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列岛纵断2!10日日本铁道旅!|D2-1| 二访大宫铁道博物馆

第二日 大宫铁道博物馆、小海线
第二日(一)二访大宫铁道博物馆
铁道旅进入到第二天。一早从福岛重新返回埼玉县的大宫,二访JR东日本的大宫铁道博物馆,这次前往主要不是游览,而是更加专业取向的一些学习;之后沿着“北陆新干线·佐久平·小海线·小渊泽·中央线”的经由在信州绕行一大圈,游览小海线这条非常有特色的地方交通线,以及在JR海拔最高的野边站站留念。当天行程最终会回到都内的浅草桥。
第二天行程的时间表如下:
07:30am—08:45am 福岛—大宫,东北新干线移动
10:00am—12:30pm JR东日本大宫铁道博物馆
01:15pm—02:15pm 大宫—佐久平,北陆新干线乘车
03:00pm—05:45pm 佐久平—小渊泽,小海线乘车,中途停靠JR最高车站野边山
06:00pm—08:45pm 小渊泽—浅草桥,中央本线乘车
09:00pm check in 浅草桥东横inn
09:15pm—10:30pm 秋叶原闲逛
使用JR Pass全国7日券的第二天。当日搭乘JR线列车7班,里程总计626.9公里,耗时6小时35分。除JR线列车之外还搭乘了埼玉都市新交通“铁道博物馆(大成)—大宫“的一个单程。
这一天是周六,周六清晨的福岛有些冷清。

在福岛站搭乘新干线返回都内方向,在福岛只待了大约10小时。

10月14日是日本的“铁道之日”,福岛站在来线与新干线的联络通道设置了特展,主题是“奥羽本线全线开通110周年”。奥羽本线建于20世纪初,伴随着日本东北的开发而建设,连接了福岛与东北日本海沿岸的秋田,并进一步延伸至东北的尽头青森,一度成为日本最为重要的几条铁路干线之一。随着近些年日本交通结构的变迁,奥羽本线不再是铁路网中的“动脉”,反而是“福岛—新庄”段以“山形新干线”的名号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

奥羽本线0公里标的复制品,原物位于福岛站在来线5番线附近。

东北新干线E2系Yamabiko号(10辆编成)与山形新干线E3系Tsubasa号(7辆编成)固定在福岛车站14番线重联/解除重联。昨天看到了解除重联,今天再来看重联的过程,重联后作为Yamabiko/Tsubasa 120号开往东京。

昨天搭乘的是重联列车的E2系,今天换搭E3系的这一组。Green车位于11号车厢的前半共有24席,客室内部看上去相当高档,和去年的秋田新干线上行列车一样上座率很高。

早上的读卖新闻福岛版,东日本大震灾以及福岛核电站的事故给福岛带来的影响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一年之后,仍然是搭乘上行新干线列车回到熟悉的大宫站,2015年是大宫站开业130周年,这个周末刚好是10月14日铁道之日后的第一个周末,大宫站的中央通道今天上午也有纪念活动,似乎还有艺人出场,录影的阵势不小。

昨天的游记中有提到“上野东京line”的运转系统。这是大宫站中央通路的指示牌:3、4、6、7番线发宇都宫线、高崎线下行列车(都内方向),分为了“上野东京Line”(Ueno-Tokyo Line简称UT)、“湘南新宿Line”(Shonan-Shinjuku Line简称SS)的两个系统。

翻开时刻表,找到大宫站站内示意图,同样看得到SS和UT的系统区别。

从大宫站的东出口跨到铁道博物馆一侧的西出口,相当宽阔的站场(这还不包括新干线的部分)。

和去年一样,从这条悬挂着JR东日本各式列车照片的人行道经过大宫机务段,逐渐深入铁道博物馆的范围。但不一样的是,因应JR东日本的发展,很多照片都进行了更新!比如第一张是山形新干线今年新投入的观光列车“足汤新干线,E3系Toreiyu Tsubasa”;第二张北陆新干线E7系的说明因应年初北陆新干线金泽开通做了更新。让陈列始终保持最新的状态,这是个说来容易但做来很难的事情,而且需要相当的专业才能做好,这一点感触很深。


排队等待铁道博物馆10点的开门,由于是周末,游客之中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小朋友,有全家过来参观的,也有小学的校外教学。

话说我是第一波进去的,进场也没有耽误任何时间,但一层的几个驾驶模拟器已经是“发整理券的已经发满,不发整理券的已经开始排队”的状态,户外迷你列车的运转也是上午时段瞬间约满,完全没有预料到小朋友们的热情啊!话说就算真的抢到前几个进场,和小朋友们抢这些似乎也不太好意思,所以建议我们这些海外观光客还是非周末去比较好,上次我非周末参观的时候其实各处都不太需要排队的。
但这次我一定要周末过来!因为除非特别预约,博物馆二层的图书馆只有周末才开!铁道博物馆内这个专业向的图书馆是我最有兴趣的地方,图书馆里面有明治时代一直延续至今的各种铁路书籍、报纸、年鉴、时刻表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个图书馆里面收藏了很多满铁、鲜铁、桦太、台铁、华北交通的史料!

图书馆除了少数期刊是开架阅览(大约只有几百册),剩余的书籍、期刊完全是参考阅览,在门口的电脑上用关键字查询索书号,自行填写查书单之后交给工作人员就好。不过对于一个日语基本不通的人,操作这个系统还是效率太低了(2022年注:当然现在我的“哑巴日语”水平,包括会使用基本的日语输入法等等,已经可以应对这个系统,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了)。

索性直接用汉字写了字条:“南满洲铁道 华北交通 1941时刻表”给图书馆的职员,职员看到字条瞬间了解我的意思,翻出一个档案盒,里面是馆藏所有时刻表的清册目录!清册目录清楚的记载着所有时刻表的馆藏情况,每版时刻表博物馆留存一本存档,剩余的(一般是1-2本)均提供参考阅览,也就是说将要看到的不是我原先以为的复印件而是原件!其实对于战前的资料,即使仅仅提供复印件都已经算是绝对的诚意了,能看到原件是从来没有奢望过的。
另,查询时刻表直接告诉职员年份就好了,时刻表是不进图书查询系统的。
职员直接对照昭和16年那一行,找到了那本《汽车时刻表》的信息,到后面的书架去找书了。看到已经斑驳的封面和黄色的纸张那一刻,那种激动的心情绝对难以描述,这并不算完,职员翻到“日鲜满支联络运输”“台湾”“满洲”“中华民国”几页,对我进行大致的讲解,之后在那几页夹上纸条双手递上。如果说外面的展览让我感受到日本对铁道文化的推广,这个图书馆之中,我真的体会到日本在铁道史料保存中中所倾注的精神力。
时刻表的书页,带有穿越时代的力量。关于时刻表研究的部分在这里就不细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这份详细的时刻表(满洲部分详细到每一站,完全达到了现在JR时刻表的级别),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对于战前中国铁道发展的认知。只买了1000日元的门票就能够有如此的收获,去年的游记中提到“用学习的角度去参观这个博物馆,先安排个30天比较合适吧”,但今年的想法变成,30天能够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只可惜自己没有做好太多的前置工作,完全应该提前打印好主要各线的空表格以便摘抄的,从白纸开始摘抄的效率实在过低(不能拍照完全可以理解,偷拍这个事情吧,还是不要做失格的中国游客比较好);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真的太短,短到我连满铁、华北、华东的部分都没能读完就必须离开,相信之后还有再来的机会,我也会做更充分的准备。
带着绝对的感激之情,与职员办好了还书手续,继续铁道博物馆的参观。其实去年已经参观的相对完整(不过深度的部分当然还是差很多,但这么短的时间,肯定只能游览取向而不是学习取向),这次以游览取向的深度也没有太多可补漏的,两个特展分别是大宫铁道130周年,以及与美国某铁道博物馆的交流展,都是图片展示为主,对我来说属于“看过即可”的级别。
大宫站宇都宫线开业130周年的特展,OH!Miya。主要是一些宇都宫线的老图片。

进门处“Shinkalion”,会变形的E5系,小朋友们争相合影留念。

这次在中央转盘上的车从C57型蒸汽机车变为EF55型电力机车,这台EF55型1号机制造于1936年。EF55型的定位是“东海道本线特急列车”的牵引机车,也曾经长时间作为特急“富士”“燕”的本务机;流线型的设计当然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但也极不利于检修,加之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特急列车动车组化的趋势,EF55型后续并未大规模推广。

上次没有去铁道博物馆的南院,这个南院的广场以亲子向的设施为主。博物馆的介绍上是这样说的“可以在这个广场的任何一处,全家一起享用午餐便当”,包括这两台国铁色183系的展示车内也是可以的。

小朋友的E5系Hayabusa滑梯和摇摇车玩具(在我国是不是会摆喜羊羊?)

同样是E5系Hayabusa主题的“超迷你”新干线,即使是超迷你也一定要指差确认哦!


仍然大受欢迎的mini train运转


铁道博物馆游览的收尾,走上4层的展望台,继续感受“看火车”的极致。左侧仍然是东北新干线,右侧也仍然是东北本线!但一年过去,随着2015年3月14日北陆新干线通车到金泽,同日上野东京Line开通,通过的列车已经有太多的不同。这张独一无二的时刻表上面也增加了E7/W7往金泽方面的Kagayaki号与Hakutaka号运用,和去年相比,紫色的比例就这样多了起来。


这次在博物馆贩卖店简单买了几样纪念品,不过我更喜欢的纪念品其实是在邮局买到的!刚刚过去的10月14日是日本的“铁道之日”。2013年起,每年的铁道之日,日本邮便均会发行主题为“日本铁道车辆”的纪念邮票,今年是第三辑。

回程从铁道博物馆(大成)站搭了一站这个“埼玉新都市交通”返回JR东日本大宫站,胶轮的单轨电车。


下午,要从大宫站搭乘北陆新干线前往佐久平,开始小海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