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盛唐与突骑施(下)——唐与阿拉伯计会连兵与突骑施汗国的崩溃灭亡

2018-02-12 17:45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 本期作者: 迷惘的唐史官

  •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突骑施在河中地区的行动虽然符合唐朝利益,但这决不代表苏禄忠于唐,只是双方因有共同的利益目标才站在一起,而苏禄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西突厥当初的势力范围,这一点是唐与大食都不能容忍的。随着突骑施逐渐强大,突骑施对唐的潜在威胁性远远超过了阿拉伯人东扩的威胁。为实现目的,在统治突骑施的数十年中,苏禄也多方拉拢其他大势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唐的宿敌-吐蕃。突骑施与吐蕃频频交使,以致联姻。《旧唐书。突厥传》日:“苏禄...潜又遣使南通吐蕃,东附突厥。突厥及吐蕃亦嫁女与苏禄”;《新唐书.突厥传》亦说: 苏禄“又交通吐蕃、突厥,二国皆以女妻之”,苏禄将她们“并为可敦”,也就是都立为“可汗夫人”。

张九龄

吐蕃与突骑施的交往、联姻,引起了唐朝的不满,《全唐文》卷二八七载张九龄所撰的《敕吐蕃赞普书》,就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关于此事的争论:皇帝问赞普: 朕与彼国,既是旧亲,近年以来,又加盟约,如此结固,仍有猜嫌,明知异域之心,亦难可保。比者所有信使,惟知怨此相违,自料国家,何负于彼? 至于突骑施,蕞尔丑虏,顷年恃我为援,幸至今日,而敢辜恩,朕未即诛之,待其恶积。赞普越界与其婚姻,前者以意向道,即云寻已告绝,朕亦委信,以为必然,今乃定婚如初,党恶可见。

十八年,苏禄的使者来到京师,玄宗在丹凤楼设宴。恰巧后突厥也于此时遣使入朝,正赶上此事,双方遂为座次问题展开争执。突厥使曰:“突骑施国小,本是突厥之臣,不宜居上。”苏禄使曰:“今日此宴,乃为我设,不合居下。”唐玄宗只好让中书门下及百僚商议,最终决定于东西幕下两处分坐,突厥使在东,突骑施使在西。宴会结束后分别给予两派使者丰厚的赏赐。此时的突骑施已完全把自己当成与后突厥对等的独立大国,唐朝嘴里的“待其恶积”也在一步步的印证。

730年,开始膨胀的苏禄

734年,突骑施的一个酋长阙俟斤入朝,进入北庭都护府的辖地后与当地的官员发生矛盾,遂生不臣之心,转身回去调兵遣将,围攻疏勒,不克而还。这次反叛敲响了突骑施的丧钟,早已觉得突骑施势大难制的唐中央正式决定改变战术,联合大食东西夹击,彻底消灭“不纯臣于唐”的突骑施,唐使张舒耀与大食协商,约定从吐火罗和勃达岭夹击突骑施,恰在此时阿拉伯更换了呼罗珊总督,张耀拖到735年夏秋之际才返回,大食同意次年4月出兵,当年10月,苏禄亲率大军进犯拨换城。

734年,药丸的突骑施

第二年正月被北庭都护府都护盖嘉运在贺罗岭击败,同年4月,阿拉伯如约出兵,顺利攻下吐火罗,杀死苏禄派到那里的叶护,但唐方面由于吐蕃大将莽布支率军来犯而未能同时出兵响应,故大食中途退兵。东西连遭失败的苏禄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向唐谢罪请降,以集中力量对付大食,夺回吐火罗。737年,护实犍向大食投降,呼罗珊的新总督阿萨德在吐火罗大败苏禄,苏禄只得狼狈逃回故地。

739年,突骑施消失

由于苏禄“晚年抄掠所得者,留不分之,又因风病,一手捲缩”,导致“其下诸部,心始携二”。他手下的两个大首领莫贺达干与都摩支因为势力强大且对苏禄不满,便趁苏禄窘迫之时率部众夜袭,杀掉了苏禄。

苏禄一死,他们二人失去了联合的基础,随即反目成仇,都摩支拥立苏禄的儿子吐火仙为可汗,收拢了苏禄的不少嫡系势力,率黑姓突骑施(苏禄部者为黑姓)与莫贺达干的黄姓突骑施(种人自谓娑葛后者为黄姓)互相攻杀。

莫贺达干觉得自己实力不足,便遣使向盖嘉运求援,盖嘉运率唐军与拔汗那的仆从军共同前往,大败都摩支,擒获吐火仙与金河公主。自己与众将士在第二年二月到达长安,“诣阙献俘”。

唐朝本想重新扶持政治傀儡阿史那氏,起用阿史那怀道之子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册十姓可汗阿史那昕妻李氏为交河公主。但莫贺达干因“讨平苏禄,本是我之元谋,若立史昕为主,则国家何以酬赏于我!”而反对此事,盖嘉运也只好承认现状,命他继续统领自己的部众(明皇乃以莫贺达干为小可汗止统突骑之众)。拔汗那因援助有功,唐封其王为归化王,后改其国号为宁远,赐姓窦,又封宗室女和义公主嫁了过去。这是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河中诸国和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表明唐开始直接将势力范围向河中诸国扩展。

742年局势

不久黄黑二姓又开始互相攻杀,唐中央遣使抚慰。但是唐中央仍然固执己见,坚持要重新扶植阿史那氏,便于742年遣兵送阿史那昕赴任十姓可汗,结果至俱阑城,为莫贺达干所杀。莫贺达干自立为十姓可汗,唐自然视此行径为叛乱,天宝三年(744年)五月,河西节度使夫蒙灵詧讨伐莫贺达干,杀掉了他。请立黑姓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六月十二日,唐朝廷册拜骨咄禄毗伽为十姓可汗,唐恢复了对西突厥故地的管理,不过这种册封小可汗,间接统治的方法又是在走唐初的老路,老问题依旧伴随。

作者摄于陕博的唐三彩

叛乱不久之后再度发生,直到北庭都护府都护王正见于748年率军再次进入突骑施境内,捣毁其设在碎叶的牙帐,并在托克玛克城(碎叶城)建立寺庙。751年,高仙芝入朝,呈献被俘的另一位突骑施首领。突骑施自此彻底衰弱下去,而此前一直臣服于突骑施的葛逻禄则获得发展,但实力亦有限,分裂后的三股势力被唐死死的压制住,唐对西域北部的控制力达到了巅峰。



喜欢这个系列的小伙伴关注、收藏、点赞、当然,资瓷一下就更好了


【史图馆】盛唐与突骑施(下)——唐与阿拉伯计会连兵与突骑施汗国的崩溃灭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