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时间是良药
时间是良药
比留间荣子
288个想法
◆ 第1章 中文版序言
>> 时间是良药—— 即使遇到痛苦或不如意的事情,也要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情,主动跟人打招呼,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距离感。
>> 我相信,中国的读者大都比我年轻得多。 这就意味着你还有很大潜力,未来有无限可能,会遇到很多机会和挑战。
◆ 第2章 中文版推荐序
>> 人,无论年纪多大,都可以尝试挑战——荣子老师用她的背影道出了这句话。
◆ 第3章 《好奇心是良药》:欢迎来到药店这家“山顶茶室”
>> 所谓理想的药店,就是不光那些拿着处方笺的人可以进去,而是路过的任何人都可以顺便进去休息一下。
>> 如果试着打个比方的话,就把这家药店比喻成爬山过程中的“山顶茶室”吧。
>> 人生,就是一段要一步步走下去的漫长旅程。
>> 在这一路上,如果能有一个可以疗愈心灵疲劳、恢复精神,同时还可以发发牢骚的地方,人就能够更安心地继续踏上旅途。
>> 如果药店里既有消除身体不适的药,也有递药时轻松的交谈,还有一个能坐着休息的地方,药店就会成为像街角茶室一样的存在。那样就太幸福了。
>> 即使丈夫、父母这些亲人不在身边了,只要你跟他们说话,就会觉得自己说的话能被听到。而且,如果你这样做,内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珍惜你的人,总是会活在你的心里。
>> 家人,就是归身之所。
>> 即使有人去世了,或者现在不在你身边,他们存在的事实也不会改变,那会是一直存在于你心中的最重要的归身之所。
>> 也有那种丈夫和妻子都很健康却毫无交流的家庭,所以,能够产生“想和他/她说话”的想法,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如果一个人待在家里时感到寂寞,希望你可以像上述那样,和重要的人说说话。
>> 不管是战胜疾病的道路、解决问题的道路、朝着梦想前进的道路,还是守护某人人生的道路,都可以将其想象成登山之路:既有攀登山峰的时候,也有下涉山谷的时候。如果感到累了,稍微休息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 处于上坡和下坡的分界线时,人们需要一个可以随时停下来稍稍休息一会儿的地方,需要一个能坐下来调整一下、互相打个招呼的地方。
>> 如果药店能够成为像“山顶茶室”一样的存在就好了。因为这样一来,药店就有可能成为某个人人生的归身之所。
>> 人生就是在有峰有谷的道路上旅行。
>> 上坡时稍做休息,下坡时喝一杯清茶。 绝不是全力奔跑的旅途才是好的。
◆ 第4章 坚持学习,任何时候都能拥有新的体验
>> 药品和现在的网络世界一样,日新月异,稍有懈怠就会落后。
>> 随着年龄的变化,不安感总会随之而来,不可避免,但一定还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 而且,对任何人来说,人生中都不可能有和昨天完全相同的今天。
>> 在药店里,每天都会有新的邂逅和对话。即使是同样的客人,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对话,何况还会有不同于昨天的客人,有新的邂逅。
>> 即使每天看起来都一样,实际上也不会是相同的一天。
>> 即使来的是同样的客人,也不一定发生同样的情况。如果有“因为是同样的客人,所以今天也一样呢”的想法,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药剂师了。因为哪怕只有一点点变化,也和预防疾病休戚相关。
>>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强烈地意识到,好好地关注眼前人的现状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吧。
>> “关注今天,认真地对待今天。” 人人都要怀着这样的心情,真挚地面对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和每天应该做的事情。
>> 对于变化带来的不安,不要去理会它,而是要通过积极看待眼前的事物来消除它。
>> 在工作场合,虽然空白期可能会带来麻烦,但你也可能会由此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
>> 如果每天怀着“今天在这里会发现些什么”的心情去工作,就会对这份工作的历史、变迁、未来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兴趣。
>> 只要把每一天都当作和昨天不一样的特别日子来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谁,都可以做到。
>> 人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能拥有新的体验;无论从什么年龄开始,都可以有所成长和发展——这是对我来说非常宝贵的经验。
>> 没有和昨天完全一样的今天。 今天和昨天比, 发生了很多不一样的事情, 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们。
◆ 第5章 人要活在“现在”这个瞬间
>> 了解新鲜事物,也是了解“思考事情的方式”。
>> “努力工作、支撑家庭,任何时候都要奋力生活”这一点,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改变。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家庭的状态和人们工作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 人和社会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一直不想成为一个说“过去真好”的人。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各有各的好。
>> 我认为,若想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要先确认自己和对方一样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一点非常重要。
>> 我不想成为明明没有关注现在,却总说“以前是这样的”,把自己的时代观念强加给别人的“古人”。
>> “我想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我想让此刻的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好一点儿。” “我想让自己学到的东西能够有所应用。” “我想做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一直保持求知的姿态。”
>> 只要保持这样的心情,人就总能展开好奇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像这样来度过“今天”的话,会感到非常开心。
>> 我并不是想赢过谁, 但我想无论何时都活在当下。 可能我确实还是不服输吧。
>> “过去真是好呢。” 我不想成为说这种话的人,因为人要活在“现在”这个瞬间。
◆ 第6章 倾听身体的声音,不要说对自己有害的话
>> 我会尽量不使用“累了”这个词。 理由很简单:一旦使用了这个词,真的会感觉很累。
>> 如果这个词变成了口头禅,那就更麻烦了。身体会对“累了”这个词产生反应,即便事实上你并不累,身体还是会做出回应,让你感觉很累。
>> 或许当“累了”成为口头禅时,思维就会冲在前面,先于身体获取“累了”的信息,如此一来,等身体跟上思维的节奏时,自然会觉得不舒服。
>> 以“累了”为首,那些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信息。
>> 虽然“累了”“麻烦”“讨厌”“难受”等词语出现的时候,身体可能还是“未病”的状态,但一直这样说的话,可能就是身体会生病的信号。
>> 身体一直在认真地倾听你的声音。那么,你也有必要好好听一听身体和内心的声音。
>> 身体是很真诚的。 它会完全接受【全部是自己的错这种话】。 不要说对自己有害的话语。
◆ 第7章 发现残留在某处的光芒
>> 我人生中所经历的绝望体验,就是战争。
>> 也许正是因为有过那样的经验,现在即使事情一筹莫展,感觉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也相信在某个地方一定会有光照进来。
>> 我们能活下来,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活下去,而且我相信,活着的人,其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
>> 战争也好,大的灾害也好,令人痛苦的事也好,既然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只能从那里站起来,向前迈出一步。
>> 如果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绝望的话,可以说你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 就像当初被烧成灰烬的东京还有残留的建筑一样,我一直有“虽然发生了战争,但我还是活了下来”的想法,它让我想在余生完成自己的职责。
>>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不了解战争的一代,但是在战争之外,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遇到痛苦的事情和意想不到的不幸。只不过人的烦恼是很难从外在看出来的。
>> 每个人的烦恼各不相同,如果说有什么可以通用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凝视着失去之物或望向绝望的目光,转向那残留的光芒。
>> 你可能会觉得“绝望的时候看不到光明”,但只要你还活着,就说明还有你应该做的事情。
>> 只要活着,就要行动起来。等心情恢复平静以后,也许你就会发现,周围有人在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 我想和所有人一起,继续寻找那“光芒的碎片”。
>>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只要你此刻还活着,就说明你应该活着。只要活着,就一定能找到光明。
◆ 第8章 与其后悔,不如寻找 自己所选道路上盛开的鲜花
>> “不要想着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 我觉得类似的各种后悔,如果反复回忆,就要无数次体验那种后悔的心情。比起这些,我更愿意回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盛开的鲜花,把时间花费在寻找开心的事情上。
>> 我希望能度过一个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大步向前的日子——我希望每一个“今天”都是这样的一天。
>> 比如说,即使犯了小错误,而且导致那个错误的人是自己,我也不会一直后悔,而是只把目光放在现在能做的事情上。
>> 如果那个错误是其他人导致的,比起持续的责备和怨恨,我更想和对方展开对话。
>>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还有办法,我都要试试看,这是我的原则。
>> 懊悔过去,有百害而无一利。
>> 要知道,后悔是一种毒药,今天走出的这一步,并不是要改变过去或是改变谁的一步,而是改变自己的一步。
>> 不可思议的是,越是紧紧地攥住芥蒂,就会离解决问题越远。一旦放开紧握的手,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 最重要的是,“对不起”最好早一点儿说。时间一长,你就很难说出口了。
>> 年龄越大,我越想轻松地生活。 无论何时,我们可以改变的 都只有自己。
>> 如果改变了自己,对过去的懊悔和对他人的执着也就都能放手了。
◆ 第9章 《前进是良药》:早上的第一声问候,会唤来美好的一天
>> 我相信,问候语代表了一天的心情。
>> 如果你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着对方的眼睛、全心全意地进行问候,那么这一天一定会是个好日子。
>> 带着敬意问候,是我在漫长岁月里自然而然学会的“咒语”,是每天早上都要做的事情。
>> 只有用心地行礼,才能打动对方的心。也只有心怀敬意,行礼才是有意义的行为。
>> 我觉得,仅仅是为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谦卑而一个劲儿地鞠躬,会有损于自己的敬意。
>> 对于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或事物,要全心全意地鞠躬。
>> 要挺直腰板儿,不要驼背,认真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或注视着要行礼的事物,坚定地鞠躬——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鞠躬。
>> 在生活中,无论是自己交往的人、所从事的工作,还是所参与的一切事务,我都想怀着一颗感激与尊敬的心来对待。
>> 乍一看,这好像是为其他人所做的事情,实际上这和珍惜、尊重自己的人生紧密关联。
>> 最能展现出敬意的,就是日常的问候。
>> 怀着一颗真心,配上真切的声音和恰当的鞠躬——让人心情舒畅的问候,将传达出你的敬意。
>> 挺直腰板儿,鞠躬。 看着对方的眼睛问候。 带着敬意的问候,会唤来美好的一天。
◆ 第10章 “习惯”造就的“新空间”,会为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
>> 所谓习惯,就是养成它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一旦养成,如果不按着它做的话就会觉得不舒服。
>> 习惯越多,就越能保持精力和肌肉力量,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自己的习惯,更积极地应对挑战,可能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 这样一来,你的生活就会不可思议地产生“缺口”,或者说会有更多的空间。你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打造“习惯”,就能产生这样意想不到的效果。
>> 我相信,不管你年纪多大,都可以尝试新的挑战,把新习惯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从每天都能做的事情开始,从类似“至少这个可以每天坚持”的小事开始。
>> 或者,即使你不去做,也可以在脑海中的某个地方想一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好了。”认真思考也是养成习惯很重要的一步。
>> 好的习惯越多,心态就会越轻松,身体也会变得轻快。 这样创造出的空间,会为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
◆ 第11章 好的“应该”和不好的“应该”
>> 当你心里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必须好好做”的时候,它就是良药。当自己该做的事情已经明确地变成习惯,你就不会对行动抱有疑问,也不会产生厌恶的情感。
>> 也就是说,好的“应该”里不会出现多余的烦恼,是一种能够毫无杂念地面对一切的状态。
>> 我相信,当一个人坚定地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时,他就会变得强大,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 烦恼的产生,都是在生活富足的时候。
>> 是的,你会有烦恼,你会有不想做的事情,也会有想放弃的事情。其实,有这些想法本身就意味着“富足”。
>> 所以,当你觉得“我不想做啊”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隐藏在背后的“富足”。
>> 需要注意的是,被别人强加的“应该”会成为有害身心的毒药。对于这样的“应该”,也许有必要质疑一下。
>> 我想,不管客人的母亲是否还在世,这一天都会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沉浸在记忆中的母亲节也很美好。
>> 但是,敢于挑战这种不好的“应该”,会带来全新的局面。
>> 通过共同努力满足别人心中所求,会给心灵带来一股清风。
>> 即使自己一个人做不到,通过和别人合作让一个新的想法变成现实,也是你每天都能完成的小小挑战。
>> 好的“应该”会消除烦恼,被强加的“应该”会给心灵制造牢笼。
>> 时不时地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应该”,创造新的想法吧。
◆ 第12章 与其争强好胜,不如合作共赢
>> 老年药剂师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也许就是向年轻人展示即使老了也可以保持快乐的姿态。
>> 虽然做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如果我每天的小小努力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勇气,我就一定会尽我所能。
>> 比起一个人争强好胜,不如活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合作共赢。
◆ 第13章 始终和社会联系在一起 是保持活力的秘诀
>> 另外,对所有人来说,与人交流都是保持大脑健康的良药——这和年龄无关。我相信自己为客人提供药品的同时,也从客人那里获取了能量。对此,我非常感激。
>> 现在这个时代,人能活到100岁。作为社会的一员,从退休到100岁的40年,和我们工作的时间一样长。 这40年,是第二人生,绝不是余生。
>> 如果有能力从事新的工作,去工作当然最好,即使不重新工作,也可以去做以前想做的事,去学以前想学的东西,或者去挑战任何新鲜事物。
>> 为了保持蓬勃朝气,实现健康长寿,我们需要不断地迎接挑战。在我看来,始终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是保持活力的秘诀。
>> 如果可能的话,不要做免费的志愿者,而是要按劳取酬。既然要领钱,就必须以专业意识去对待工作。我觉得,积极意义上的紧张感会激活我们的大脑。
>> 无论欢喜还是忧愁,人生都只有一次。下定决心,勇敢地尝试一些迄今为止自己想做但还没做的事情,可能是通往幸福的关键……
◆ 第14章 回想一下最初的心愿
>> 书法和旅行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两件事,它们丰富了我的人生。与此同时,我也一直保持着“冒险心”。
>> 当你想探索新的事物和兴趣,想开始做喜欢的事,但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性格和让你开心的事,或许你能找到想做的事情。
>> 我觉得,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无论多大年纪的人都可以做的。
>> 人是只要有想做的事情,即使不努力也会被推着行动的生物。所以,越有目标,人就越能保持活力。
>> 性格和喜好是不会改变的。 如果找不到想做的事情,就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喜欢做的事情吧。
◆ 第15章 《温暖是良药》:有人倾听,心里就会轻松一点儿
>> 最了解你和药物的关系、什么都可以与之商量的人,就是药剂师了。正因如此,我才希望你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药剂师。
>> 而且,只要有人愿意倾听,你的内心就会变得轻松一些。我觉得,跟别人聊天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 如果让对方感觉自己被否定了,那就失去了谈话的意义。
>> 我觉得,即便你不立刻否定,说话的人也很清楚最好不要那样做。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断对方,并且强烈地表达想改变对方的想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 对于自己改不掉的坏习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咨询,比起家人,我更推荐和关系上稍微有些距离的人进行交谈。
>> 虽然都会认真听你讲话,但在和你稍微有点儿距离感的人面前,你会更加坦诚。
>> 因为适当的距离感能够让你坦率地接受对方的反馈和意见,从而用更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
>> 我觉得,仅仅是切身感受到身边有人在倾听自己讲话,你面对的问题就会显得没那么可怕。
>> 心里有小不安的话,请一定找人聊一聊。 说出来,心里就会轻松一点儿。
◆ 第16章 关心他人,“只说一句”很重要
>> 而在意或关心他人这件事,在自己累了或是心情低落的时候,是无法做到的。
>> 只有脚踏实地,自己做到自立了,才能真正地为他人着想,关心、关注他人。正因如此,我每天都努力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 所谓关心别人,就是为别人着想。
>> 这并不意味着你要代替对方去做什么,也不意味着你可以期待改变对方。
>> 对我来说,所谓关心他人,就是跟对方“说一句话”。
>> 我相信,发自内心、为对方着想的一句话,哪怕是随口一说,也会在对方心中变成重要的话语。
>> 重要的是,只说“一句话”。
>> 如果说得太多,对别人的问题介入太深,最后可能会让自己反为其乱,无法自拔。
>> 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正义感向对方说教,但请你克制一点儿,千万不要那样做。
>> 如果你先在自己心里告诉对方“你这样就很好”,那么,你的语言必然会变少,甚至一句话就足够了。
>> 只有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你才能去关心对方、体谅对方。正因如此,我觉得“只说一句”“只靠近一步”会比较好。
>> 这不是社交距离,而是心理距离。我想尽量让自己的心和对方的心保持适当的距离。
>> 如果你忽视对自我的关爱而去担心别人的话,那可能不是真的在为对方着想。
>> 说些“这样去做就好了”之类的,是在向对方施加期待,或者是想通过关心对方、在意对方,来确保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 如果你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搁置下来,转而去给别人提建议或施以帮助,会让自己的身心都逐渐走向疲惫。
>> 都说“病由心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病由多管闲事而生”吧。
>> 除非对方主动采取行动,否则什么都无法改变。指手画脚地让别人“这样做比较好”“那样做比较好”,会让人厌恶你说的话,心也跟着渐渐与你疏远。
>> 所以,在关心别人之前,要先关爱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先关爱自己。
>> 如果自己健康、安定、内心丰富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和对方交流。我觉得,这个时候发出的声音,才没有对对方的期待,充满了直率、真诚的善意。
>> 关心他人,“只说一句”很重要。 只需充分表达自己的关心。
>> 想进入对方内心深处,试图改变对方,就是多管闲事了。
◆ 第17章 从不找借口,也绝不接受借口
>> 抱怨、生气的人,很多都怀着巨大的悲伤。无处发泄的悲伤,有时会变成愤怒喷涌而出。特别是独居的老人,他们的不安和悲伤更让人难以承受。
>> “怀着恐惧的心,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 “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从不找借口,也绝不接受借口。” 南丁格尔说过这样的话。
>> 虽然我不是护士,但在和心怀愤怒与悲伤的人接触时,我不会像触碰到肿物一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们,也不会慌慌张张地逃走,而是会坚定地面对他们。
>> 不辩解、不开脱,而是认真地、一心一意地、真挚地面对眼前的人,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事情。
>> 当然,这一点不仅限于药剂师。我觉得,这是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重要准则。
>> 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敢于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 我相信,只要有这个勇气,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 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要真诚、认真。 不辩解、不开脱,坚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 第18章 照顾自己的情绪是最有效的药
>> 无论是谁,生活中都会遇到让人意志消沉的事情。如果一直担心这些的话,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
>> 我想告诉这些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原谅自己”。
>> “责备”只会带来危害。不管是责备自己,还是责备别人,都是一样的。
>> 人无完人。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缺失的东西上,而且持续消沉的话,这个世界很快就会变得更加黯淡。
>> 首先要原谅自己,和自己做朋友。
>>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个可以照顾自己、让身心得到休息、让内心得到放松的角落。
>> “病由心生。” 照顾自己的情绪,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是最有效的药。
◆ 第19章 与其担心未来,不如想想让今天开心的方法
>> 所谓担心未来,就是预测未来会发生不好的事。在我看来,无论怎么担心,都不能阻止不好的事情发生。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一直想那些不好的事,还会诱导它们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 会担心,就说明你还有时间担心。如果每天要做的事情多到做不完,你根本没时间担心。我们要确保自己的眼里只有现在所做的和想做的事情。
>> 而且,我觉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或者一些有趣的事情上,而不是担心那些无法阻止其发生,以及不知道是否会发生的事情,对你的身心和人际关系都有好处。
>> 如果这样你仍然无法摆脱对未来的焦虑,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那么,写下自己的想法以获得“解脱”也许会很有效。
>> 即使不是激烈的运动,也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显现出效果。
>> 为了永远保持健康,必须保持肌肉的力量,与人的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
>> 与其担心未来,不如想想让今天开心的方法。
>> 如果埋头在今天的事情里,就没有时间担心未来了。
◆ 第20章 只有互相扶持,人才能一直向前
>> 一句简单的鼓励就是一种温暖,很容易让人开心起来。
>> 以前,护理工作叫作“救治”[1]。我觉得,对别人伸出援手,那援手就会变成名为“温暖”的药剂。
>> 接受别人的帮助绝对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也不应该感到愧疚。
>> 我认为,只有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拜托给能做到的人,才能创造出一种良好互利的人际关系。而且,拜托他人也是让他人产生善意的契机。
>> 人总是互相扶持着向前的。自己身体好的时候,可以对别人施以援手,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
>> 打开心窗,身边就会有人发自真心地关心你。
>> 所谓温柔,有时候并不一定具备温柔的外表。所以,能有一个在紧急时刻认真告诫自己的人,真的非常难得。
>> 良药苦口,真正有效的药都很难下咽。语言也一样,真正触动心灵的语言,很少出自只有“表面关系”的人。
>> ——那需要的是无论内心还是身体,都能“互相贴膏药”的温暖关系。
>> 对那些敢于对你说出忠言的人,要更懂得珍惜。
>> 因为那是你所拥有的、无论何时都能互道“彼此彼此”的关系,是帮助或被帮助的温暖关系。
>> 如果和某个人之间有这样小小的温暖关系,即便此刻你孤身一人,也不会被孤独侵蚀心灵。
>>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向他人求助吧,听听别人怎么说。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是真正成熟的人。
◆ 第21章 “谢谢”是灵丹妙药,说“谢谢”会带来幸福
>> 指责或者诋毁他人的话,因为说的时候自己也在听,所以自己也不会有好心情。
>>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需要别人代劳的事情会增加。但是,不管多么小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别人应该帮你做的”。
>> 也正因如此,我觉得,一天中你说了多少次“谢谢”,就会收获多少次快乐,实现多少个你一个人无法实现的愿望。
>> 不过,我不会因此而自责,也不会觉得自己不争气。因为我相信,从出生到死亡,身体都是我最重要的伙伴。
>> “谢谢”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不是因为感到幸福才说“谢谢”,而是说“谢谢”会带来幸福。
◆ 第22章 《时间是良药》:不断积累的时间,是能够治愈我们的最好的药
>> 坚持就是力量,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凡,但现在的我坚信,累积的时间的确会变成力量。
>> 时间会让人变强、变柔软,让羁绊加深。总有一天,时间会治愈人心,治愈一切。时间也许就是生命的“药”。
>> 即使你遇到了困难,遭受了后悔和痛苦的打击,也要投身自己应该完成的使命中,认真度过每一天。
>> 在身边人的帮助下,你认真对待的时间,也许会成为治愈受伤人生、使你拥抱温柔的“药”。
>> 不断积累的时间能够治愈我们,并让我们抵达梦想之地。时间是最好的药。
◆ 第23章 放下以前放不下的东西,就会开启全新的人生
>> 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包括我在内,之所以无法舍弃东西,可能是因为我们知道物质真正匮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 我们经常为扔掉百货商店的商品包装纸、橡皮筋、塑料汤匙等东西感到内疚——我们认为,只要是能用的东西就要反复使用。
>>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信仰八百万神[1]。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如果不认真对待它们的话就会遭报应。舍不得扔东西,也是这种心理的表现。
>> 像这种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光,是可以滋养心灵的时光,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 在一个整洁的空间里,被自己珍爱的物品包围着生活,放下以前放不下的东西,就会开启全新的人生。
◆ 第24章 放下别人的评价会更轻松,也会更幸福
>>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想得到别人认可的想法,已经被我一点点地磨去了棱角,变成一块光滑的石头。实际上,我现在感觉非常舒服,也许这才是人本来该有的内心状态吧。漫长的时光会让人找回本来的样子。
>> 我觉得,作为一个走过了漫长时光的老人,我能做到的事就是抱着“我能帮你做些什么”的心情,轻松地跟人交流。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对别人有用的状态。
>> 药品是攸关性命的东西,把药交给客人的药剂师,就像是站在药品和客人之间的守门员。有的时候,你必须认真考虑客人的情况并告知他们。
>> 可以说,只有不在意对方的看法和评价,你才能做到这一点,但这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正确履行药剂师的职责,保证客人能满意地离开。
>> 我觉得,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目光,就是过度在意自我。
>> 这种时候,我们的话语就会变得轻描淡写,或者咄咄逼人,或者无法传达出自己真正想传达的东西。
>> 这样的话,我们既不能了解对方的想法,更无法怀着为对方着想的心发出告诫,也就放弃了作为一名药剂师的职责。
>> 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要以做对别人真正有用的事情为荣。
>> 如果可以专注于帮助眼前的人,忽略周围聒噪的声音,你将会非常幸福。
>> 能否帮助眼前人,比他人的评价更重要。 让这些点滴的积累,变成彼此的信赖基石吧。
◆ 第25章 人生,就是一场花时间去爱自己的旅行
>> 我说过,时间是良药。我也相信,时间就是生命本身。一想到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思考如何才能幸福地度过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并希望我的客人也有同样的思考。
>> 像这样度过一整天的话,就会发觉自己平时做事有多淡定从容,所有该做的事情都能够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与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有关。
>> 为了完成自己该做的事,首先当然需要做好判断并做出决定。其次,分清轻重缓急也很重要。
>> 所谓淡定从容,绝不是拖拖拉拉、没有任何作为地虚度时光。
>> 正好相反,因为你知道哪些是必须做的事情并且养成了习惯,就能不被情绪左右,按部就班地完成该做的事。
>> 平平淡淡地度过每一天,可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
>> 最近,我切实感受到,思考每天应该做的事、从容地做准备的时间,是在调整自己,是一点点地将身心调整到工作模式、整理头脑的严肃时间。
>> 所谓日常安排,其实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生活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
>> 我们首先要珍惜自己的时间,然后要珍惜自己周围人的时间。
>> 通过这种方式,你就可以一直拥有张弛有度的美好时光。
>> 虽然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过了90岁之后,我更能感觉每一分每一秒的分量了。
>> 现在的我是这样想的:“我这一辈子,没有浪费过任何时间。”
>> 我年轻的时候并不这么认为,也曾有过像陀螺一样拼命奔跑的时期,但包含那个时期在内,我觉得自己度过的岁月都很可爱。
>> 今年(2020年)88岁的钢琴家藤子海敏曾在一部纪录片里说过这样的话:“人生,就是一场花时间去爱自己的旅行。”
>> 是的,正因为有了漫长的时光积累,我们才会有这份淡然,对自己的爱也会越来越深。我希望把这场爱自己的旅行进行到底。
>> 人生是有限的。 自己和他人的时间,都是无可替代的生命时间。 记住这一点,每一天都会变得可爱。
◆ 第26章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 年纪大了,也就意味着很多以前自己能做的事情逐渐变得不可能独立完成了。
>> 从本质上说,护理工作的目的是帮助被看护人自立,而不是剥夺被看护人自己做事情的能力。
>> 护理是一种需要同时花费大量体力和心思的工作,所以我觉得以谦虚的态度来拜托对方比较好。
>> 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度过晚年,秘诀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做一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 当你觉得一定有人会帮你做事的时候,结果就是,不管别人怎么做你都不会满意。
>> 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自立的空间,然后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做不到的事情再拜托别人。
>>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被帮助的人自然会产生感激之情,而给予帮助的一方也会因为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干劲儿十足。
>> 另外,我们在家庭中很容易会有这样的想法:家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 事实上,不管关系多么亲近,都要保有礼貌和感激之情。
>> 心理距离和生活距离越近,就越要划清自己和对方的界限,要怀着尊敬的心情将对方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点很重要。
>> 虽然我能明白这种心情,但对对方的过度期待会让你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对方。这样一来,对方当然会很郁闷,这可能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互相疏远。
>> 就算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也都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差异也是很自然的。
>> 我相信,时刻拥有这样的意识,是维持健康家庭关系的基础。
>> 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熟人,都应该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 如果一直以“大家都以不同的想法在生活”这样的眼光看问题,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那些过度的期待和担心会消失,人们也会更加信赖彼此。
>> 这样一来,对方也会把你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你们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得到改善。
>> 不要对他人期望太高。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这是保持人际关系顺畅的秘诀。
◆ 第27章 谁能发现幸福,谁就能赢得幸福
>> 我觉得,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为别人着想的时候,就会比平时更加努力。
>>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人类的治愈力不只是通过药物来促进的,也可以从身边的人那里汲取。
>> 当我回到店里的时候,看到很多客人都非常开心,这让我切实地感受到,这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彼此惦念、互相关爱。
>> 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而且身体健康,我希望你一定去看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 即使身体变得不能自由活动,也绝不是说你就与快乐无缘了。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地收集一些让当时的自己觉得很幸福的“种子”吧。
>> 让人快乐的工作和兴趣爱好、孩子的成长、支持着你的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希望你能找到更多幸福的种子。
>> 身体的不自由,并不能决定幸福与否。 最终,谁能发现幸福,谁就能赢得幸福。
◆ 第28章 不必考虑生存的意义,活着就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 那些苦于疾病的客人会问我:“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我是为了什么而出生的呢?”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告诉他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十分珍贵的,只因为它诞生了。
>> 活在当下的每个人,都是因为其祖先在那个时代生存了下来才得以出生,都是生命接力棒的接受者。虽然亲历战争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活在当下的人们都如同奇迹般珍贵。
>> 话虽如此,当我们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当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时候,或者当我们感到和社会脱节的时候,有时也会很难对生活产生积极的感受。
>> 他们经常会说:“活着真痛苦啊。” 活了这么久的我想告诉他们的是:“不必太过认真地考虑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就是:“向他人寻求帮助。”
>> 因年老或生病而给别人添麻烦,并不意味着你会让别人不开心。也不要因为不能帮助别人,就被“自己毫无价值”的错觉所折磨。
>> 当你发出求助信号时,一定会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希望你在痛苦的时候能够向他人寻求帮助。
>> “只要活着,就已经是件很开心的事了。”
>> 正因为我是经历了战争幸存下来的人,并且活了很久,所以无论多少次,我都想告诉那些因为疾病而找不到生命意义的人:我很高兴自己还活着。
>> 生命至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
>> 与其思考生命的意义,不如对自己还活着心存感激。
◆ 第29章 让周围的人看到,你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 在亲密关系中也要保持礼貌,无论是多么亲密的朋友,无论是丈夫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人绝对不能踏足的个人世界。
>> 不能因为是家人,就干涉对方的人生选择。
>> 如果能一直堂堂正正地让周围的人看到你活出了自己的样子,那就太棒了。
>> 比起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做不到的事,我觉得让别人看到你全然投入某件事的样子更有意义——会用沉默的背影说话的,可不只是男人。
>> 如果父母都在公司任职,孩子也许很少有机会能看到父母平时是怎样工作的。如果有机会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即使无法让他们看到,讲给他们听也是可以的。
>> 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觉得老去是一种痛苦,请一定要充满活力。
>> 与其总是抱怨,烦扰子孙,不如让他们觉得“我家奶奶真酷啊”。 我想,这才是年长者的责任。
>> 与其向家人发牢骚,不如展现你生机勃勃的样子。这才是年长者的责任。
◆ 第30章 认真对待眼前的事情,“今天”是最棒的一天
>> “既然这么烦恼,那就干脆不要考虑活着的意义了。”
>> 如果未来的事情让你感到焦虑,你就应该把寻找活着的意义这件事暂时搁置起来,努力去完成眼前的事情。
>> 今天早上会醒来,就说明你一定有今天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你还活着。
>> 每天早上醒来后,我就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我不会深思生活是什么,也不会为自己为什么而活烦恼。我心里想的是:“因为有事情要做,所以今天也醒了呢。”
>> 既然今天早上醒来了,就做今天该做的事情吧。
>> 请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都想一想:“噢,我还活着呢。”然后,尽力过好每一天。
>> 活在今天,活好当下——我觉得这就是你需要做的一切。
>> 所谓人生,不是回看过去,也不是展望未来,而是认真对待眼前的事情。
>> 而且,一般情况下,生活赋予你的任务,也不是让你去做各种各样没影儿的事,而是要认真对待眼前的事。
>> 对工作和家人也是如此。比起一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更有意义的,是对眼前要离开的客人说声“谢谢”,对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说声“谢谢”。
>> 尽全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今天被赋予的任务,这也许就是人生吧。
>> 一天结束,新的一天开始,每一个“今天”都有始有终。
>> 明天,我也会好好度过——当你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时,“今天”自然是最棒的一天。
>> 早上醒来的时候,先说声“谢谢”怎么样?因为“今天”的到来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 早上醒来就意味着【今天我还活着】。越是对未来感到不安,越应该活在当下。
◆ 第31章 后记 现在开始,做什么都不晚
>> 人无论年纪多大,都可以有新的体验和挑战。
>> 另外,晚年是人生的奖励时间。对于音信不通的朋友、吵架后疏远的人、想见面的家人和亲戚,我希望你都能尽量在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去见一见。这也是年老时可以接受的挑战之一吧,虽然多少需要一点儿勇气。
>> 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并不会被战争困扰,所以除了死亡,其他的都是小伤小痛。
>> 就算是不能自由行走的我,也还有很多能做的事。今后,我也会每天尝试一个小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