,消化吸收后再转述出来到自己的公众号上。

不过他认为这种方法只在「学习某些专业知识」的时候适用,而且这样读书需要极强的目标感和强大的心力支撑。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在高考结束那天,他见到一位同学把自己准备考试用的书拿到操场上一把火都烧了。然后说:“这辈子我再也不碰书了。”
没错,如果没有强大的目标感和内心的话,最终很可能导致厌学。厌学厌的不仅是应付考试,还有厌的求知这条路。
2.对自己负责
而另一条路是对自己负责,这也是罗胖这本书的核心观点。随便拿起一本书翻开,如果一个段落不喜欢就跳过去;如果一本书不喜欢就就换一本。
随心,随性。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本心仪的书,然后读完,甚至做一些摘抄和笔记,这就够了。但这只是水到渠成的缘分,而不是因为任何压力。
这是一个让你爱上阅读的方法,因为兴趣,所以行动。
就是因为这样,这本书的结构是一个「随机漫步」式的。它不会给人任何的压力,随便翻开一章,都会发现书籍造福我们的一种方式。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看别的章节,如果没兴趣可以把书合上,这本书会期待你的下一次「光顾」。
这也就是罗胖为什么在书中引用了那么多其他书籍,其实就是想让人们以这本书为起点,如果书中的某一段引用内容打动了你,让你想去原书一探究竟的话,罗胖希望你立即合上这本书,去响应「召唤」。
而这就是阅读的方法,因为行动本身就是方法。
3.尾巴
有人说现在人们都不爱读书了,但我觉得不是。
我们觉得「现代人不爱读书」可能只是我们所在的圈子没人读书而已。不管什么年龄段,看看社交平台就知道了,依然有非常多的人去阅读并且分享读书心得。而这本身没有什么「高贵」与否,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渠道而已。
不管是「对书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这两种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罗胖提到他可能每年能精读的书不超过十本,是因为像罗胖或者万维钢这样的人本来知识储备就很强,每天还会不断地去读书,所以感觉值得能精读的书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对自己负责」。但对于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新知,所以「对书负责」可能是必须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要辩证地去理解。
不管怎样,读就好了,管它呢。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