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舰船动力舱布置及生存性Part2——轴心国战列舰

德国战列舰
“沙恩霍斯特”级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设置了3个锅炉舱和3个轮机舱,每个锅炉舱4台锅炉且3个锅炉舱集中串列布置,轮机舱1套轮机组,另有一辅助锅炉位于动力舱前方。这种集中布置模式下,前方锅炉舱的蒸汽管线必然穿过后方锅炉舱所在位置,并且蒸汽管往往交联或直接并管,中间的2号锅炉舱受损有可能影响前方3号锅炉舱(德国人从后往前编号)的工作引起2/3动力损失,艉部1号锅炉舱内的管线损毁有概率导致前方2号和3号锅炉无法为轮机组供汽进而使舰船丧失全部动力,而后方中轴轮机组的蒸汽管线又需要经过前方的2个外轴轮机舱,因此当紧邻的外轴轮机舱内的蒸汽管线均被毁坏时也可能导致中轴轮机组失效导致舰船丧失全部动力。各设备蒸汽管完全相连组网的情况下,任一设备损毁都将导致暂时性的全舰动力大幅下降——“沙恩霍斯特”号在北角海战中被击中1号锅炉舱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沙恩霍斯特”级的发电机组包括6台460kW汽轮发电机、2台230kW汽轮发电机、2台300kW柴油发电机和2台150kW柴油发电机。1号发电机舱位于左轴上方、中轴1号轮机舱左侧,装有2台230kW汽轮发电机;2号发电机舱位于1号锅炉舱右侧,3号发电机舱位于2号锅炉舱左侧,4号发电机舱位于3号锅炉舱右侧,这3个发电机舱各安装2台460kW汽轮发电机;5号发电机舱位于3号锅炉舱前方的辅机舱段,安装2台300kW柴油发电机;应急发电机舱位于右轴上方、中轴1号轮机舱右侧,安装2台150kW柴油发电机。“沙恩霍斯特”级的发电机组布置分散,发电机组本身的生存性较好。



“俾斯麦”级
“俾斯麦”级战列舰设置了6个锅炉舱和3个轮机舱,每个锅炉舱2台锅炉,6个锅炉舱分3列2排集中布置,轮机舱布置从“沙恩霍斯特”级,另有一辅助锅炉位于动力舱前方。“俾斯麦”级的集中布置模式虽然仍和“沙恩霍斯特”级一样存在2、3号轮机舱被毁丧失全部动力的风险,但3列锅炉舱布置还是充分提高了锅炉舱的生存性,在舷侧中雷的情况下中央锅炉舱几乎不会进水,一次最多损失1/6的动力,相邻锅炉舱受损时最多损失1/3动力,细致的内部分舱也能限制进水,提高了抗沉性。
“俾斯麦”级的发电机为5台690kW汽轮发电机、1台460kW汽轮发电机和8台500kW柴油发电机。1号发电机舱位于1号轮机舱右侧,2号发电机舱位于1号轮机舱右侧,两发电机舱均装有4台500kW柴油发电机;3号发电机舱位于辅助锅炉舱右侧,装有3台690kW汽轮发电机;4号发电机舱位于辅助锅炉舱左侧,装有2台690kW和1台460kW汽轮发电机。“俾斯麦”级任一发电机舱损毁仅会造成约1/4发电功率损失。



H级
德国H级战列舰为了追求长续航力而使用了低速柴油机作为动力,柴油机的特殊布置以及其本身的抗损特性使得H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生命力相比之前的德国战列舰有了极高的提升。
H级的动力系统由12台低速柴油机组成,分布在6个独立且分散的机舱中,每个机舱的2台柴油机和一个齿轮箱舱相连,每2个齿轮箱连接一根轴。由于是三轴推进,H级的动力舱分成了3列,分别对应3根艉轴,分舱细致度与“蒙大拿”级相当。任一机舱损毁时仅会造成1/6的动力损失,除艉轴本身被毁外很难出现一次性损失1/3动力的情况,舷侧中雷时內轴机组几乎不会进水,动力系统生命力极高。
H级的发电机全部由柴油发电机组成,包括8台920kW型和4台460kW型。动力舱后方外轴处各设有一460kW发电机,外轴后侧齿轮箱舱内各设有2台920kW发电机,外轴前机舱前方各设有一发电机舱,分别安装2台920kW发电机和1台460kW发电机。舰上电站大致分布在动力舱的四角,单次攻击最多损失1/4发电功率。

O级
德国O级战列舰采用了柴蒸联合动力,8台V型中速柴油机驱动外轴巡航,4台锅炉和1套汽轮机组驱动內轴维持高航速。8台柴油机分布在4个独立机舱内,前后机舱之间被减速齿轮箱舱间隔,4台锅炉和1套蒸汽轮机分别安装在1个锅炉舱和1个汽轮机舱中。柴油机总功率116000PS,蒸汽动力系统总功率60000PS。柴油机部分受损时一般损失1/4~1/2功率,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相邻的2个减速齿轮箱损毁而损失全部柴油动力的情况。汽轮机系统任一舱室损毁都将损失全部蒸汽动力。通常情况下动力系统单次攻击损失功率在16~34%,极端情况下为67%。
O级的发电机为6台460kW柴油发电机和2台690kW汽轮发电机。2台460kW柴油发电机位于锅炉舱左侧发电机舱,2台690kW汽轮发电机位于锅炉舱右侧发电机舱,两个前机舱前方各有一个发电机舱,均容纳有2台460kW柴油发电机。O级的电站分布和H级相似,生存性也基本一致。

意大利战列舰
“利托里奥”级
“利托里奥”级战列舰设置了4个锅炉舱和2个轮机舱,每个锅炉舱2台锅炉且4个锅炉舱集中串列布置,2个轮机舱分别放置在锅炉舱前后。从设计上来看应当通常分为前后两个单元运作,单元之间可以交联,动力舱在受到单次损伤时的动力损失在1/4~1/2,但由于锅炉舱集中布置,若中央两锅炉舱同时受损则前后机组都将受到影响,可能暂时性损失全部动力。由于前轮机舱的艉轴穿过了4个锅炉舱,8台锅炉都需要架高,不过“利托里奥”级使用的锅炉本身外形比较独特,锅炉实际上没有垫高多少,两侧刚好有位置供艉轴穿过。
“利托里奥”级的发电机为8台450kW汽轮发电机和4台800kW柴油发电机。每个轮机舱内的架高平台上安装4台汽轮发电机,装甲盒前后的次要防护区域内各设一柴油发电机舱并各安装2台柴油发电机。4个发电机位置分散布置,某一汽轮发电机舱损毁时只损失约26%发电功率,柴油发电机舱损毁时只损失24%发电功率。由于柴油发电机舱位于装甲盒外,仅有较薄弱的薄装甲防护,容易被摧毁。

日本战列舰
“大和”型
“大和”型战列舰为了追求生命力和动力系统稳定性设置了4列动力舱,每列串列布置3个锅炉舱和1个轮机舱构成了4个动力单元,各锅炉和轮机组均位于独立舱室内。虽然采用了集中布置模式,但是“大和”型的动力舱生存性依然非常高,舷侧中雷情况下很难伤及中央两列动力系统,单次攻击一般只能造成1/4动力损失,较小概率出现损失一半动力的情况(炸弹或炮弹击中第3排两列锅炉舱之间)。
日本舰船和英国舰船一样主要依靠蒸汽驱动各类设备,电气设备电功率不高,因此“大和”型的发电功率也相对较低。舰上安装4台600kW汽轮发电机和4台600kW柴油发电机,分为8个电站,2个外侧轮机舱上方各纵列设置2个发电站,分别设置一汽轮发电机和一柴油发电机,2个外侧前端锅炉舱顶部和前方分别设置一汽轮发电机电站和柴油发电机电站。8个电站实际上集中在4个区域,一次攻击损失1/8~1/4发电功率。为炮塔提供液压动力的4个汽轮液压泵分别设置在4个独立舱室内,分别位于1号和4号锅炉舱前方的底舱、左侧外轴轮机舱前方的底舱以及右侧內轴轮机舱后部上方的舱室内,一次攻击最多损失1/4液压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