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决定的技术——因素删减与平衡单

当我们面临很多选择时,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来帮助我们将头脑中模糊的倾向“量化”(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决定,是因为对各个选项的偏好没有具体明确的认识),直白地将其展现于眼前,促使我们可以做出最符合内心的决定。
技术一:因素删除法
因素删除法,即是删除若干次要的考虑因素,从而达到快速决定的生涯选择方法。首先,我们得罗列出我们的“问题”——我们感到犹豫不定的选项;其次,将我们参考的选择因素罗列出来(我们做决定时会考虑哪些因素),接着将这些选项排序(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之后,确定选择的“最佳标准”(最理想的状态)与“接受标准”(刚好能够满足的状态)。最后,根据之前排列的重要选择因素和那两个标准,删除不佳选项(被选择因素达不到“最佳标准”和“接受标准”的清除),如果还留下较多的因素,可以用技术二“平衡单”技术确定最终选择。
技术二:平衡单
(没有图片,可能,比较难懂。。。网上好像有,我去搜刮搜刮)
平衡单从四个角度帮助我们梳理选项的重要性:自我物质方面得失、他人物质方面得失、自我精神方面得失、他人精神方面得失。自我物质方面得失,即与我们个人密切相关的利益得失,如我们的收入、健康等;他人物质得失,即与重要他人有关的物质得失,如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家庭收入等;自我精神方面得失,如潜能发挥、成就感获得等;他人精神方面得失,如家族荣誉感、家人的认同感等。这四个角度,即“自我-他人”和“物质-精神”两条轴构成的四个象限。举个例子,如果我选择读心理学研究生,自我物质方面得失有:缴付相应学费、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没有时间积累工作经验;他人物质方面得失有:家人帮助缴学费;自我精神方面得失有:思维改变、研究能力提升、知识存储量提升、自我实现程度增加;他人精神得失有:家族荣誉感增强、父母认同、朋友赞许。
在运用平衡单技术时,首先进行开放性的交谈,让当事人罗列出不同选择及选择的优缺点、选择后的结果等;接着,使用平衡方格单(如下图),借助生涯细目表(当事人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因素时,可以给当事人看生涯细目表,表上罗列了很多选择考虑的因素供当事人参考)。然后,给各项加权计分(可用五点也可用七点计分。下图用的是五点计分,如收入的加权为“2”,一般重要;健康状况的加权为“5”,最重要;家庭经济为“2”,一般重要……)。接下来,根据各个考虑因素,给各个选择打分(如在收入一项,人事助理得分为6,营养师得分为5,食品生产技术得分为5)。最后,给各个因素进行加权,求和。下图中,人事助理在收入这个因素上得分为6*2=12,其中,6是人事助理在收入上的得分,2是“收入”因素的权重。人事助理最后得分为241,是经过考量和量化后,得分最高的选择,故选人事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