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叔恋爱心理学,22-9-19 有眼光也要会经营,学习笔记&实践思考~
这一篇感觉分析下来会有收获

选择大于努力,这其实是成长公式里的笨功夫和正确的方向,原来是这个啊
常规的错误思维:
他幸福是因为他选对了人,我不幸是因为我选错了,所以有问题的归因就是人是错的
然后就会发现,找不到对的人。。。
因为你想选一个完全符合你需要的人,我想要的体贴、幽默、情绪价值
终于终于找到了,结果怎么就没多长时间,你就变心了,就这么绝情,我付出那么多你都不肯回到从前
不合自己心意的对象,就是自己眼光差,要去学习怎么看人。。。
艾玛,难怪眼熟。。。这不就是我的思维模式嘛。。。。QAQ

会经营的人,大概率也会选择,但只会选择的人,不一定能经营好感情
会经营的人,界限清晰,哪些是我的责任,哪些是你的责任,责任分离,课题分离,我允许我做我自己,也允许你做你自己,两个人能达成既依赖又独立的理想状态
会选择的人,可能一开始选择了不错的对象,但他们很容易只看得到别人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有一种托付倾向,容易模糊两人间的界限,把两个人的问题扔给对方
比如:你物质条件比我好,应该多付出一点,你本身就很温柔,应该多包容我一点
好像听起来没问题,但是把对方的付出当成是应该的时候,地位平等的另一半就会产生不舒服了:我又不比你低,还比你优秀,凭什么要付出的还比你多
可以交换:条件差距大和稳定是矛盾的,情绪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说是一种平衡
还要标准统一:要求逗你时幽默,做事时又稳重,这就是小说文学了
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的来看

首先,来拓展说说这些点,然后再提炼逻辑
第一个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其实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而且还有先后顺序,没有努力,其实选择都是伪选择
自己的真知——就是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所有的道理知识内化,是一个过程,自己的真知,就是结果状态,这种状态需要的就是努力,而这种状态的结果才是会选真正合适自己的
如果没有经过努力,就用“专家说”“千百年的道理”作为圣旨,这其实就是,自己的虚知、伪知,就是用不出来的认知,或者没有用的认知
比如适合结婚的好男人,努力、责任心,有房有车有事业,父母开明愿意帮忙带小孩。。。这是朋友天天给我洗脑的。。。但是,经过自己这么多年的尝试,选男朋友真的这不是最重要的。。。。
自己尝试了那么多——实战,确信了自己的真知,才能真正的会选自己合适的,不活在别人的建议里

第二个还是认知层面,认为选择大于努力,其实应该是选择>>努力的,这种认知的归因就是向外归因,而且还是挑剔外界的心态
向外归因的习惯是导致后续问题的根本原因,重选择只是表面的
向外归因下面写的几点,所谓清醒——是那种“男人都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的清醒吗?阅历是那种看多了渣男和表面好男人实则让妻子背负太多的?大多分享的识人技巧都那么像讲故事的废话道理,而跟真知十万八千里差距
不过对外界感知,和幸福靠他人实现,这两点是真的比较底层的
那会经营是客观归因——分清责任和界限,向内归因个人觉得也不是关系相处中的好状态,什么都揽责任给自己,真的是只能把自己逼疯,自卑和自责难道就很好?
哦,分清归因和归罪,归因是客观的,归罪是找到一个罪人为此承担责任——全能自恋者的问题

今天还跟同事讨论,为什么我们对客户的问题分享的毫无保留,因为那些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抢不走的
这里也说了一些别人抢不走的个人能力,共情、自洽、边界感、沟通、倾听——其实这几点并不是底层的,这主题讲的是经营关系,选择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磨合相处,本质其实是两个独立个体的部分融合——独立就是边界,自洽是一种把外界信息吸纳融入到自己边界内的能力,这使得个体不是一个熵增系统——而是有输入的系统,那输出是什么?融合就是靠沟通来达成,倾听和表达是沟通中的两点,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权重分配,也适合不同的搭配
并不是完全的倾听就百试百灵,长久的相处,再多的话想说单向输出也是有限,没有很好的交流——互相性,其实很难长久,度,个人觉得是智慧中的顶级智慧
所以经营关系的本质,就是独立个体的融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是个体生长的根本,而与他人的融合,是保持个体系统不走入熵增状态的重要条件
关系的本质,还是服务于人本身的,你我他的本质,是每个人都很好

去百度了下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包括两个关键:一是划清界限,你的事情与我无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二是要做自己能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可以去安慰、理解、关心对方。
有点理解了,其实现在想想,不管是女性言情小说,还是男频升级流小说,几乎都是一种没有课题分离的认知层次,传统言情小说里,白马王子供给女主所需要的一切,不管是情绪价值还是物质经济——女主可以独立可以不需要,但男主一定要给的很多。。。
男配升级流小说里,女性都是被吸引然后各种理所当然的奉献,还后宫大和谐——韦小宝的老婆们是怎么写的那么理所当然的和谐的?每个男人都有个后宫梦吧,就如每个女人都有个王子梦
努力真的是自己的事情,最简单的,我们没有办法帮孩子学习,让他获得好成绩,目标和目标感,认知层次、归因模式、决策习惯、行动动力、复盘能力这些,都是不能嫁接的
所以我们无法背负他人的人生——正常人都不行,全能自恋者其实也没有背负,他只是赏赐罢了。。。只是相当于他有数万亿,赏你几千万,其实九牛一毛——哦,就是,想想,从他拥有的九头牛身上拔一根毛,真的不是背负
但是我们的确可以陪伴,我在这里,i see you,但是其实前提是,会和自己和解,看到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我们只有知道如果爱自己,才知道怎么爱别人——因为爱这个能力锻炼起来的话,需要反馈才能复盘的,如果先从爱别人开始,那时时刻刻都得问反馈或者观察反馈再确认——真的要逼疯两个人了,但爱自己就容易下笨功夫一些——尝试一种爱自己的方式,然后看自己的内心有没有放松,好受些,慢慢,慢慢的尝试和调整,每天关注自己,这么容易的事情,但达成爱自己,又是那么的难
所以呢,真的,关系还是源自自己
我想,下次我可以确认,一个人如果处理不好关系,那么他肯定是先没处理好跟自己的相处

第二个本质是,抓大放小,和平衡
抓重点,人生的重点是什么,阶段性的重点是什么,相处的重点是什么
我能做我自己,你也能做你自己,而我们也能有共同的点去融合,有很好的沟通模式
然后就是关于平衡,平衡,度,这是非常大的智慧,周易的大智慧,我觉得就是平衡和度
互补是一种平衡——共生关系,交换也是一种平衡,但是寄生关系就是过度了,不能平衡,终将破碎
沟通其实是平衡的一种工具,所以,平衡是稳定的底层,所以,下次在思考如何沟通的时候,先思考稳定和平衡,秤的两端到底有有什么砝码可加,对方不加码,自己一直加,必定也是会翻车的,对方为什么不加码?关注一下这个,或者不关注,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行动表面,这是无效的,我们应当去做一些能改变本质的东西

所以说,划清界限,就是,我们实际上还是在秤的两边,这平衡还是靠双方的耐心互相加码才能保持平衡,关系才能继续
那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比如耐心等待?关心和安慰是属于什么,精神支撑?这又要如何打比方呢?比如加油鼓劲?
忽然想到一个比方,试试看,就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职业和赛场,拿运动会来理解,有的人的项目是足球,有人的项目是花滑^_^,每个人都需要完成自己的比赛,这个别人帮不了,但是互相观赛、加油、送水、给鲜花掌声拥抱欢呼,这些也是很有力量的
或者,在跑步赛道的终点,给个肩膀
所以,大家还是要错峰参赛^_^,不要两个人始终都没时间互相陪伴,这样,最后就变成了独立关系了
或者,真正的互补,专业啦啦队和职业运动员?

最后总结一下,这一篇讲的是选择不一定有好结果,经营更能有好结果
但其实成长公式的正确性是底层:笨功夫之后,才有真知去找到聪明的办法,最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第二个是关于两者背后的归因,只会选择的,一般都是向往归因,责任推卸。。。这种不平衡,终将翻车,而经营,其实是客观归因,本质其实是关系的平衡,双方耐心的一码加一码,或者理解为每个人都在运动会参赛,可以去观赛陪伴鼓励,但是,自己的比赛还是只能自己打
所以,关系的本质,在于平衡
而好结果的本质,是成长,其本质的本质,是笨功夫——通常说的努力、经营
叶教分享过职场要会选——但其实这也是个伪个人真知,没有自己职业规划的笨功夫,光看那些收入排行什么的、问别人工作模式的,嗯,都不准确
所以,无论何时,先下笨功夫自行成长,无论是见天地,还是见众生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